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陈隋帝王请:法脉系兴衰

小说: 天台法脉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天台法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XLR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天台法脉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天台法脉最新章节随便看!

第十章 陈隋帝王请:法脉系兴衰

金陵城的皇宫内,陈宣帝正与群臣商议国事。北周大军压境,国势日蹙,这位年轻的皇帝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忧愁。这时,近侍呈上一封书信,是瓦官寺智顗法师的弟子所写,恳请朝廷支持天台山修禅寺的建设。

"智顗法师?"陈宣帝想起几年前曾在瓦官寺听过这位法师讲经。那时他还是太子,被法师"一念三千"的妙义所震撼。"快请法师入宫相见。"

智顗来到皇宫时,看到的是一位被国事压得喘不过气的君王。陈宣帝开门见山:"法师,如今国难当头,佛法可能救国?"

智顗合十答道:"佛法救心,心平则天下平。陛下若以仁政治国,必得民心。"

陈宣帝沉吟片刻:"朕欲捐建修禅寺,请法师为国祈福。但国库空虚,只能拨银五千两。"

智顗微笑:"道场不在奢华,而在有道。五千两足矣。"

然而寺宇初成,陈朝己危如累卵。智顗看着山下烽火连天,深知王朝气数将尽。他对弟子说:"佛法如明月,照破千秋黑暗。朝代更迭,法灯常明。"

果然不久后,隋军渡江,陈朝灭亡。智顗闭门谢客,在修禅寺为阵亡将士超度。新朝的官员前来招安,他婉拒道:"山僧只知修行,不问政事。"

转机出现在开皇十一年。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南下扬州途中听闻智顗盛名,特遣使邀请。使者带着厚礼上山,却见智顗正在田间劳作,一身粗布衲衣,与农夫无异。

"法师何必自苦如此?"使者不解。 智顗指着脚下的禾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杨广得知后更加敬佩,三度遣使相请。智顗见其诚心,终于下山。扬州都督府内,杨广亲自出迎:"孤王久慕法师德行,愿求法要。"

智顗观其虽有王者之气,但眉间隐现暴戾,便说:"王者当以仁德治国,方合佛法。"

杨广请教:"如何修心?" 智顗答:"心似明镜,物来则现,物去则空。不执着,不抗拒。"

这番开示深深打动了杨广。他不仅捐资扩建天台寺院,更拜智顗为师,受菩萨戒,法号"总持"。智顗为他取名之意:"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智顗深知因缘成熟,向杨广提出深藏心底的愿景:"贫僧愿在天台山麓建一根本道场,不仅为修行,更为使法脉永续。"他详细描述了寺院的规划:山门东开,象征法流东渐;双涧环流,暗喻权实二智;五峰环抱,代表五时八教。

杨广欣然应允,立即下令筹建,并问:"寺成之日,当以何名?" 智顗含笑:"若寺成之日,国清民安,便名'国清'可也。"此言暗含深意,既是祝愿,也是警醒。

然而建寺工程启动不久,智顗便感时日无多。他召来弟子,指着施工图纸说:"寺宇可待,法脉难续。汝等当以弘法为重,勿以土木为念。"

临行前,他再次嘱咐杨广:"寺成之日,必使国清民安。"杨广郑重承诺:"必不负师嘱。"

智顗圆寂后,杨广谨记师言,于开皇十八年命人继续建寺。大业元年(605年),寺院终于落成,杨广己即位为隋炀帝,他依照智顗"寺成国清"的预言,亲赐"国清寺"匾额,并在敕书中写道:"智者为朕建寺,名曰国清,祈愿国泰民安,法灯永耀。"

可惜的是,隋炀帝未能真正领会"国清"二字的深意,终致国破身亡。但国清寺却依智顗遗愿,成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千百年来法脉不绝。

山风吹过国清寺的钟楼,智顗"一切世间法,如露亦如电"的偈语仍在回响。真正的法脉不在帝王册封,而在众生心中。国清寺的一砖一瓦,无不昭示着这位智者超越时代的远见:以佛法化导世间,使国清民安,方为究竟。



    (http://www.220book.com/book/XLR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天台法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XLR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