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一念三千现:实相顿圆满

小说: 天台法脉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天台法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XLR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深秋的天台山,华顶峰己被初雪覆盖。智顗从玉泉寺归来后,便独居于山顶的茅篷中。这些日子,他一首在思索如何将“一念三千”的深奥义理,用最平实易懂的方式阐释给弟子们理解。

这日清晨,智顗照常在岩台上打坐。东方既白,云海翻涌,群山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他观照自心,忽然间,多年来对“一念三千”的体悟如泉水般涌现在心头。

早斋过后,他召集弟子们到讲经堂。众人发现今日师父神情特别,眉宇间洋溢着难以言喻的法喜。

“今日老衲要为大家讲解‘一念三千’的真义。”智顗开口,声音格外柔和,“这不是什么玄妙的道理,而是每个人当下都能体会的真实。”

他首先打了个比方:“好比一面明镜,能映照万物。我们的心也是如此,一念起时,能具足十法界的一切。”见弟子们似懂非懂,他让人取来一盆清水。

智顗将盆置于阳光下,水面立即映出蓝天白云、飞鸟过影。他问:“这水中可有一切万象?”众弟子点头。

“但水本身可曾变动?”智顗再问。 弟子们恍然大悟:“水面虽现万象,水性如如不动!”

智顗微笑颔首:“正是如此。我们的心性本净,如这清水;能现万法,如水面映象。这就是‘一念三千’的第一个含义:一念心中,具足三千性相。”

为了进一步说明,他让弟子们观察自己的念头:“当你起一念善心时,当下就是佛界现前;起一念嗔心时,当下就是地狱现前。十法界不在远处,就在我们当下这一念心中。”

有个弟子问:“师父,这么说来,我们每一念都在十法界中来回穿梭?”

“妙哉此问!”智顗赞许道,“但更准确地说,不是来回穿梭,而是每一念都圆具十法界。好比一滴海水,具足百川之味;一念心起,具足法界全体。”

这时,窗外飘进一片红叶,正落在智顗的经案上。他拾起红叶,问道:“这叶子从何而来?”

弟子们纷纷回答:“从树上来”、“从缘而生”、“从空性现”。

智顗点头:“你们说的都对,但都不完全。这叶子,从相上看是红叶,从性上看是无常,从体上看是缘起。而究其根本,不离一心。心能现叶,叶不离心。”

他接着阐释“三千”的涵义:“千是指十法界互具而成百界,百界各有十如是,共成千如,千如各具三种世间,故称三千。但这数字不是定数,是表示无穷尽的意思。”

为了让弟子们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智顗带大家到寺前的溪边。溪水奔流,映照着两岸的山色云光。

“看这溪水,”智顗指引道,“水是空性,因其无自性;流相是假有,因其暂现;润物是中道,不落空假。而这一溪水中,映照着整个法界:天空、云彩、山峦、树木,乃至你我身影,无不在其中。”

有个弟子忽然开悟:“师父,我明白了!我们的心就像这溪水,虽然变动不居,却能映照万法。修行不是要改变心性,而是要认清这个真相。”

智顗欣慰地点头:“正是如此。修行不是造作,而是回归本然。”

晚课时,智顗进一步阐释“一念三千”在修行中的运用:“有些人执着空观,否定现象;有些人执着假观,沉迷现象。而圆顿止观是要在一念中,同时照见空假中三谛,不偏不倚。”

他举例说明:“比如看到这盏油灯,知道灯焰是空(无实性),灯光是假(暂现),照明是中(功用)。不起分别,当下圆照。”

最让弟子们震撼的是智顗对日常生活的指导:“吃饭时,知道饭是空(无自性),味是假(暂现),滋养是中(功用)。如此用功,行住坐卧无不是修行。”

夜深了,智顗却毫无倦意。他总结道:“一念三千不是理论,是修行法要。若能如是观照,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因为迷悟只在一念间,而这一念本自圆融。”

弟子们告退时,个个法喜充满。智顗独坐灯下,望着跳动的烛火,想起自己当年在华顶峰上的苦修。那时的降魔体验,如今都化作度众的方便。

他提笔写下:“众生心性,本自圆具三千。迷时逐物,悟时转物。若能一念回光,则十界圆现,三谛圆融。”

窗外,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山峦。智顗知道,这“一念三千”的奥义,将如这明月般,照亮无数修行者的道路。而真正的圆满,不在别处,就在当下这一念明白的心中。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LR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天台法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XLR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