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星鸟坞的广场上就围了圈人。老星轨人带来的铜制星轨仪被摆在石桌上,泛着温润的铜光,刻度盘边缘刻满细密的星图,是用指甲盖大小的凿子一点点凿出来的,比电子屏上的矢量图多了层岁月磨出的包浆。
“您这仪盘上的‘摇光’星,怎么偏了半分?”守序派的老周推了推眼镜,指着刻度盘上的一颗小星,“按最新星图,它该在这。”他点开电子屏,蓝光映出精确的坐标,小数点后西位都清晰可见。
老星轨人笑了,从怀里掏出块绒布,慢慢擦拭仪盘:“小伙子,星子会‘走’啊。三十年前它就在这,这十年才慢慢挪了位置,你们的电子屏记的是现在,我这记的是它走的路。”
这话让围着的人都静了静。混沌派的黄毛突然蹲下身,用手指顺着仪盘上的刻痕划:“那这道歪歪扭扭的线是啥?像条蛇。”
“是‘流霞带’的轨迹。”老星轨人指着那道痕,“二十年前有场星雨,带偏了它的方向,仪器当时没测出来,我跟着追了三个月,用脚量出来的。”
电子屏旁的打印机突然“滋滋”作响,吐出张新图——是系统根据老星轨人的描述,补全的流霞带偏移轨迹,与仪盘上的刻痕重合度竟有九成。守序派的技术员们愣住了,他们总说“数据不会说谎”,却忘了有些数据,是脚底板先于仪器记录下来的。
上午,老星轨人要去后山测“启明星”的晨升角度。守序派扛着激光测距仪,混沌派拎着麻绳和测绳——按老规矩,得用步长量出观测点到基准石的距离。
“用这个。”老星轨人递给黄毛一段红绳,“我的步长是五尺二,你走三十步,打个结,就知道大概距离了。”
黄毛挑眉,却乖乖接过绳子,走一步就用脚尖碾个印。守序派的小吴举着测距仪跟在后面,报数:“28.7米……29.3米……”等黄毛走完三十步,红绳正好到基准石,测距仪显示“29.5米”。
“差两分米,够准了。”老星轨人点头。小吴却盯着仪器屏幕,突然道:“您怎么知道他步长是五尺一?比标准数据多一寸。”
“看他走路晃肩的幅度,就知道步子迈得大。”老星轨人笑,“机器算的是平均步长,人哪有那么多平均?”
这话让守序派的人若有所思。他们的系统里,“成年男性步长”永远是固定数值,却从没考虑过有人习惯晃肩,有人爱踮脚,就像星轨在不同季节的转速,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野狗公会》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其实藏着细微的差别,被电子屏的“标准值”悄悄抹掉了。
中午在山坳里野餐,守序派带来按营养比例搭配的便当,混沌派拎着烤得焦香的星兽腿。老星轨人掏出个铁皮罐,里面是腌了十年的星莓干,分给众人:“这东西,第一年酸得掉牙,第二年涩,得等够十年,涩味才转成回甘。”
黄毛塞了颗进嘴,眼睛一亮:“比超市卖的甜!”
“机器算的是糖分含量,算不出涩转甜的劲儿。”老星轨人看着远处的晨雾,“就像星轨,不是光记坐标就行,得记它什么时候亮得发暖,什么时候淡得发寒。”
守序派的小周默默打开笔记本,在“星轨观测参数”里加了行:“记录星芒温度感——暖/寒/微凉”。
下午下山时,老星轨人突然在块青石前停下,用铜仪盘对着天空比划:“这里该有块‘定星石’,二十年前我埋的,上面刻了当时的星位。”
众人跟着找,守序派的探地雷达扫了三遍,显示“无异常”。混沌派的小子们却首接上手挖,指甲缝里塞满泥土,忽然有人喊:“找到了!”
石块上的刻痕己快被风雨磨平,却能看出与铜仪盘上的星图如出一辙。老星轨人摸了摸刻痕,叹道:“电子屏能存千万组数据,可存不住这石头上的风痕啊。”
暮色渐浓时,老星轨人要走了。守序派的人把补全的流霞带轨迹图打印出来,用相框装着送他;混沌派的黄毛往他背包里塞了袋刚烤的星兽肉干,说“路上饿了啃”。
老星轨人临走前,把铜制星轨仪放在石桌上:“留着吧,你们的电子屏准,我的老物件能记点别的。”
夜里,林野站在广场上,看着守序派的人在电子屏上叠加铜仪盘的星图,混沌派的则在石桌上刻下新的星痕,旁边写着“今日启明星升时,风偏东三度”。铜仪盘被摆在电子屏旁,月光落在上面,折射出的光斑与屏幕蓝光交织,像两条缠绕的星轨。
守序派的老周突然道:“把‘风偏度’加进参数吧,今天测的星轨,误差少了半分。”
混沌派的黄毛叼着草,用脚踢了踢石桌:“明天我去量量不同风向的步长,给你们补个‘晃肩修正值’。”
林野笑了。原来最好的星轨图,从来不是电子屏上的精确坐标,也不是铜仪盘上的陈旧刻痕,而是让冰冷的数据长出温度,让粗糙的经验有了刻度,就像此刻,铜与电的光在暮色里共振,生出比星星更亮的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MB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