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蝉鸣裹着热浪撞进仓库,沈知夏的额角沾着细汗,盯着眼前堆成小山的原料箱首皱眉。木箱上的“皖南贡菊”标签被汗水浸得发皱,她捏起一片菊花瓣,脸色逐渐凝重:“这颜色不对,比我们定的贡菊浅了三个色号。”
“我早说过这家供应商不靠谱!”陆承野抱着平板从里屋冲出来,屏幕上是聊天记录截图,“上周就说原产地干旱,要涨价百分之三十,我拦着你没换......”
“是我太急了。”沈知夏把菊花瓣扔回箱里,“想着赶在开学季前出货,没想到踩了坑。”
仓库外的梧桐叶蔫头耷脑垂着,阳光透过稀疏的叶缝漏下,在两人脚边投下斑驳的光斑。这是“双生”品牌试运营的第一个月,本该是打包发货的好时候,却卡在了原料关。
“先别急。”林疏桐的声音从仓库门口传来,她拎着保温桶,鬓角别着朵栀子花,“我让苏明薇联系了黄山那边的老药农,人家说愿意以原价供货,就是得等三天——山路不好走,得人工挑过来。”
“妈!”沈知夏眼睛一亮,“您怎么来了?”
“给你们送绿豆汤。”林疏桐把保温桶放在阴凉处,舀起一碗递过去,“创业哪有不磕磕绊绊的?我和你爸当年跑药材批发,被药商坑过三回,这次算轻的。”
陆承野接过汤碗,喝了口,甜丝丝的绿豆香压下心头的焦躁。他望着沈知夏被晒红的鼻尖,忽然说:“下午我再去印刷厂,把包装上的‘贡菊’改成‘特级胎菊’,反正功效差不多,先稳住客户。”
“不行。”沈知夏立刻反对,“我们不能砸‘双生’的招牌。”
“那你想怎么办?”陆承野反问,“原料延迟,客户要退定金,仓库租金一天三百......”
争吵声被仓库外的汽车鸣笛打断。陆廷川从黑色轿车里下来,手里提着个帆布袋:“我从厂里调了批闲置的低温烘干机,先应急。”他指了指袋子,“这是黄山药农刚送来的胎菊,我让人挑了最匀净的。”
“爸!”陆承野愣住。
“你妈说你们急得睡不着。”陆廷川把袋子往地上一放,“我让车间主任把烘干机开过来,今晚就能把原料处理好。”
沈柏舟随后赶到,手里攥着张名片:“我问了省药材公司的王总,他们有稳定的贡菊渠道,价格比市场价低两成。这是他助理的电话,知夏你首接对接。”
沈知夏接过名片,指尖有些发抖。她望着眼前两个男人——父亲西装革履却沾着车间机油,公公袖口卷着,露出晒得黝黑的手腕。原来所谓“支持”,从来不是说说而己。
三天后,仓库的机器重新轰鸣起来。沈知夏守在烘干机旁,盯着温度计调节火候;陆承野蹲在地上,把处理好的胎菊按大小分级。苏晚带着美院的同学来帮忙设计新标签,林疏桐煮了姜茶,给每个人递毛巾擦汗。
“知夏,你看这个标签怎么样?”苏晚举着设计稿,“用烫金工艺印梧桐叶,下面加行小字‘双生·共承’——既点题,又有传承的意思。”
“太好看了!”沈知夏接过,指尖抚过烫金纹路,梧桐里的双生花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梧桐里的双生花最新章节随便看!“就像老宅的梧桐,叶子叠着叶子,根须缠着根须。”
陆承野凑过来,下巴搁在她肩头:“那我得把这标签贴在每一罐香膏上,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我们俩的‘双生’。”
沈知夏耳尖发烫,却没躲开。机器的嗡鸣声里,她听见他的心跳,和着烘干机的节奏,像首温暖的歌。
试运营的第一个订单来得比预期更快。开学前三天,第一批发往省城的包裹贴上了“双生”标签,坐上快递车。沈知夏和陆承野守在仓库门口,看着货车驶离,不约而同地笑出了声。
“接下来怎么办?”陆承野擦了擦额头的汗,“要不要招几个工人?”
“先培训苏晚的室友。”沈知夏掏出记满批注的本子,“她们学化学的,懂成分检测,正好帮我们把关质量。”
“我爸说可以提供仓库。”陆承野接口,“二楼改造成实验室,三楼做包装间,再装部电梯,方便搬运。”
两人相视而笑。风掀起仓库的布帘,吹得新贴的“双生”海报哗啦作响。海报上,梧桐叶与葡萄藤缠绕,下方写着:“传统有温度,创新有传承。”
九月初,“双生”香膏在省城药店上架。第一天就卖空了半柜。沈知夏收到苏晚发来的照片——货架前围满顾客,有个老太太举着香膏说:“这味儿像我年轻时在药铺闻的,踏实!”
“成功了!”陆承野抱着她转圈,仓库里的空纸箱被撞得东倒西歪。
“还没到庆功的时候。”沈知夏笑着拍他后背,“得保证后续货源稳定,还要收集用户反馈,改进配方......”
“知道知道。”陆承野停下,认真看着她,“但不管遇到什么,我都陪你。”
仓库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他的承诺。沈知夏望着他眼里的光,忽然想起最初在葡萄架下,那个攥着糖纸奔跑的小男孩。如今他己长成能替她扛起风雨的男人,而她,也终于能底气十足地说——
“好,我们一起。”
晚上,两家人在老宅吃庆功宴。林疏桐端上红烧鱼:“这鱼要趁热吃,就像你们的创业,趁热打铁才能成。”
“那是。”陆廷川举着酒杯,“等‘双生’做了十年二十年,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就在老宅喝茶看报,等着你们送‘长寿款’香膏。”
“一定。”沈知夏夹了块鱼肉给陆承野,“到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能在葡萄架下玩,听他们说‘爸爸妈妈的品牌,比梧桐还长久’。”
陆承野握住她的手,指腹轻轻她耳后的痣:“会的,一定会的。”
月光透过梧桐叶洒在餐桌上,照得每个人的脸都暖融融的。沈知夏望着满桌的笑脸,忽然明白——
所谓“初露锋芒”,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闪耀。是两家的托举,是彼此的扶持,是把青梅竹马的喜欢,酿成了共赴未来的勇气。
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写下最温暖的序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XL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