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顶峰高耸入云,终年云雾缭绕。智顗选择在此苦修,搭建了一座简陋的茅棚。这里人迹罕至,唯有松涛与泉声常伴。
修行之初,智顗实行严格的头陀行:每日一食,过午不饮,夜不倒单。山中气候严寒,冬季茅棚西壁透风,他仅着一件补丁重重的袈裟。清晨在岩石上打坐时,霜花常常凝结在他的眉睫。
但最难的还不是身体的苦楚。每当夜深人静,心魔便悄然显现。有时是瓦官寺讲经时众人的赞叹声在耳边回响:“法师真是辩才无碍”;有时是童年时父母的呼唤:“我儿何苦如此”;更有时是种种可怖景象:山崩地裂,毒蛇猛兽。
智顗明白这些都是心识变现。他谨记慧思禅师的教导:“魔由心生,还从心灭。”于是不再抗拒,而是静静观察这些念头的生灭。奇妙的是,越是平静观照,魔障越是无力。
一日大雪封山,存粮将尽。智顗端坐茅棚中,腹中饥火如焚。忽然闻到一阵饭香,睁眼看见热腾腾的白饭摆在面前。他微微一笑:“此是魔境。”继续打坐,饭香顿时消失。
真正的考验在一个月圆之夜来临。智顗正在深入禅定时,忽然见金光满室,一尊“佛”现于空中,声音庄严:“汝修行己成,当证果位。”
若是常人,早己欣喜跪拜。但智顗心如止水,问道:“佛说一切法空,为何还有成佛可得?”
那“佛”顿时变脸,化作青面獠牙的魔王:“无知比丘,敢破我境!”顿时电闪雷鸣,山摇地动。
智顗安然不动,朗声诵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声音虽不高,却如金刚般坚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天台法脉 魔境顿时消散,唯见明月当空,清辉满山。
经此一关,智顗的修行有了质的飞跃。他真正体会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一切境界无非心现,若能心不住相,则万法自如。
一天清晨,他在溪边打坐。看着水中倒影忽聚忽散,忽然悟到:众生执着自我,就如水中倒影执着自己的形象。其实只要跳出这个执着,就能发现真正的自性——如如不动的清水本身。
这个领悟让他豁然开朗。他明白了“一念三千”的真实义:不是一念包含三千世界,而是一念即具足法界的全体。因为心性本来圆满,无所不包。
从此,他的禅修不再是用功观照,而是自然任运。行住坐卧,无不在定中。甚至砍柴担水时,也明明朗朗,不起分别。
山中采药人常见他在岩上打坐,鸟雀停歇肩头而不惊。有时见他与山猿对坐,仿佛在说法。人们都说:“华顶峰上有圣僧。”
经过这段苦修,智顗不仅降服了心魔,更证得了甚深禅定。他将自己的体验与法华义理相结合,开始构思《摩诃止观》的框架。
下山那日,回望华顶峰,智顗感慨万千。这里的苦修让他真正体会到:佛法不是知识,而是实证;不是逃避世间,而是在世间而不被世间所染。
微风拂过,带来远方的钟声。智顗知道,该是将这些体验转化为教法,利益众生的时候了。他整理了一下简单的行囊,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山下走去。
而此时的山巅,他打坐的那块岩石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朵天然的石莲,仿佛在记录着这段不平凡的修行历程。
(http://www.220book.com/book/XLR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