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杖点在封冻的溪面上,发出清脆的叩击声,仿佛在敲击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药师——曾经的星宿光——踏过了那块标志着“人间”与“修行地”界限的界碑。身后,是依稀可辨的、承载了他半生悲欢的尘世烟火;身前,是绵延无尽、沉默如谜的寒山雪岭。
慧明法师的身影早己融入山岚,那句“遇猛虎时,记得此衣曾裹过饿殍;遇诱惑时,记得此杖点化过痴人”的叮嘱,却如同暖流,回旋在他心间,抵御着刺骨的寒风。他紧了紧身上那件布满补丁、沉重如史的百衲衣,每一步都深深陷入及膝的积雪,发出“嘎吱”的声响,在这万籁俱寂的山谷中,显得格外清晰。
修行者的居所并非想象中的幽静精舍,而是慧明指引的、位于半山峭壁上的几处天然石窟。最大的一个,也仅能容他盘坐与勉强躺卧。洞壁覆盖着经年不化的冰霜,寒气刺骨,呵气成冰。他将仅有的行李——那卷贝叶经和几包草药——放在干燥处,然后用锡杖艰难地清理洞口堆积的雪块,让些许天光透入。
第一课,便是“食”。慧明留下的,只有一句“山有何物,便食何物”。他辨识着被积雪半掩的植物,挖取苦涩的草根,寻找松塔里残存的松子。偶尔能找到一些干瘪的野果,便如获至宝。他严格遵循着“日食一麻一麦”的苦行规诫,常常在采集到稍多的食物时,又将其大部分撒给岩缝间同样在寒冬中觅食的鸟雀。饥饿感如同附骨之疽,时刻啃噬着他的意志,却也让他前所未有地清晰感受到“生命依托于外物”的脆弱本质。
水,需以体温融化冰雪。他用手捧着冰冷的雪团,置于怀中,靠微弱的体温慢慢焐化,再小口啜饮。这过程缓慢而艰辛,却让他对每一滴水的来之不易,生起了巨大的敬畏与感恩。
夜晚是最大的考验。洞内如同冰窖,单薄的百衲衣难以抵御彻骨的寒冷。他只能依循慧明所授的调息法门,盘膝而坐,意守丹田,以微弱的体内真气抗衡外界的严寒。风声穿过岩隙,发出鬼哭般的尖啸,时而夹杂着不知名野兽的遥远嚎叫。往日的记忆,王宫的温暖,臣民的拥戴,甚至疫区的惨状,都会不受控制地翻涌上来,如同魔障,考验着他的定力。
一日,他在采集松针时,发现雪地里有凌乱的血迹。循迹而去,在一处背风的岩石下,看到一只后腿被捕兽夹死死咬住的母狼。母狼瘦骨嶙峋,眼中闪烁着痛苦、恐惧与凶光,见他靠近,龇出獠牙,发出威胁的低吼。
若在以往,作为君王的他,或许会命侍卫将其格杀,或因其危险而避而远之。但此刻,他看着母狼因剧痛而颤抖的身体,看着它身旁几只显然因饥饿而嗷嗷待哺的幼崽在雪窝中蠕动,心中涌起的,是超越物种界限的悲悯。
他停下脚步,不再靠近,以免加剧它的恐惧。他缓缓放下锡杖和采集的松针,将怀中仅有的、准备作为晚餐的一块干粮掰碎,轻轻推到母狼能够得着的地方。然后,他退到足够远的地方,盘坐下来,轻声诵念起《慈悲咒》。
起初,母狼依旧充满敌意,对他和食物都不屑一顾。但饥饿最终战胜了恐惧,它开始小心翼翼地舔食那些碎屑。药师持续诵经,声音平和而稳定,如同无形的暖流,渐渐安抚着母狼躁动不安的灵魂。
一连数日,他每天都会带来自己节省下的食物,并试图接近。他不再诵经,而是用极其缓慢、充满善意的动作,尝试去触碰那冰冷的捕兽夹。母狼似乎感知到他的意图,眼中的凶光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痛苦与求助的哀怜。
首到第五日,在喂食之后,他看准时机,用尽全身力气,猛地掰开了那锈蚀沉重的铁夹。母狼发出一声解脱的嘶鸣,挣脱出来的后腿血肉模糊。它踉跄着站起来,深深看了药师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言,随即呼唤着幼崽,蹒跚地消失在密林深处。
药师看着地上那染血的凶器,心中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对世间一切伤痛束缚的深沉悲悯。他费力地将那捕兽夹拖到悬崖边,扔了下去,听着它在谷底撞击岩石发出的、最终归于寂静的回响。
当晚,他在洞中打坐时,忽闻洞口有轻微的响动。睁眼一看,竟是那只母狼去而复返,它口中叼着一只被咬死的野兔,轻轻放在洞口,然后再次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中。
看着那只野兔,药师怔然许久,随即露出了踏入寒山以来的第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他并没有食用那只野兔,而是将其埋于雪下,心中默念往生咒。他明白,这不是食物,而是来自这山林、这众生的一份沉重而珍贵的回馈与印证。
“慈悲,果真能超越形迹,沟通幽明。”他抚摸着额间那颗在黑暗中仿佛也散发着微温的朱砂痣,心中了悟,“原来这寒山,并非绝情之地,而是另一种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人间’。”
洞外,风雪依旧。但药师心中,己悄然生起一团温热的、名为“道心”的火焰,开始照亮这苦寒的修行之路。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琉璃光遍:东方药师佛行愿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LZ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