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庵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首到黎明时分才渐渐熄灭。沈寒清与谢临舟站在远处山坡上,看着那片化为焦土的废墟,谁都没有说话。
影姑与李嵩是否葬身火海,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从庵堂带出的密信与账簿,足以掀起朝堂的惊涛骇浪。
“这些东西,该交给陛下了。”谢临舟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彻夜未眠让他眼底布着红血丝,却难掩目光中的清明。
沈寒清点头:“是时候了。”
早朝之上,当沈寒清将一叠沾着烟火气的密信和账簿呈到龙案前时,满朝文武哗然。
“陛下,”沈寒清的声音响彻太和殿,“这些是影阁与朝中官员勾结的罪证!十年前漕运亏空、谢大人‘病逝’、乃至江南水师叛乱,皆与此有关!”
赵珩虽年幼,却也知道此事的分量。他颤抖着手指翻开密信,李嵩与影姑的对话、兵部侍郎私通影阁的记录、江南盐运使倒卖官盐的账目……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
“查!给我彻查!”赵珩猛地拍案,稚嫩的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震怒,“所有牵涉其中的官员,一个都不许放过!”
“臣遵旨!”沈寒清与谢临舟齐声领命。
接下来的半个月,京城掀起了一场雷霆风暴。
户部尚书李嵩虽在大火中侥幸逃脱,却被暗卫在城郊的破庙中擒获,面对铁证,他很快便招认了所有罪行——包括当年如何与影姑合谋,构陷谢临舟的父亲,又如何多年来为影阁传递消息,中饱私囊。
兵部侍郎、江南盐运使等涉案官员,也被一一拿下。他们的府邸被抄,家产充公,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再无人敢与影阁暗中勾连。
影阁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影姑虽下落不明,但失去了朝中内应和财力支持,己是无根之萍,翻不起什么大浪。暗卫西处追查,却始终没有找到她的踪迹,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影姑老奸巨猾,怕是早就留了后路。”谢临舟站在窗前,看着庭院里新栽的翠竹,眉头微蹙,“一日不除她,终究是个隐患。”
沈寒清从身后轻轻拥住他,下巴抵在他的发顶:“放心,她跑不远。暗卫己经布下天罗地网,只要她敢露面,定能将她擒获。”
谢临舟靠在他怀里,点了点头。这些日子,他们一起处理涉案官员,一起安抚受惊的百姓,一起教导新帝如何权衡利弊,两人的默契越发深厚,仿佛天生就该如此并肩而立。
这日,谢临舟收到一封来自江南的信,是当年父亲的老部下所写。信中说,在整理谢父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影阁的另一个秘密——他们不仅想复辟前朝,还在暗中培养了一批死士,准备在新帝亲政大典上发动政变。
“亲政大典……”谢临舟将信递给沈寒清,脸色凝重,“还有三个月,就是陛下的亲政大典了。”
沈寒清看完信,眼中寒光一闪:“看来,影姑是想做最后一搏。”
“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谢临舟道,“不能让她得逞。”
“嗯。”沈寒清点头,“我会加强京城的守卫,尤其是亲政大典的安保。暗卫也会全力追查影姑的下落,务必在大典前将她揪出来。”
他顿了顿,握住谢临舟的手:“临舟,这是最后一关了。只要过了这关,朝堂就能彻底安稳,我们也能……”
“也能像之前说的那样,归隐山林?”谢临舟接过他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憧憬。
“对。”沈寒清看着他,眼神温柔,“等陛下亲政,朝政稳固,我们就辞掉官职,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些花花草草,过几天安稳日子。”
谢临舟笑了,用力点头:“好。”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温暖而明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XOM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