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雨丝裹着泰晤士河的湿气,织成密不透风的网。林疏桐撑着那把黑布伞,踩着青石板路往萨默塞特巷走——巷口的"梧桐"苏绣工坊挂着褪色的木牌,是她二十年前在苏州学绣时,师傅送的"见面礼"。
"林女士,您来了!"工坊门帘掀开,年轻的绣娘阿黛尔举着件绣了一半的丝巾跑出来,"客户要的'家族图腾',我按您的要求绣了梧桐脉络,但......"她抿着唇,"他说像'抽象画',不像家族符号。"
林疏桐接过丝巾,指尖抚过歪歪扭扭的梧桐叶——金线走得太急,叶脉像缠在一起的毛线。她想起五十年前,师傅握着她的手说:"苏绣的针脚不是画,是写。每一根线都要有呼吸,像给丝绢写情书。"
"带我去见客户。"她擦了擦伞上的水,黑布伞在雨里撑出一方干爽的天地。
工坊楼上的会客厅里,坐着位穿粗花呢西装的英国老人,面前摆着半杯没动的红茶。看见林疏桐,他站起来:"林小姐,我是哈罗德·威斯特,家族信托基金的负责人。我们要定制的'家族图腾',是要传给第七代子孙的。"他从抽屉拿出本旧相册,翻到泛黄的照片——十九世纪的英国庄园,梧桐树下站着穿长袍的中国商人,"这是我曾祖父,1880年在苏州谈丝绸生意,带回这棵梧桐的种子,种在庄园里。现在树还在,我们要用苏绣把它的脉络绣进丝巾,让后代记得根在哪里。"
林疏桐接过相册,指尖停在照片里的梧桐树上——粗粝的树干,舒展的枝叶,和老宅门前的那棵几乎一模一样。"您曾祖父种下的,是中国的梧桐。"她轻声说,"我会用'活绣'技法,让丝巾上的梧桐会'呼吸'。"
哈罗德挑眉:"活绣?"
"苏绣里有种技法,用不同粗细的丝线分层绣,光线好的时候,叶脉会像在流动。"林疏桐从随身带的绣绷里取出一小块丝绢,"您看,这是梧桐的新叶,我用极细的蚕丝绣叶脉,用稍粗的线绣叶边——远看是片叶子,近看能数清叶纹。"
哈罗德凑过去,眼镜片上蒙了层水雾:"太神奇了......像把树种进了丝巾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梧桐里的双生花》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还有这个。"林疏桐又取出一枚青玉小葫芦,"这是中国商人的传家宝,里面装着苏州的泥土。我想把它缝进丝巾夹层,让您的子孙摸得到故乡的土。"
哈罗德的眼睛湿了。他从抽屉拿出个小盒子,推到林疏桐面前:"这是我曾祖父的怀表,表盖里刻着'梧桐树下,根脉相连'。麻烦您,把它绣进丝巾的角落。"
雨还在下。林疏桐坐在工坊的绣架前,指尖捏着金线。阿黛尔端来姜茶:"林阿姨,您要绣怀表吗?"
"嗯。"林疏桐穿好针,"当年我在苏州学绣,师傅说要'把心意绣进针脚里'。现在我要把哈罗德曾祖父的乡愁,绣进这方丝巾里。"她抬头,望着窗外的雨,"就像我妈教我绣肚兜时说的,'针脚里藏着光阴,一针一线都是给后代的信'。"
三天后,哈罗德收到丝巾时,正在庄园的梧桐树下喝茶。丝巾展开的瞬间,金线绣的梧桐叶在阳光下流转,叶脉像活了一样——靠近光源的地方,叶纹清晰得能看见脉络里的"血液";背光处,又像被晨雾笼罩的树影。夹层里的青玉葫芦带着苏州泥土的温凉,怀表盖里的刻字闪着微光。
"这是......魔法吗?"他的孙女凑过来,"梧桐树在丝巾上活着!"
哈罗德摸着丝巾,想起林疏桐的话:"苏绣不是工艺品,是把故乡缝进布帛里。"他给林疏桐写了封邮件:"谢谢你,让我们找回了根。"
伦敦的雨停了。林疏桐站在庄园的梧桐树下,望着树干上的刻痕——那是曾祖父当年种的树,现在己经亭亭如盖。她摸出手机,给沈知夏发消息:"梧桐的根,找到了。"
沈知夏很快回复:"老宅的梧桐也在等我们。"后面跟着张照片——糖糖蹲在老宅门前,摸着梧桐树的树干,鬓边的小苍兰落了一朵在脚边。
当晚,林疏桐坐在工坊的绣架前,给阿黛尔讲苏绣的故事:"以前我师傅说,绣娘的针不是工具,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现在我懂了,这桥不仅连着我们的过去,还连着世界的根。"
阿黛尔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起绣针——金线在她手里,慢慢绣出梧桐的新叶。
(http://www.220book.com/book/XL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