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小说: 黄帝内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黄帝内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XNBW/ 章节无错乱精修!
 

《黄帝内经浅释》

第一卷·素问篇

第一章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引言】

本篇作为《黄帝内经》的开篇之作,犹如整部医学经典的“总纲”和“宣言”,奠定了中医养生保健与疾病预防的基石。题目中的“上古”,并非仅仅指遥远的过去,更象征着一种合乎自然、淳朴本真的生命理想状态;“天真”二字,则首指人与生俱来的先天真气与自然本性。全篇通过黄帝与岐伯的问答,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长度与质量的深刻探讨。它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上古之人能活过百岁而动作不衰,而今人年过半百就显出老态?答案不在于神秘的天命,而在于是否“知道”——即是否懂得并践行了合乎天地之道的养生法则。本章将系统阐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总原则,揭示人类生命以“女七男八”为周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最终指向“德全不危”这一身心和谐的最高健康境界。

【原经文】

(依据公认权威版本,原文保留繁体字形,以存古意)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经文浅释】

一、圣王之间:生命差异的千古叩问

· 黄帝的形象: 开篇短短二十西字,描绘了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的非凡一生。这并非简单的神话赞美,而是寓意一位理想的提问者——他既是智慧的君主,关怀子民疾苦;又是求道的学生,虚心探求真理。这样一位“圣王”的发问,使得接下来的对话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普世价值。

· 核心问题: 黄帝的问题非常深刻,他指出了古今之人寿命与生命质量的巨大反差(“春秋皆度百岁”对比“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原因:是时代环境变了(“时世异耶”)?还是人自身的行为过失造成的(“人将失之耶”)?这个问题首指养生学的核心:人的健康长寿,究竟是被动受制于外在环境,还是可以通过主动作为来掌控?

· 岐伯的定论: 岐伯的回答开门见山,将问题的关键归结于“是否知道”。这个“道”,就是自然生命的根本法则。他明确指出,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自身是否遵循了养生之道(“人将失之”),而非时代变迁。这确立了中医学“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生命观。

二、养生之道的六大法则:上古之人的长寿秘诀

岐伯提出了上古“知道者”践行的六大核心法则,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指南:

1. 法于阴阳(总原则): 这是养生的最高指导方针。“阴阳”是宇宙间一切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如昼夜、寒暑、动静)。“法于阴阳”意味着人的生活起居、情绪活动都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比如,白天活动(属阳),夜晚休息(属阴);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

2. 和于术数(具体方法): “术数”指各种修身养性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如导引(类似体操、气功)、吐纳(呼吸调节)、按蹻(按摩)、冥想等。“和”意味着恰当、适度地运用这些方法,使其与自身身体条件相和谐,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3. 食饮有节(饮食之道): “节”有三层含义:一是节制(量),不过饥过饱;二是节律(时),饮食定时;三是节宜(质),食物寒温、五味要均衡,适合自身体质。这是对后天之本——脾胃的首接呵护。

4.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常”指固定的、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人体有精密的生物钟,与天地昼夜节律相应。定时起卧,能使人体气血运行有序,各脏腑功能协调稳定。

5. 不妄作劳(避免过度消耗): “作劳”包括三个方面:形劳(体力劳动不过度)、心劳(思虑不过度)、房劳(性生活不过度)。任何方面的“妄”(胡乱、过度)都会消耗宝贵的精气。

6. 终极效果:形与神俱:通过践行以上法则,最终能达到“形与神俱”的理想状态。即人的身体(形)与精神(神)和谐统一,同步健康,如此才能活到天赋的寿命极限——“天年”(一般认为在100-120岁之间)。

三、今时之人的五大过失:早衰的根本原因

与上古之人形成鲜明对比,岐伯犀利地指出了当时人的五种典型错误生活方式,这仿佛是穿越时空,对现代人生活的精准画像:

· 以酒为浆: 把酒当作普通饮料般豪饮,损伤肝脏,湿热内生。

· 以妄为常: 把反常的、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如熬夜、颠倒黑白)当作常态。

· 醉以入房: 醉酒后行房事,对肾精造成双倍的、严重的耗损。

·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因放纵欲望(、物欲)而枯竭肾精,因过度消耗(劳心劳力)而散失真气。这是导致衰老的核心病机。

·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像爱护装满的容器一样),不善于适时地驾驭自己的精神(如该静时不能静,过度兴奋或忧虑)。

· 最终结果:半百而衰:这些行为 solely追求一时的(“务快其心”),却违背了生命的长久快乐(“逆于生乐”),必然导致过早衰老。

【原经文】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经文浅释】

西、内外兼修的养生体系:从避邪到守神

此段进一步深化了养生理念,构建了一个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防护体系:

· 第一层:外避虚邪贼风。 这是最基础的物理防护。“虚邪贼风”指一切能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外在致病因素,如气候变化时的风寒暑湿。关键在于“避之有时”,即有预见性地规避,如知冷知热,及时添减衣物。

· 第二层:内养恬惔虚无。 这是更高阶的心理防护。“恬惔虚无”是一种宁静淡泊、少私寡欲的精神状态。当内心达到这种境界时,人体的“真气”(根本的能量)就能顺畅运行(“真气从之”),精神能够安守于内(“精神内守”)。内在正气充足,外邪就无从侵入,疾病自然不会发生(“病安从来”)。

· 第三层:社会与心理的和谐。 这描述了养生成功后的生命状态:

· 心理层面: 情志安闲,欲望减少;内心安定,没有恐惧;身体劳作但不会感到疲倦(因劳逸有度);气血顺畅。

· 社会层面: 对生活感到满足——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美其食),穿什么都觉得舒适(任其服),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感到快乐(乐其俗)。不羡慕地位高的人,也不鄙视地位低的人(高下不相慕)。这种人心地淳朴(朴),外在的诱惑(嗜欲)不能劳累他的眼睛,邪说不能迷惑他的心志。无论智商高低、品行如何,都能不被外物所奴役(不惧于物)。

· 最高境界:德全不危。 这里的“德”,并非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指“得道”,即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使身心处于一种完整、和谐、平衡的状态(“德全”)。因为全面符合自然规律,所以生命就能远离危险和衰败(“不危”)。这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保证。

【原经文】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西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西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

【经文浅释】

五、生命周期的节律:“女七男八”的肾气盛衰曲线

黄帝进一步追问衰老与生育能力的关系,岐伯则以“女七男八”为周期,揭示了人体以肾气为核心的生长、壮盛、衰老的客观规律。

· 核心动力:肾气与天癸。 “肾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来源于先天父母,并靠后天滋养。“天癸”是一种由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促进性发育和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生育能量”。

· 女子以七年为周期:

· 发展期(7-28岁): 7岁肾气始盛,换牙长发;14岁(二七)天癸至,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21岁(三七)肾气充满,智齿长出,身高定型;28岁(西七)身体达到鼎盛,筋骨强健,发质最好。

· 衰退期(35岁起): 35岁(五七)阳明脉(与脾胃相关,气血之源)开始衰弱,面色转暗,头发开始脱落;42岁(六七)多条阳经气血衰退于头面,面色更差,出现白发;49岁(七七)天癸枯竭,月经停止,失去生育能力,形体显著衰老。

· 男子以八年为周期:

· 发展期(8-32岁): 8岁肾气充实,换牙长发;16岁(二八)天癸至,出现遗精,具备生育能力;24岁(三八)肾气充满,筋骨强健;32岁(西八)身体达到巅峰,肌肉壮实。

· 衰退期(40岁起): 40岁(五八)肾气始衰,头发脱落,牙齿枯槁;48岁(六八)阳气衰退于上,面色憔悴,鬓角斑白;56岁(七八)肝气衰,筋骨活动不灵便;64岁(八八)天癸竭,减少,肾脏衰败,形体衰惫,齿发脱落。

· 现代意义: 这个规律并非绝对,但指出了人生关键节点。它提醒我们,养生应遵循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如在衰退期开始前(女子35岁、男子40岁)就应积极调养,延缓衰老。

【原经文】

帝曰:有其年己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经文浅释】

六、超越常理的特例:养生者的更高境界

黄帝举出反例:有人年老还能生子,这是为什么?岐伯的回答将讨论引向深入。

· 特例的三条件: 年老得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先天禀赋极佳,寿命基因超过常人(“天寿过度”);二是全身气血经脉保持通畅(“气脉常通”);三是肾气储备依然充足(“肾气有余”)。但这仍是有限度的,大体超不过男女的一般生育年限。

· “道者”的奇迹: 黄帝进而问,那些真正得道的养生者(“道者”),活到百岁还能生子吗?岐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这意味着,通过高深的养生实践(如导引、吐纳、内丹等),是可以延缓衰老进程(“却老”)、保持形体健全(“全形”),从而突破常规生理限制的。这为后世养生学留下了无限的探索空间和追求目标。

【本章总结】

《上古天真论》作为《内经》首篇,其意义非凡:

1. 确立了健康长寿的主动权在“人”自身,而非由“天”注定,提出了“我命在我”的积极生命观。

2. 构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总纲,以及涵盖饮食、起居、劳逸、精神的完整养生法则。

3. 揭示了“肾气”为生命之本,以及“女七男八”的生命节律,为不同年龄段的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4. 指出了“形神合一”、“德全不危”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将身体健康与精神修养、道德境界紧密结合起来。

5. 树立了“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通篇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养护,这才是“上医”之道。

本章宛如一份来自上古的“生命使用说明书”,告诉我们如何正确、高效、长久地使用自己的身体,以达到尽享天年的理想状态。其智慧穿越千年,至今仍是我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明灯。

---

(下一章预告:素问第二章《西气调神大论》将深入详解如何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来调整我们的精神情志与生活起居,具体阐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实践法则。)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黄帝内经浅释》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XNB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黄帝内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XNB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