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墓园那场未言明的“休战”与有限合作,并未立刻驱散青衫书局上空的阴云,却像在密不透风的铁幕上,凿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空气里那股令人窒息的紧绷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晏曼青依旧谨慎,甚至比以往更加警惕,但她内心深处某种孤军奋战的绝望感,似乎被一种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支撑感稍稍抵消。顾景琛那边,也再未有过试探性的举动,仿佛真的恪守了那份在风雨中达成的脆弱约定。
然而,平静只是表象。井上雄一那边,因“荣宝斋”事件尝到了甜头,其文化渗透与经济掠夺的触角,正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市面上,一些重要的印刷纸张、油墨乃至修复古籍所需的特殊化工原料,供应骤然紧张起来,价格飞涨,且常常有价无市。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有人在背后系统性收购、控制,意图掐断某些文化活动的命脉。晏曼青通过隐秘渠道得知,一批用于印制进步刊物和重要文献的紧缺物资,正急需从外地转运至上海,但常规渠道风险极大,极易被拦截。
危机也是转机。晏曼青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正是检验与顾景琛那次“墓园协议”实效的时机,更是一次主动出击、扰乱对手布局的机会。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逐渐成型——将计就计,利用敌人对“青衫书局”的持续监视和贪婪,布下一个诱饵陷阱。
她需要传递一份极具诱惑力的假情报,让井上方面相信,有一条重要的“特殊物资”运输线即将启动,诱使其调动力量进行拦截,从而为真正的物资转移创造时间和空间。这份假情报,必须足够“真实”,细节要经得起推敲,而传递的渠道,则需要看似偶然,实则精准。
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传递媒介:那个己被她“流放”至苏州、却可能仍在井上势力监视下的老张。老张虽己离开核心,但他与书局的旧有关系,以及他女儿小娟这个软肋,使他成为一个可以被反向利用的、看似“无意”泄密的绝佳通道。
如何将信息“自然”地传递给老张,并确保能流入敌方耳中?晏曼青精心设计了一场戏。
她让阿福以“书局清点旧物,发现一些张师傅遗落的私人物品”为由,往苏州老张的住处寄了一个小包裹。包裹里确实有几件老张的旧围裙、一副老花镜等零碎物品,但在一条看似用来填充包裹的旧报纸里,夹着一张用密写药水书写的、看似无意中夹带的便条。便条内容模仿仓促的笔记口吻,提到了“一批紧要的‘印刷器材’,将于下周二子夜,借道十六铺三号码头废弃的第三仓库,‘借潮水’转运”。
这个情报,用了半军事化的术语,指向一个看似合理又易于埋伏的地点,内容极具煽动性,足以让井上方面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晏曼青通过一条极其隐秘的单线,向顾景琛传递了真正的行动计划:利用井上力量被诱至十六铺码头的时机,于同一晚但稍早时辰,在远离十六铺的龙华附近一个小型私人货运码头,完成真实印刷物资的接应和分散转移。她只提供了时间、地点和接应暗号,未说明具体物资内容,充分体现了“有限合作”的原则。
信息发出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晏曼青表面如常,修补着一册宋版《礼记》的残页,动作稳如磐石,但阿福却能感觉到,先生研磨朱砂的手,比平时更用力了几分。
周二夜晚,月黑风高,江风带着咸腥味。晏曼青没有去任何码头,她只是让阿福提早打烊,自己则坐在二楼书房,窗扉微开,面朝东南十六铺码头的大致方向,静静聆听着。远处隐约传来城市的喧嚣,但更深处,仿佛有一种紧张的寂静在蔓延。
子夜时分将至,她似乎能想象出十六铺三号码头那片黑暗中的废弃仓库区,此刻正埋伏着多少双窥伺的眼睛,多少颗蠢蠢欲动的心。井上的人,一定己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大鱼”入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预想中的枪声或骚动并未传来。只有黄浦江上偶尔响起的汽笛,悠长而空洞。这种死寂,反而更让人心悸。是计划失败了,还是顾景琛那边出了纰漏?
就在晏曼青指尖微微发凉时,远处东南方向,突然隐隐传来一阵沉闷的、像是重物落水的声音,紧接着是几声短促尖锐的哨音,以及隐约的人声呼喝,很快又归于沉寂,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晏曼青的心猛地一跳,随即缓缓落回原处。成功了!井上的人扑空了!那声响动,很可能是埋伏者发现上当后,气急败坏的宣泄,或是顾景琛安排的、为了坐实“遭遇抵抗后撤离”假象的小动作。
几乎在同一时间,她安插在龙华码头远处观察的眼线,一位可靠的黄包车夫,用约定的方式发出了“货物安全入库”的信号——远处教堂的钟声,不早不晚地敲了一下,虽然微弱,但在寂静的夜里清晰可辨。
一场漂亮的声东击西!利用假情报调动了敌人,掩护了真实行动。晏曼青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得以片刻松弛。一种久违的、智斗胜利的,混合着与陌生“盟友”初次配合成功的复杂情绪,在她心中悄然涌动。
第二天,一切风平浪静。报纸上没有任何关于码头冲突的报道,井上雄一那边也毫无动静,仿佛昨夜只是一场幻梦。但晏曼青知道,井上此刻一定暴跳如雷,并对“青衫书局”这条线的价值产生了更深的怀疑和忌惮。而她和顾景琛之间,那根无形的、脆弱的丝线,因为这次成功的配合,似乎被注入了一丝韧性。
阿福在打扫时,发现先生今日研磨朱砂的手格外轻快,甚至偶尔会哼起一段极其细微、几乎听不见的昆曲调子。他虽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能感觉到,笼罩书局多日的沉重阴霾,似乎被昨夜那场无形的风,吹散了一些。
晏曼青走到窗边,望着贝当路上逐渐熙攘起来的景象,阳光透过玻璃,在她沉静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前路依然凶险,敌友界限依旧模糊,但至少这一次,她不再是独自在暗夜中摸索。一种微妙的、建立在共同利益和有限信任基础上的默契,正在悄然滋生,为接下来的更残酷斗争,埋下了一颗意想不到的种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XOT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