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鸟坞的档案室又添了个新柜子,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柜子是守序派的木匠按星轨弧度打的,边角打磨得圆润光滑,每层隔板都刻着细小的星点刻度;混沌派的小子们却在柜门上画了幅涂鸦——铜制星轨仪和电子屏手拉手,背景是片炸开的星莓花海,颜料溅得柜脚都泛着紫。
“这是‘星轨年鉴’的专用柜。”李姐抱着本厚厚的牛皮纸册子走过来,册子封面上烫着行字:“星鸟坞共生纪事”,烫金的字体边缘故意留了点毛边,像混沌派用手撕出来的效果,“老星轨人的笔记、铜仪盘的拓片、你们熬星莓酱的方子……都得记进去。”
黄毛凑过去翻了翻,第一页贴着张泛黄的照片:三十年前的星鸟坞还是片荒地,老星轨人蹲在块石头旁,手里举着铜仪盘,旁边站着个梳麻花辫的女人,正往瓦罐里倒星莓。照片下面写着行铅笔字:“星轨会变,手艺不变”。
“这张得放进去!”黄毛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张拍立得,是昨天熬酱时拍的——小周举着试管测酸度,他举着陶碗往饼上抹酱,两人鼻尖都沾着紫色,背景里守序派的电子屏和混沌派的篝火堆挤在一起,像幅热闹的画。
李姐笑着接过照片,用胶水贴在老照片旁边,提笔在下面写:“2023年春,星莓酱新方,守序测值+混沌手感”。
上午整理年鉴时,档案室里吵吵嚷嚷却不恼。守序派的人拿着尺子量拓片尺寸,确保铜仪盘的每个刻痕都能对应到坐标;混沌派的则在空白页画插画——把老星轨人写的“流霞带轨迹”画成条吐着星子的龙,把小周的“降雨量参数”画成滴带着刻度的雨珠。
那个扎马尾的小姑娘最认真,她把自己手册上的“星感震动记录”工工整整地抄下来,又在旁边画了个简笔画:铜仪盘在左,电子屏在右,中间用条虚线连着,虚线上写着“0.01度的温柔误差”。
“这误差哪来的?”小周凑过去看。
“老星轨人说的,”小姑娘指着画,“他用铜仪盘测的星位,和电子屏差了0.01度,但他说这不是错,是星子在跟人打招呼。”
小周愣了愣,突然在自己的星轨数据报告末尾加了行:“允许0.01度的‘星子问候误差’”。
中午,年鉴的第一卷装订好了。封皮用的是守序派的防水纸,却用混沌派的染花布做了书脊,上面缝着颗用星莓酱染过的布星。林野捧着册子站在档案室中央,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老照片里的星莓瓦罐和新照片里的陶碗在光里重叠,像场跨越三十年的对话。
“该写卷首语了。”李姐递过支钢笔,笔杆上刻着星轨纹,是混沌派用旧零件打磨的。
林野接过笔,却没立刻写,而是翻开册子,指着某页空白:“这里该留着,让以后来的人写。”他看向围过来的人——守序派的技术员在调试新的星轨记录仪,混沌派的小子们在柜门上补画了只叼着星莓的星鸟,小姑娘正把自己的《守序派入门手册》放进年鉴旁的收纳盒,手册上的涂鸦己经盖过了公式。
“写什么好呢?”黄毛挠头。
“就写……”林野提笔,在卷首写下一行字,“星轨会老,人会新来,但只要铜仪盘还能映星,电子屏还在闪烁,星莓酱的甜涩就永远有人记得。”
字迹落下时,档案室的窗户突然被风吹开,片星纹菜的叶子飘进来,正好落在年鉴的空白页上,叶脉的纹路像条小小的星轨,把过去和未来连在了一起。
守序派的人赶紧去关窗,嘴里念叨着“风级3级,得调整档案柜的固定螺丝”;混沌派的则笑着把叶子夹进册子里,说“这是星鸟坞自己想留个签名”。吵嚷声里,林野看着那行新写的卷首语,忽然觉得所谓年鉴,从来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把铜与电的光、甜与涩的味、算得准的刻度和敢试的野劲,都熬成时光里的星莓酱,让后来的人翻开时,能尝到属于星鸟坞的、独一无二的滋味。
(http://www.220book.com/book/XMB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