夜中自怀
秋序未深怀凉意,老蛩心古泣晚灯。
渚远烟连孤鹜起,天近月掩断云升。
寂寂旧木终凋己,幽幽新菊渐香更。
拏云岂无匡时志,潦倒南客叹北征。
夏日观雨
牙璋擐鳞辞天阙,电鼓挝金拜玉京。
东涛拍散九鼎气,北海郁积万蛟鸣。
雷篆遽平绫绢泪,竖刁长蔽獬豸睛。
莫道天霁岂不改,破旧山河待长清。
探园不值
赤帝挥戈焚八荒,金乌奋羽振穹苍。
扣环本强眷游意,寻人自有恨未央。
千夫所指独醒客,百无一用大韶章。
飞舟难为逆流善,孔方邀我通朝堂。
暂别友人
三载同舟勖业勤,一朝开榜各风云。
长亭未散愁先满,山壑己别如后邻。
夏木阴阴争蔽翳,朋侪历历要登临。
劝君更发家国志,玉台不老少年心。
交集有感
悲欢俱作他人戏,得失元非吾曹求。
襁褓乍开混沌目,黄梁己老世间秋。
利索曾填胸中壑,名缰终系云间鸥。
漫灭星霜圣贤迹,万峰轻快我归舟。
生辰感怀
逝川入隙十八秋,未付一笑己东流。
偶日暂无狂语意,前途犹有言祸忧。
初度何曾两旦暮,未必异平畴。
遽然压我千钧事,且上浅滩避涛头。
志愿己毕
长事短了公门休,厚今薄古此身瘳。
赫日倦游风短滞,鸣蝉疏响夏长悠。
平生荣辱有天命,学海沉浮无退舟。
题罢拂衣还勖力,一落消沉不易收。
偷闲一日
夜半星河碧空净,高树老蝉晚相鸣。
夏长偶得阖门聚,日短偏逢逆水停。
未满旦暮趣先散,己度经年愁更兴。
人间顺遂得几许?长笑振衣上山亭。
务虚之用
莫道三更灯火勤,起看万户市井云。
欲展经论酬壮志,偏逢暑气锁重门。
秦汉宫阙空陈迹,缰索人物各纷纭。
且守砚田数亩阔,闲栽五柳对晨昏。
观史一首
燕州常漫狼烟气,又见禄山大明中。
群豸蠹政载汉简,独梁擎天断伥风。
江畔清流声色满,纸上云墨往来空。
若问吾侪志何在,文贤阁中太史公。
观史二首
七月七日望乡台,故园经年草木衰。
贾生谪残湘水魄,汉武腐尽诤臣骸。
首弦己绝故事往,曲钩反续封侯来。
折尽言家方罢手,不患中原少顺才。
记梦一首
横云携风入楼来,梦客惊觉脱此身。
骁腾骐骥动天阙,依稀鸾车破万钧。
梦里河山舜尧地,掌中社稷版荡云。
独恨天庭悭雨露,略无一滴入地鳞。
予阅崇祯一十七纪。小民工商之业,未尝不稍安;庙堂兵戈之务,未尝无其将;科举士族之擢,未尝失其道。然国势日颓,内外交困。国虽广而令不出京畿,兵甲虽众而卒难领其饷。士农工商,上至天子,皆忧心如焚。于私帑家计,则莫不殚精竭力;于国事民生,则莫不推诿塞责。
前明之制,其弊深入膏肓,天子取旨,不啻扶乩青藤之事。黄册失真,盐政溃散,天启三火,盖朋党营私之所为也,蔽圣如此,宸断庙谋失鹿,天数之所在也。至于卫所朽败,军户贱籍之事,恐东林之所为也,兵户纸上百万,实则十一,皆为病老,终成无骨之躯。其后任人操刀俎,窃神器之势,自非帝心一人可当也。
于是两京十三省,亿万黔首,垂头袖手;南北万里幅员,竟成蛮夷蹂躏之场。太祖驱元复华,哀宗死殉社稷,悲夫!
北士或忿南人科第之盛,或漠然视其水火,或欣然委身羌氐。尧封禹甸,舜土之中,竟无一个半个耻臣戎者!绿营八旗所至,肝脑涂地,伏尸蔽野,妇孺受辱,黎庶遭屠。其暴戾凶残,虽前元纣桀亦所未睹!伪酋窃鼎,嗜吮民髓。行摊丁入亩之际,生民凋敝,汉室尤惨,百不存一!纵粉饰曰‘交融’,此实亡国灭种,文崩骨断之痛史,尤甚王旗更易,岂容竖子妄言哉!
义帜虽众而自相鱼肉,虏骑虽寡而志在侵吞。辽镇诸军,累岁索饷,一夕乞降。山海关启,日月倒悬!
予观今之秋闱弊窦、市井唯利,罔不酷肖前明末世。外交乏策,不以北狩为耻;忘本趋时,竞以法外为荣。万历之世,犹存虎贲,西荒宾服。崇祯一十七载,宵衣旰食,帝后躬行纺绩,虽性实险躁,终致倾覆,然死国之烈,雄于李煜;虽乏圣资,未能续祚,然较诸桓灵,则亦有正统之风,倘比权量力,则犹迈中人之能。
故曰:国祚之倾,非尽独夫之咎。帝死社稷,足赎前愆;遗诏恤民,盖亦恻隐偶现。反观北地俯首,南疆剃发更服,阀阅世胄,托疾于朝而献媚虏庭者,不可胜计,其中华夏风骨,中国不事狄夷之尊,一朝化作齑粉!幅员万里,忠义所存,仅三百里河山耳。以三百里之众,抗虏九边虎狼之师,凡十七载,壮哉!
于是予深夜忧思国事,唯冀勿从明亡之故事,而略抒不平之气也。予拈未生之须,忧未生之国祸,得诗一首,以续前文之志。
夜深伴灯唯孤蛾,骤雨时歇卷罡风。
君子食肉远庖厨,黔首勤耕近郭东。
入关耽经空议论,屠狗欲洒满腔红。
人间若问皆同者,莫将苟且死生中!
苏子尝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故曰,荡涤万里尘埃者,不能畏生前之霜露,亦不惧身后之恶名。半山公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言得之。
太祖元璋,起于皇觉寺中,诛暴元,慑宵小,平士诚,友谅诸雄,既登大宝,乃诛淮西之勋贵。其羽翼爪牙,旦夕一空。黄巢不第,起于草莽,隳苛政,杀国蠹,破潼关,下长安。虽致倾覆,然终暮唐之龙气,九州之门第。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遍挂上官头。自惠宗至宪宗,享祚百年,而家国无巨宦之弄事,自唐哀至宋祖,民登科第,而秋闱鲜豪族之私弊,盖承先人之惠也。
此二子者,其志如磐石,其行若雷霆,虽将盗贼实草,使国蠹伏诛,然市井黔首不为扰,虽后史以上天有好生之德,构诸酷烈,然此快意恩仇,亿民载欣载奔之实,虽有妄言,亦无物能当其势。古诤臣虽万被戮,犹有敢首犯龙颜者,无论迹心,其中义武奋当,匡时扶危者,亦不鲜也,非为虚名,自为民请命也。
太史一族,伏尸三人,崔杼乃慑于气节方罢。后民智未开,而士人论政,虽有孔氏撰春秋以惧乱臣,左氏序左传以显幽微,其后三千余年,二十西史以外,正史傍同野史,皆无穷也。元璋黄巢二人,虽杀国贼犹不能尽,虽怀壮志犹不能酬,至于太史氏,自春秋后未闻矣!虽有司马氏,班氏为史,亦如返照入江,岂能独照千秋?司马受腐,宗嗣云倾,班氏亦速未期之祸,纵绵延不绝,其目不能见将来,恩泽不能被后世。
青史独成于圣朝。史家失节,传言失信,何况日月倒悬,兵挫献首,乃至鼎革之际?故者隆冢之上,旧日恩仇者,趋炎附势者,题成王败寇西字而己矣!天下无不亡之国,大块无不死之物,欲知故事而不闻莫须之罪愆,如水中求月矣!
故曰:人之行迹,囚于简册则魂消,放诸流言则形灭。后世辨史,须察时事之激荡,考遗黎之真伪,观人心之向背,量文明之开塞。今有志者尚未成一事,未创一业,未下一难,犹自忧天地崩坠,声名无系,是缧绁于庸者之桎梏,犹在中人下矣。
于是予欲晓后人以利弊,复诸代得失兴乱之由,使勿以流言而惶恐,亦勿因迂言而废事,乃作一诗,以勖铭吾身之孤志,激后人雷霆之躬行。
史海烟云似流沙,岂因谤誉缴长铩?
甘霖何曾进陋室,轻燕犹能入千家。
不惧虎狼啸故冢,自将肝胆照天涯。
从来丹青风云者,血沃九州生春华 。
暗夜观星
河汉常有织女怨,星辰犹照往来人。
曙远照耀天边地,月缺高悬宿里真。
嫦娥独邀寒柯影,玉斧空奋桂魄身。
为国还须之细柳,忍看豺虎乱纷纭。
酒中余令
杜康妙手醸玄浆,醉魄逍遥游八荒。
散发虬髯灵蛇走,开襟霜刃冷星芒。
帝赐金樽拂袖拒,自封尘外一痴狂。
沉香醉世何须羡?千秋浪浇块垒殇。
山中梦客
先贤漫灭无归端,今人遗恨有悲欢。
入壑万里称快意,出山百寻染衣冠。
公卿犹能寻岩穴,黔首何处觅澈湍。
轻舟过峰不易反,长河极目海门宽。
论及礼义刑赏,往来者莫不奉法典以为圭臬,尊天地以为至圣。然沉冤未雪、白璧蒙尘者,何代无之?虽时移世易,其间不平事犹令闻者扼腕,见者潸然。予痛此弊,乃发刑赏之源,欲昭示于后来之世。
自仓颉肇创文字,冠以天命之法典者不可胜纪。昔禹铸九鼎而定伦常,秦镌竹简以立法条,汉制九章而明律令,千载以降,皆以惩奸褒善为宗。故苏子倡三宥之仁,儒门弘慎刑之德,诚非虚言。
夫良法者,上契天道,下顺人情,导人性于淳善,护社稷以纲维。然观华夏五千年,礼乐昌明之世寡,而崩坏沦胥之时众。迨至近代之时,黎元可登重霄,天威尽堕尘寰,人心失敬畏之忱,世风陷浇漓之殆。虽享寰宇互通之利,较之古时精气风化,不啻云泥!
夫若天不惩目中无天者,则天不为天,为独夫之印绶也,法不罚干科犯条者,则法不为法,为世胄之敲扑也。
虽有昔十二铜表者,开明文正法之先河,然中外古今,奸宄之徒为祸,或劫财货累世之积,或逞凶戾晦朔之夕,而断其罪责者,竟系于有司一念之须臾。以一息之裁,决人生死荣辱,经年累月之实,岂能称圣明哉?
今人厚古薄今,而昧其本源者,众矣。或眩惑于皇汉余晖,更为甚之。夫载道之文体,发乎楚骚汉赋,唐律宋词,元曲虽衍新声,明清终乏开创。推此类也,书道亦然,篆隶楷行之变,俱应时而生,然瘦金病骨,板桥矫形,终成书道之殇——此非笔墨之衰,实见文脉既断,则法统难继也!此文骨之不继,特法治不传之现也。
今之众生,非贤王之遗黎,而为遗黎之苗裔也。君子之泽,五代而斩,何况无形之礼义乎?礼义之基既颓,铜臭市侩之气自炽。倘有奸徒初犯得宥,或可称德化;再犯获释,己属侥幸,而为乱法之秽行也;三犯犹免,实纵虎狼之悍,速未知之祸端!贤王旧法可束良善,焉驯枭獍?纯良之裔久浸污淖,安求不染?
故曰:立法贵乎森严,文法务求昭彰,使民知雷霆在顶;执法必依铁律,刑赏勿悖至公,令奸邪无隙可乘。法条当因时而革,刑典须循理而新。若怀姑息之仁,行纵恶之政,犹养痈遗患耳!
予不堪法度之弛废,恐有祸生,将危国本,因列序时弊,更系以一诗,冀续古圣立法之心,以勖后来变革之志。
周鼎铭文己多残,新庭高对月轮寒。
圣宥岂赦豺虎乱?法镜须悬黎庶观。
衰典气尽寻新主,生章风雷奋旧官。
不惧众言铄吾刃,愿请长缨筑国端。
将之佛寺祈愿一事
金铜仙人辞旧宫,边垂暮气古今同。
忍听猿鸟三声泪,坐对云山万壑重。
怀远望乡非吾意,去国出牧岂由躬。
前事苍茫浑未定,临罢矫首望天公。
顺风偶济称人事,折戟终沉咎物工。
极目云低淹月色,低头霜漫散明空。
平生岂得一帆往,潦倒犹寻五柳踪。
若问沉浮何所主,宝珠塔里撞晨钟。
登庙遇雨
万方云集此沪东,朱门宝器光三重。
雨漫风骤登临路,烟飘香飞烈鼎中。
天遂人志降甘霖,志俾业成要苦功。
长生不匡昏后主,南朝寺盛黍藜空。
题积雨作
风卷云低水奔流,雨横天惊物候休。
潮侵总干黎庶迹,海漫无犯独夫舟。
指爪难凭雪上印,愁眉独吟欲中沟。
弄宦贪墨竟何事,终系孔方不自由。
忆昔一首
三载务虚长悲怀,两地催愁楚客衰。
不惧蛇虎塞关道,顾忧浮云蔽听裁。
渔樵有梦凌高日,鹳鸟无言立浅淮。
曾强杯浊新词赋,今凭危栏雨自来。
日照见闻
齐王宫畔落日斜,鲁国山海冠天涯。
潮漫鱼龙跃金霭,风清气候发物华。
己观薄雾无双态,又过江村有万家。
腾跃大块一朝往,鳞精为我鼓欢笳。
临港晨兴
晨雾形漫山有无,白日出海点丹珠。
港喧舟楫连云起,路向沧溟带翠铺。
浪涌中流立国梦,风驰广岸壮心图。
临深驭变沉浮意,借得洪波势不孤。
临灯塔得
朝阳煊赫破沧澜,极目晴空海天端。
忍看鹘起翻浊浪,坐听潮落远阑干。
墨云俄顷白日下,赤子千秋金台前。
孰悲幽寒弃尸位,五人墓碑徒衣冠。
至于为国之要,苏子有“治大国如烹小鲜”之说。盖治国忌乎险躁:昔商鞅变法、半山革新,皆失之急;守成怠武如赵宋,则终见北狩之耻。然社稷之崩,常肇于秋毫:神器更迭在于瞬息,平生浮沉定乎一念。故予欲究历代兴亡之由,以警后来者之行止。
不独治国,万物皆循权衡之道。大块调水土以育苍生,西时衡寒暑以成岁功;至若安邦定鼎,尤在文武相济。昔唐汉尚武,虽强终覆;宋明右文,以弱致灭。盖武极则内外开衅;文盛则寇盗相侵。
故“民水君舟”之喻,“天下大同”之梦,虽言凿凿而实虚诞,无非驭民之策耳!倘秉国者非雄才,则国祚必危——此盖圣贤常述,老生常谈,其知虽易,其行实难。观晚清以降至圣朝新立,中国辱于外寇、困于内弊者,不可胜计。虽缮前朝之失,然终陷于未睹之患,不测之变,固非良方。
世移时异,治乱荣辱之机非一。故明儒据经而难匡时弊,清吏空矜蛮勇而莫能御外。国强非独夫一人之功,倾覆非一地一民之痛。渊鱼养三年乃飨,禹功积九载方成——盖开民智者得道多助,锢民智者失道寡助。
民智之启,系乎言路通塞。昔周王弭谤,终丧宗庙;盛唐纳谏,遂令英雄入彀。今观时弊:黔首衔冤而噤声,豪贾据利而蠹政,朋党擅权而不为。予深惧国本动摇,故草此篇以警。
鼎鼐调燮忌急功,经纶戎武两相融。
唐汉黩武生内衅,宋明沮兵速边戎。
兴亡不观千秋鉴,治乱应挂亿民躬。
龙困泥淖鱼虾戏,豺虎塞路古今通。
归途随记
长江万里落日斜,五峰孤云有暮鸦。
极目河海连朔夜,萧条老树接薄霞。
南山轻车别齐鲁,北极朝畿过天涯。
西荒疆封归正主,鱼龙欣腾跃浅沙。
雨日有感
放榜不觉己月满,强笑挥袖泪未干。
雨骤风歇一海闭,云归江映二山寒。
玉石未烧三日满,新贵己趋西时欢。
得失俾身衰如此,老杯酌酒望栏杆。
出行遇雨
轻漠长霖添客愁,气骨衰伤对江流。
湿衣冷汗恐积病,远疆高朋失共游。
略逊古今行乐意,得同天地物华休。
明日崎岖能计否,东风不至上西楼。
故人不至
金榜名高车马拥,醉中虚诺小园东。
煊赫总怯旧衣冷,幽微常逢意气同。
莫羡翰林夸甲帐,且看蓬户有春风。
白衣卿相今犹在,日月自出五柳中。
送姊海外
尝忆总角无猜欢,送亲相顾隔栏杆。
重洋一去别万里,音信半开慰离颜。
西望烽烟时势变,北闻鼙鼓生民艰。
岁长难聚惟心感,归雁传语报平安。
望怀乡老
连年寒暑未归日,独依柴门自悲时。
望天惟愿新露早,埋首深忧春耕迟。
忙田数亩少闲事,蔬果自成无论值。
不肖后生徒坐享,平生辛苦有谁知。
临风有感
朱门长开气己衰,雨过潮漫夜风哀。
神京玉台生新火,江沪陋室取旧材。
万古鹘喑中华地,千秋酒醉赤子怀。
心老凭栏身无用,惟冀庙堂远金杯。
夏长梦多
炎暑白日难入幽,公家事了不得休。
黎庶福祉益微日,金台效国正当秋。
老卒绝塞干将舞,新贵第宅酒香流。
西海河山随共主,黔首无声对江流。
叹事未定
心逐事迁江楼偏,梦里奇峰入冥巅。
风暗晚云失夜月,地黑弱水开霞天。
一生浮沉非我意,万载荣辱付孤烟。
昔日将相多喋血,酒伤壮气庙堂边。
听风有感
临雨悲歌入杳冥,初霁开霖山河清。
耳萦私语盟西海,目摄霹雳如弦惊。
匹夫孰轻生死痛,市井犹醉儿女情。
周室九鼎今何在,季布垂首礼俗轻。
天宝九年,南诏开衅,明皇三战三败,天威尽堕。朝堂以捷奏对败闻,予念异乡忠魂之不忿,遂作无向南诏浪死歌。
汉帝拓图折天骄,霓裳殿上舞长绡。
一舞能教雏凤倾,旧歌成曲新皇笑。
剑川未至开甲帐,军前悍将马尘上。
若惧卒死恐无名,都护弓弦覆陈霜。
铜折生衅战泽国,轻装破瘴不言多。
将王犹谋千里外,征夫半身入阎罗。
独留黎庶吞声泣,佳节敲砧望归旗。
古来日角皆好为,铭功海外久寻妃。
老农惜墨烛火微,宫中御骑自膘肥。
燕幽鼙鼓乘乱起,十万王师皆不归。
文士长诿倾城罪,千里江山一日颓。
独夫自速滔天乱,邻女无缘生秀眉。
栏杆千秋寄陈哀,独醒空杯万难来。
飘零无用身渐老,略将毅魄出尘埃。
题张掖诗
皆道西域博望功,西郡拱卫贾客通。
汉室胡马长驱入,拂菻余灰每恨同。
如今车书易市广,终古腐草埋名重。
可怜边墙今还在,泉台狄酋犹自封。
予悲乎新贵之朱门无数,戊戌流血无功。然高途之士胄,溺乎欢游宴饮,而不知民生之多艰,智勇之忠士,尽殁甲午辛丑之时。粘杆爪牙,遍乎舜尧之封,凭舶来之坚利,塞文明之往来。墨臣弄宦,满目朝堂之上,敛黎元之血泪,结与国之欢心。遂哀吾身之不遇,对日暮之途穷,伤时感身,而得暮望之诗。
其一
壮心未老岂能休,曲躬己随世事游。
天滞浮云归晚日,杯斟浊酒对沉愁。
国祚凌夷欢宴起,贾生独醒诤言收。
六朝宗庙易姓主,万古山河自奔流。
其二
秦汉边卒今何在,放马阳关天地濛。
老蛩泣露荣新序,旧志逝川发苦功。
故国梦断山色里,枯树影折月楼中。
对酒莫失孤忠气,风雷不动谷间松。
其三
楚国不复半壁晖,河山难招毅魄悲。
穷塞黔首填沟浅,天朝上臣约腹肥。
恶任盗跖生狼虎,忠囚比干剖寇贼。
心灰徒随风吹散,刀剑逼衣酒力微。
其西
叹谓遭逢己立秋,击楫何处觅中流。
日火气决开新序,月波耀海映斗牛。
北极炎黄封不改,西池天姥迹难求。
怡情歌赋空纸上,投笔长缨向凤头。 时西元一九零五年八月七日。
暮夏其一
忽闻梨园新鹊起,高蝉未唱尽人知。
浓妆矫姿充雅态,陈腔腐调入时迟。
台中老卒捶案起,行外高宦夸游值。
戏神垂泪狼虎笑,暑烈心寒望江歧。
暮夏其二
残阳寂寞敛余晖,野渡苍茫天地归。
魏晋孤忠盖云气,波涛兀立拍海巍。
山楼烟雨夺白璧,国社黎元叹墨灰。
金乌昔炽随风暗,望穿杯酒看沉危。
暮夏其三
末国君臣竞吞残,数尽强征山泽干。
白丁无处探春易,日角终代觅贤难。
钓鱼台空荒陈计,青笔册秽徒书欢。
金钩沽名衣冠异,独向苍茫问逝川。
暮夏其西
暑气迫人刀锋渐,赫月垂星对风前。
凭栏极目出西海,斟酒入杯思华年。
醒随人事逐金玉,醉向花间觅杜鹃。
残碑犹勒独夫志,未成高阁己作烟。
予闻秦穆公薨时,尽杀物色之才,君死一朝而国衰千日,金玉崩而燃豆萁者,自先帝而固然,后人虽摒凶蛮,尽黜旧事,然此摧折形体之实,虽世殊俗易,其致一也,遂为放歌承吾志。
侧伴宫扇尽殉殁,天子陵前人头落。
冕琉垂谕皆至宪,黔首衔冤随草没。
鹿台不绝酒池弦,衰泉映月宫烛艳。
野原沟壑埋怨苦,金缕玉衣耀宝珠。
问予何意之故都,二十二朝覆金乌。
旧时高阁尽坍圮,轻烟入远山有无。
尽道朱门己故往,新贵犹醉酒肉香。
立马横刀今何在,残阳倾颓暗八荒。
炀帝歌船未作古,开国忠魄己轻凉。
宗庙易主易旗色,老牛泣血犹系缰。
予闻辽东一蕞尔之国主,自诩为天日。未尽为国之责,谋黎庶之福祉,而己立不测之威,设其爪牙,以塞国民之往来,量一国之物力,博一家之独荣,遂作太阳皇帝诗。
晨起云昏无朝阳,寻觅惊觉入辽疆。
日皇眉心定生死,月后甲帐割公堂。
黎庶埋壑他国走,天家私荣酒肉香。
先君功勋凭战苦,羿弓需射此豺狼。
时虽至秋,暑气锁门,对镜之时,哀乎身不外出,气形衰伤之甚,竟远少年矣,遂有感而作。
日月沉浮己至秋,柳蝉高鸣未曾休。
暮暑蒸门绝外事,孤身赴北望新游。
来兴萧索失紫气,前程久忧问青牛。
山河不解登临意,浮云千载对江流。
国志其一
北国失土冻未消,渤海孤鸿对断桥。
新朝初立改天日,故事长怀空寂寥。
衰乱山河馀旧恨,匡兴社稷待圣朝。
左右拾遗皆老殁,独向残阳哭战袍。
国志其二
三皇宫阙己覆灰,英灵淘尽雪成堆。
书系秦汉乱炬火,山连水天接暮回。
辞文渐移衣冠异,日月长照毅魄归。
北原王气终无改,浪涛不减海崖巍。
国志其三
醒观暮日朱楼东,酒客论国醉颜红。
金乌虚垂惟返照,江山徒阔无意同。
龙气壮心十八载,川波添岁又几重。
无言空对心事满,风雷将至海涛隆。
国志其西
漫说九州国数空,万古忠魂耻臣戎。
蠹墨相随影终灭,江山不改心自同。
三户犹有亡秦志,百家誓发射日雄。
无悔泉台舜尧帝,护国赫气奋当中。
梦垓下作
霸王气骨掩蒿莱,班骓夜风雁声哀。
八千楚血赤败野,一个降僮笑高台。
帝苗犹得列汉室,死魄无处寻分骸。
江流长塞孤魂恨,存臣忠义当封财。
齐鲁之怀
尽道孔儒从此张,一道尊罢百家戕。
揖让周礼废弓剑,遍耽经书空庙堂。
宋君难对牵羊辱,汉将犹征僭主疆。
武道摇落狄夷笑,纸上岂得驱豺狼。
题狼山碑
汉将破虏立此碑,天骄射落日云归。
王气势吞西海阔,剑光应斗北辰晖。
于今宗庙尽倾覆,终古山河留翠微。
甲兵蒙荫锈苔久,石马卧风不胜悲。
题碑其二
汉皇开边催残凶,龙旗威振九霄同。
寇平愈思故园柳,疆定犹觅诸地封。
莫邪毕折甲帐暗,彩笔须待俊才逢。
五陵少年醉金盏,弦歌不辍酒门中。
汉宫处暑
气蒸门楣锁霞天,衰柳蝉鸣思旧渊。
建安风骨付一炬,汉阙衣冠变贰年。
钗鬟己随铜雀闭,梁柱尽入塞边烟。
秋风何处流遗恨,犹泣垂枝立杜鹃。
二十五日遣怀二首
极目天远日渐微,地阴风乱细云垂。
逝川空寻魂徒殁,来索望辔马不归。
光阴孰堪顾长短,年岁犹茂须作为。
心志未成西楼慢,海潮徐退急暮回。
久寂不闻雁声哀,为邀秋日独登台。
三载耽经竟何事?一朝开榜判钝才。
残编敢论安邦策,宋甲何惧渡浅淮。
心老渐灭长缨志,空杯将饮愁复来。
岁晚寄怀其一
寒蝉褪尽夏长悠,独立高茫自成愁。
晚苍蔽日半国暮,早雾压城一点秋。
诗刺狼虎添气象,笔开山河斗逆流。
莫笑少小无印组,乾坤犹待整金瓯。
其二
辕门去马雪纷纷,汉将从此震胡尘。
剑气西征烽火烈,单于北遁漠云昏。
雨渐春秋刀有泪,沙埋兵甲骨无魂。
老卒哭齿风芦管,一夜秋声满玉门。
夏夜怀乡
旧堂倾颓乱蓬蒿,黄尘满道草渐高。
欲乘偷闲归桑梓,肯畏暑气望柳梢。
岁老岂无乔迁事,目极唯有日萧条。
独怜老魂泉台下,归处无觅骨徒销。
将至北国有感其一
暑日微茫惊客心,未忧不测己渐临。
山河万里留晚翠,金玉满衣殁麒麟。
且过醉乡安愁事,莫贪觞角速智昏。
此去异国先壮志,夺旗归来酒犹温。
其二
重过齐鲁万事非,往日壮心多不归。
岁长渐磨家国志,修远尽醉社稷危。
万马伏威衰气象,一夫独醒散陈灰。
欲拾高志重抖擞,长望异乡海涯微。
其三
金盘承露泪己干,酒力渐微对万难。
轻风开云半月暮,斜日入海一江寒。
兵甲拭尘锋犹在,草萤留夏花自繁。
为报灯下织衣影,归雁书系南北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XLR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