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散后,沈清辞扶着阿月的手走在回廊下。夜风一吹,方才强压下的寒意又涌上来,她忍不住又轻咳了两声。
“娘娘可是着了凉?”阿月担忧地问,“要不要传太医瞧瞧?”
沈清辞摇摇头,正要说话,却见廊柱后转出一个人影——正是宴席上那位目光锐利的老宫人。
“老奴给太子妃娘娘请安。”老宫人躬身行礼,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娘娘方才宴上似乎身子不适,可要老奴去太医院说一声?”
沈清辞停下脚步,目光落在老宫人袖口绣着的如意纹上——这是宫中老人的标志。
“嬷嬷费心了。”她温声开口,指尖在阿月手背上轻轻按了按,“不过是旧疾未愈,又贪杯多饮了两口,这才失态了。”
说着,她解下腰间系着的一枚金瓜子,亲自放到老宫人手中:
“天寒地冻的,嬷嬷拿去打壶酒喝,暖暖身子。”
金瓜子沉甸甸地落在掌心,老宫人眼皮微颤,却没有立即收下。
“老奴惶恐。”她抬眼看向沈清辞,目光如探针般细细扫过她的眉眼,“娘娘这病……倒是与从前不大一样。”
空气骤然凝滞。
阿月的手微微发抖,沈清辞却笑了。她将金瓜子又往前送了送,声音轻柔如羽: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本宫这场大病后,许多事都记不真切了。还望嬷嬷……多多提点。”
这话说得含糊其辞,却恰到好处地解释了所有不合常理之处。
老宫人盯着她看了片刻,终于收拢手指,将金瓜子纳入袖中。
“娘娘保重凤体。”她深深行礼,“这宫里风大,有些事……忘了也好。”
说罢,她躬身退后,消失在廊柱的阴影里。
待她走远,阿月才长舒一口气,压低声音道:“方才真是吓死奴婢了!这位常嬷嬷在宫里三十多年,最是眼毒……”
沈清辞望着常嬷嬷消失的方向,轻声道:“她不是眼毒,是心明。”
这样的人,要么成为心腹大患,要么……成为助力。
回到寝殿,宫女早己备好热水。沈清辞屏退众人,独自坐在妆台前卸妆。
铜镜里映出一张疲惫的脸。她伸手轻抚耳后——那里光洁如初,根本没有胭脂遮掩的痕迹。
赵珩是故意的。
他早就看穿了她的伪装,却选择在宴席上那样暧昧地提醒她。
为什么?
她拆下发间的珠钗,一支,两支……当最后一支赤金步摇被取下时,长发如瀑倾泻。
镜中人突然陌生起来。
既不是乡野间那个会爬树掏鸟窝的沈清辞,也不是画像上温婉端庄的沈清漪。
而是一个戴着重重面具,在刀尖上行走的傀儡。
“娘娘,”阿月在门外轻声唤道,“常嬷嬷让人送了安神汤来。”
沈清辞一怔:“拿进来。”
小宫女端着黑漆托盘进来,汤碗旁还放着一小包药材。
“嬷嬷说,”小宫女怯生生地传话,“这是她家乡的方子,最是安神补气。还说……望娘娘善自珍重,来日方长。”
沈清辞捏起那包药材,在鼻尖轻嗅——是党参、黄芪的味道。
她忽然明白了常嬷嬷的选择。
在这深宫里,每个人都在下注。常嬷嬷押的,是她这个“病愈归来”的太子妃。
“替我谢谢嬷嬷。”她将药材收进妆奁最底层,“就说……本宫记住了。”
夜色渐深,沈清辞却毫无睡意。她推开窗,望着宫墙外那轮清冷的月亮。
今日她躲过一劫,可明日呢?后日呢?
赵珩的试探,苏婉儿的刁难,暗处无数双眼睛……
她轻轻呵出一口白气,在玻璃窗上晕开一片模糊。
就像她此刻的前路。
(第十九章 完)
作者“周家四小姐”推荐阅读《锦书误:双生劫》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MP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