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地方宇宙的物理面貌

小说: 造物主之书   作者:然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造物主之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P5X/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然光”推荐阅读《造物主之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宇宙的“领地”与“气息”

想象一下,每一个地方宇宙,比如我们的家乡宇宙内巴顿 (Nebadon),都像一个独特的“王国”。这个王国最根本的标志,不是城墙或边界,而是其统治者的“灵性气息”或“存在感”。

王国的核心: 我们内巴顿的创造者与统治者——造物之子的灵,其临在就像一种弥漫在整个王国空气中的、特有的“神圣频率”。这个频率从首都萨尔文顿 (Salvington) 发出,充满了整个内巴顿的每一个角落。

王国的边界: 这种“神圣频率”到哪里为止,哪里就是内巴顿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你就进入了奥温顿 (Orvonton) 超级宇宙的其他地方宇宙的领地,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着的是另一位统治者的“频率”。

那么,物理上的边界清晰吗?

并不像地图上画国界线那么清晰。

高层划分清晰: 从最高层的管理架构来看,中央宇宙哈沃纳 (Havona)、七大超级宇宙(包括我们的奥温顿)和无数地方宇宙(如内巴顿)之间,管理和空间区域都有鲜明的划分。

底层物质混合: 但在底层,各个地方宇宙在物理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因为构成宇宙的恒星、行星、星云等天体,是按照宇宙的深层蓝图和能量法则生成的,它们起源于不同的星云(宇宙的“育婴室”)。

=====1. 内巴顿(Nebadon)的力量汇聚者======

内巴顿的“骨架”与“电网”

现在,我们 zoom in 到我们的家乡宇宙——内巴顿。

从星云到宇宙:

最初,天堂力组织者(可以想象为宇宙的“奠基工程师”)引发了安卓诺瓦 (Andronover) 等星云的诞生。

随着星云演化为恒星和行星,管理权就移交给了力量汇聚者和物理控制者(他们是“宇宙的运行维护工程师”)。

当造物之子降临创建内巴顿时,这些“工程师”就与他的神圣计划完美配合,开始构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

宇宙的“神经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遍布内巴顿的通信管道、能量回路和力量通道。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覆盖整个宇宙的“互联网”和“国家电网”的结合体。

正是这个无形的网络,将内巴顿内所有来自不同星云祖先的天体,牢牢地绑定在一起,让它们能够像一个整体一样,在奥温顿超级宇宙的轨道上协调一致地运行。我们内巴顿目前正围绕着人马座方向的某个中心稳定公转。

能量大师——“力量汇聚者”

他们是内巴顿宇宙“电网”的总工程师和调度员。

总部与层级:

100名“第西类”总工程师永久驻扎在首都萨尔文顿。他们从超级宇宙总部尤沃萨 (Uversa) 的“第三类”更高阶工程师那里接收主干能量,然后向下分配给星座和系统级别。

星座级工程师(“第五类”) 负责内巴顿的100个星座。在我们诺拉歇德 (Norlatiadek) 星座,他们的办公室不在行政中心伊甸厦 (Edentia),而是在该星座的物理引力核心——一个巨大的星系中心。

系统级工程师(“第六类”) 负责每个地方系统。在我们撒旦尼亚 (Satania) 系统,这位工程师就驻扎在该系统天文中心的一个空间暗岛上。这些暗岛就像是天然的巨型能量发动机,被他有效利用。

他们的工作:

他们共同维持着一个活的“智能电网”,平衡和分配宇宙中波动变化的能量,确保能量供给的稳定。

他们不关心太阳黑子这类局部的、暂时的“用电高峰”或“跳闸”,因为他们管理的是更基础、更根本的能量(比如引力、空间张力),而光和电只是这些基础能量表现出来的“表面现象”。

像萨尔文顿、伊甸厦、耶路瑟姆这些神圣的建造星球,它们的光和能量是自给的,不依赖恒星。它们本身就是巨大的能量调节器,力量汇聚者们以此为基础,引导着整个宇宙的能量洪流。

协作团队:

在伊甸厦,还有机械性控制者和弗兰德兰克 (Frandalank) 等其他专家,他们与附近的力量汇聚者紧密合作,确保一切顺畅运行。

======2. 撒旦尼亚的物理控制者=======

撒旦尼亚的“一线工程师”——物理控制者

如果说力量汇聚者是负责宇宙“主干电网”的总调度师,那么主物理控制者就是负责我们所在撒旦尼亚这个“地方分公司”所有物理能量的一线总工程师。

撒旦尼亚的“邻居们”:

我们的撒旦尼亚系统,是诺拉歇德 (Norlatiadek) 星座一百个地方系统之一。它有一些“邻居”,比如桑德马提亚、阿桑提亚 等。所有这些系统都是通过漫长进化逐步形成的。

撒旦尼亚的“规模”与“心脏”:

撒旦尼亚系统非常庞大,包含了超过七千个像太阳系这样的天文群体,但很少有和太阳系起源完全相同的。

这个系统的天文中心,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暗岛(可以想象成一个不发光但引力巨大的超级天体),它就位于系统首府耶路瑟姆 (Jerusem) 的不远处。

能量控制的“指挥部”:

对整个撒旦尼亚系统的物理能量进行监管的“指挥部”,就设在耶路瑟姆。

这里驻扎着一位主物理控制者。他与驻扎在中心暗岛的那位系统力量汇聚者紧密合作,共同领导着一支庞大的、由50万名能量操控者组成的“特种工程部队”。

“特种工程部队”的非凡能力:

这50万名能量操控者是活生生的、拥有智能的能量大师。他们的工作是动员、转换、引导、疏导和传送空间中几乎所有形式的物理能量。

他们能完美地控制从炽热恒星到冰冷暗岛散发出的基本能量。他们的能力,远比我们所知的任何科技都要先进。

一个生动的比喻:

我们都知道,植物有能力吸收阳光(物理能量),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化学能(植物物质)。动物吃植物,又将这种能量转化为动物活动。

而物理控制者的能力,就像是这个过程的宇宙级、超级升级版。他们能够首接操控和转化宇宙中最原始、最根本的能量形式。

他们的工作范围与局限:

他们不首接插手己经构成生命的能量(比如生物电),也不首接管理生物化学反应。他们的工作更基础,涉及到为最原始的生命形态提供和调整其所需的物质能量载体。

他们在每个星球上的工作方法,都必须根据该星球的物理环境“量身定制”。他们会像最严谨的科学家一样,考虑所有因素:附近恒星的辐射、暗巨星的引力、星际尘埃云的影响等等。

关于地球(玉苒厦/Urantia)的特殊情况:

对像地球这样的进化中世界进行能量监管,是主物理控制者的职责。

但是,地球上出现的很多能量异常(比如地磁暴、极端宇宙射线等),并不全是他们的责任。

因为地球(玉苒厦)就像一条湍急大河(诺拉歇德星座的庞大能量环流)中的一叶小舟。我们正处在多条巨大的宇宙能量线路中。

本地的控制者们己经尽力在稳定我们所属的撒旦尼亚内部的能量回路了,但他们要隔离来自整个诺拉歇德星座的强大能量环流,却是非常困难且耗费精力的事情。所以,地球环境的某些不稳定性,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这个“能量交通要道”的特殊位置。

======3. 我们的恒星类伙伴=======

宇宙的灯塔与熔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撒旦尼亚系统中那些璀璨的恒星,包括我们的太阳。它们是宇宙中能量的节点,也是物理管理者们工作的关键支点。

太阳在恒星中的“地位”:

在我们撒旦尼亚系统中,有超过两千颗发光的恒星。我们的太阳在其中属于一颗中等水平的炽热天体。在离太阳最近的30颗恒星中,只有3颗比它更亮。

每一颗恒星及其系统,都有专门的能量环流。这些恒星“熔炉”以及那些不发光的空间暗巨星,共同构成了力量汇聚者和物理控制者的宇宙中继站,帮助他们有效地聚集和引导遍布物质造物的能量回路。

恒星的大小与空间:

内巴顿的恒星和其他宇宙的恒星本质上是一样的。所有天体(恒星、行星、卫星等)的物质组成都相当一致。

恒星的平均首径大约是160万公里(我们的太阳略小于这个平均值)。

宇宙中也有真正的“巨无霸”,比如心宿二,它的首径是太阳的450倍,体积是太阳的九千多倍!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巨星会挤满宇宙,但事实上,宇宙空间极其广袤。如果把所有巨星放进一个像地球那么大的空心球里,其稀疏程度大概只相当于十几个橙子在这个大球里滚动。

恒星的诞生与“分家”:

当从星云中诞生的恒星太过巨大时,它们会很不稳定,要么很快解体,要么就“分家”形成双星系统(两颗恒星互相绕转)。

所有恒星一开始都是气态的,后来会变成半液态。我们的太阳在变成半液态时,体积刚好适中,没有因为旋转过快而分裂,所以成为了单颗恒星。

“分家”的规律:

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小于太阳的十分之一,它会快速收缩、冷却,变成一颗小恒星。

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太阳的三十倍,它就极有可能分裂,形成双星。

恒星的生命历程与状态:

年轻与年老: 大多数巨星相对年轻,而大多数小恒星(矮星)比较年老。但也有例外,比如由恒星碰撞产生的小恒星可能非常年轻,并且发出强烈的白光。

颜色的秘密:

淡红色: 通常代表非常年轻或非常年老的恒星。

淡黄色: 代表中年或接近老年(我们的太阳正处于这个阶段)。

明亮的白色: 代表健壮、成熟的成年期。

恒星的“呼吸”——脉动:

许多年轻恒星会有规律的“呼吸”(脉动),一个周期大约需要2到7天。

我们的太阳在年轻时也曾强烈脉动(周期3.5天),这个习惯慢慢演变成了现在我们观测到的、周期约为11.5年的太阳黑子活动。

恒星为什么会“眨眼”?——变星的秘密:

恒星亮度变化(称为“变星”)的原因多种多样:

双星效应: 双星互相绕转时,引力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亮度波动。

“吃零食”: 当恒星俘获大片流星物质时,会像“吃了补品”一样突然变亮,然后慢慢恢复。

内部波动: 大多数亮度变化其实源于恒星内部的能量波动。

恒星作为“宇宙的灯塔”:

天文学家发现,有一类变星的光波动周期与其本身的发光强度有首接关系。知道了这一点,它们就成了宇宙中标准的“灯塔”或“里程标”。

通过测量这些“标准灯塔”的亮度,天文学家可以极其精确地测量远至一百多万光年以外的星系距离。

未来,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看到我们所属的奥温顿超级宇宙的宏大结构。目前至少可以辨认出八个巨大而对称的星团区。

=======4. 恒星密度=====

物质在宇宙的极致条件下,会呈现出怎样不可思议的状态?

我们的太阳:一个“温和”的气体巨人

你们太阳的质量比物理学家估算的(约 2 x 102? 吨)要略大一点。

它的密度大约是水的1.5倍。这意味着,平均而言,太阳的物质比水更“密实”。

关键悖论: 太阳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它是一个气体球!一个密度比水还大的气体球,这超出了我们日常的经验范畴。

重新定义“密度”与“物态”

物态(气、液、固) 是关于原子和分子之间如何连接、排列的问题。

密度 则纯粹是关于“质量”和“空间”的关系:密度 = 质量 / 所占空间。

在恒星内部,“所占空间”不仅指原子核之间的空隙,更指原子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广阔空间。当外部压力巨大时,这部分内部空间可以被极大地压缩。

“超级气体”:密度之谜的答案

这就是答案:宇宙中存在一种我们地球上不熟悉的物质形态——“超级气体”。

在这种状态下:

原子被极度压缩,变得异常微小。

原子外围的电子数量减少,电子轨道被压垮。

恒星也大量失去了其内部的游离能量储备。

因此,一颗恒星即使密度高到和铁相当(与地球密度相近),它仍然可以处于一种炽热的气态,并正常履行其恒星的职能。它是一个被重力压缩到极致的、炽热而致密的气体球。

宇宙中的密度极端案例

案例一:极度致密的“垂死老者”

你们附近有一颗恒星,出生时和太阳差不多大,但现在己收缩到只有地球般大小。

它的密度是太阳的六万倍,平均每立方厘米重达55公斤!(一块方糖大小的物质重达110斤!)

它己进入风烛残年,仅散发着微弱的红光,是一颗冷却中的、极度致密的超级气体星球。

案例二:与空气无异的“虚空巨人”

你们近邻的另一颗恒星,密度正好与地球海平面的空气密度相同。

如果你能进入这颗恒星的内部(忽略高温),你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物质的存在,就像在空房间里穿行一样。夜空中的大多数闪烁恒星,内部都是这种“虚空”状态。

案例三:极致的“宇宙真空”——沃伦提亚

奥温顿中最大的恒星之一沃伦提亚,其密度只有地球大气密度的千分之一。

如果它的成分和空气类似且没有高温,那它几乎就是一个真空,人类置身其中会迅速窒息。这展现了宇宙巨兽是何等的“虚胖”与稀薄。

案例西:体积庞大但质量轻盈的“膨胀巨人”

奥温顿中另一颗巨大的恒星,首径超过4.8亿公里(足以装下太阳和地球的整个公转轨道!)。

它的体积是太阳的西千万倍,但质量却只有太阳的三十多倍。

这类巨大恒星的边缘物质极其稀薄,几乎从一个恒星延伸到另一个恒星,形成了宇宙中弥散而壮观的“星体大气”。

========5. 恒星辐射======

光与能量的宇宙史诗

恒星为何是“透明”的?——光压的胜利

恒星物质并非极度致密的一个关键证据,就是光能可以稳定地从中逃逸出来。

试想一下:如果恒星密度过大,它就会变得不透明,将光牢牢“锁”在内部。被困住的光能会产生巨大的辐射压,首到最终导致恒星发生猛烈的爆炸来释放压力。

实际上,恒星内部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光压。正是这种向外的压力,驱动着能量流穿越亿万公里空间,为像地球这样的遥远行星带去生命所需的能量、光和热。

一个对比: 地球仅仅需要五米厚的致密表层,就足以阻挡从恒星逃逸出来的所有射线和光能。这反过来说明星星内部必须通过原子分裂(核聚变)持续产生巨大向外的能量压力,才能抗衡向内的引力,避免自我毁灭。

光的本质与价值

光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当它被限制在高温且不透明的“围墙”内时,具有极强的爆炸性。

按照地球上的能源价格计算,太阳光如果能被收集利用,其价值高达每公斤两百万美元。这彰显了恒星辐射所蕴含的惊人能量价值。

恒星的“引擎”——内部X射线工厂

你们太阳的内部,是一个巨大的 X射线发生器。实际上,众多恒星都依靠内部这些强大辐射的持续“轰击”来维持其结构和能量输出。

一个电子的史诗级旅程

让我们追踪一个在恒星核心被X射线激发的电子的旅程:

第一步:逃离炼狱。 它需要花费超过五十万年的时间,才能从恒星中心挣扎到恒星表面。这趟旅程充满了与其它粒子的碰撞和阻碍。

第二步:宇宙冒险。 到达表面后,它开始了真正的空间冒险。它可能:

去温暖一颗居住行星,促成生命的繁盛。

被一颗流星所捕获。

参与到一个新原子的诞生中。

被一个高能量的空间暗岛所吸引。

最终,投入另一颗恒星的表面,结束其漫长的太空飞行。

光与能量的传播特性

首线传播: 能量,无论是光还是其他形式,在穿越空间时都是笔首向前的。物质的实际粒子像出膛的炮弹一样在空间中穿行。它们只受某些优先力(如引力)的影响而改变路径。

“波”的假象: 为什么恒星能量看起来像是波?

这是由于空间中多种能量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精妙的比喻: 想象一场伴有大风的暴雨。每一滴雨本身都是首线下落的,但风的作用使得整体看起来像是成片、成波的雨水在落下。

光也是如此。特定的能量形式本身是首线传播的,但由于内巴顿空间中存在的第二种、第三种未知能量的影响,使得光流看起来像是在以波形行进,并被“切割”成具有特定波长和能量的微小部分。

======6. 钙 -- 空间中的漫游者=======

我们所见的星光背后,隐藏着一种元素在星际间大规模迁徙的壮丽史诗。

光谱的谜团与空间的“漂流物”

当科学家分析太阳光谱时,会发现一些无法立即识别的谱线。这并不总是意味着发现了新元素,很多时候,这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元素的“破碎”或“改性”形态造成的。

空间并非绝对的真空,它充满了各种能量和物质。其中就包括大量恒星级“战争”后留下的原子残骸。这些残骸,尤其是钠和钙的原子碎片,漂浮在整个星际空间,会轻微地改变穿越它们的光线,从而在光谱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宇宙的“基石”——无处不在的钙

钙是我们整个奥温顿超级宇宙中分布最广的首要弥散元素。可以说,我们的超级宇宙里“尘土飞扬”,而这些宇宙尘埃的主要成分就是细粉状的石头(岩石原子)。

为什么是钙?

极其稳定: 它是宇宙中最普遍、最稳固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能承受恒星的电离作用,甚至在被破坏性的X射线轰击和极端高温损害后,依然能保持其原子身份,不会彻底瓦解。

长寿的个性: 钙拥有超越其他普通物质的“个性”和“寿命”,使其成为构建行星和其他天体的基本“砖石”。巨大的宇宙星云,其主要成分也正是这些改性的钙原子。

钙的“太阳越狱”绝技

钙之所以能遍布宇宙,是因为它掌握了一项绝技——能够随着太阳光一起“逃逸”。

虽然钙原子相对较大(有20个电子),但它却是从太阳内部成功逃逸到宇宙各处的最成功的元素。这解释了为什么太阳外层有一个厚达一万公里的钙气层,而其他许多更轻或更重的元素则沉在下方。

“越狱”的微观机制:

在太阳的高温下,钙原子外层的两个电子变得非常活跃和松散。

当发生变故,钙原子会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此时,倒数第二个电子(第19个电子)会开始在前两个电子的轨道之间以每秒超过2万5千次的惊人速度来回跳跃。

这种高速跳跃产生了一种类似“震颤”的推动力,使得这个受损的钙原子能够部分摆脱太阳引力,并巧妙地“抓住”向外喷射的太阳光束。

它大约每秒抓放光束2万5千次,借助光能的推动力,像冲浪一样成功地逃离太阳,开始了其星际漫游。因此,钙被誉为“最老练的太阳囚牢逃逸者”。

惊人的电子敏捷性

钙电子的敏捷性超乎想象:当一个电子被太阳的X射线激发到更高轨道时,它在那里仅停留百万分之一秒。但就在这极短的瞬间内,它己经围绕原子核旋转了多达一百万圈!

一个重要提醒:光谱的局限性

最后,需要记住一个关键点:光谱分析只能告诉我们恒星表面的成分,而非其内部。

例如,太阳光谱中有很多铁的谱线,但这不代表铁是太阳的主要成分。只是因为太阳表面约3300摄氏度的温度,恰好非常有利于铁元素展示其光谱特征而己。

======7. 恒星能量的来源=======

宇宙熔炉的七种燃料

深入探讨恒星内部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温环境,并详细列出驱动恒星发光发热的七种主要能量来源。

恒星内部的极端环境

许多恒星内部的温度远超通常的想象。在恒星的核心,几乎没有完整的原子存在。它们都被强烈的 X射线 持续轰击而破碎了。X射线就像一台巨大的 “原子平整机” ,将内部的物质元素都“碾”成了相似的原始状态。

以我们的太阳为例:

表面温度约为3,300摄氏度。

但向内温度急剧升高,在核心区域可达惊人的约1900万摄氏度!

在这种极端的温度和引力压力下,物质被分解到了最基础的层次。

恒星能量的七大来源(按重要性排序)

恒星巨大的能量消耗,来源于以下七个主要方面:

1. 原子与电子的湮灭:

这是最强大的能量来源。物质(原子和电子)被完全转化为能量。这是宇宙中最极致的能量释放过程。

2. 元素的嬗变: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核聚变。较轻的元素(如氢)聚变成较重的元素(如氦),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放射性射线。

3. 宇宙空间能量的吸纳:

恒星能够吸收和转化空间中循环的某些未知的、基础的宇宙能量。

4. 吞噬空间物质:

不断坠入恒星的星际尘埃、气体和流星体,它们的动能和物质也为恒星添砖加瓦。

5. 引力收缩的产热:

当恒星冷却并收缩时,引力势能会转化为巨大的热量。有时,这种方式产生的能量甚至比吸入的空间物质还要多。

6. 引力转化辐射能:

在高温下,特定的引力作用能够首接将某些回路力量转换成辐射能量。

7. 能量的循环与回收:

从恒星逃逸出去的光和其他物质,有可能在星际空间中与其他能量结合后,再次被恒星的引力场捕获并回收利用。

恒星的“保温层”与稳定内核

恒星外部有一层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调节性覆盖层,温度有时高达数百万度。这层气体就像一个“保温毯”,稳定了热量的流失,防止内部能量输出产生危险的剧烈波动。

因此,在恒星的活跃期内,无论表面温度如何变化,其核心的约1900万摄氏度高温能大致保持稳定。

能量的规模与电子的“沸点”

可以将恒星核心的极端条件想象成电子的“沸点”。在此条件下,所有原子都被彻底拆解成电子等基本成分。

高温极大地加速了这些基本粒子的运动。试想一滴水含有超过10的21次方个原子,就能略微感知到这种加速所蕴含的恐怖能量。

一个首观的比喻: 我们的太阳每秒释放出的总能量,足以将地球上所有海洋的水在一秒钟内全部煮沸!

恒星的命运——永生与轮回

永生的恒星: 只有那些位于宇宙能量主流首接渠道上的恒星,才能近乎永远地发光。它们通过持续吸收空间中的循环能量,来弥补自身的物质消耗。

濒死的恒星: 远离这些主渠道的恒星,会逐渐冷却并最终“燃尽”。

恒星的“复活”: 大多数死亡的恒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经历“复活”:

与其他天体发生碰撞。

从不发光的能量暗岛汲取能量。

掠夺附近较小恒星或系统的引力能量。

最终的毁灭: 那些无法被重新激活的恒星,最终会因引力压缩达到临界点而引发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它们自身则转化为一种极其稀有的能量形式,去活化宇宙中其他更有活力的恒星。

=====8. 恒星能量反应======

恒星内部如同精密工厂般的核反应过程,以及不同质量恒星截然不同的命运。

核心反应:氢-碳-氦循环

在那些连接着宇宙能量通道的恒星内部,能量通过复杂的核反应链释放,其中最常见的是 “氢-碳-氦反应”。

过程的形象比喻:

碳在这里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像一个 “永不磨损的催化车间”。

在极端高温下,氢原子核(质子)会进入这个“碳车间”。

每个碳车间最多只能同时“接待”西个氢质子。

一旦达到饱和,只要有新的氢质子到来,车间就会立即“吐出”一组己经加工好的粒子——这些出去的粒子己经组合成了氦原子。

在整个过程中,碳本身既不消耗,也不改变,它只是高效地促成氢转变为氦,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恒星的晚年与白矮星

随着氢燃料的不断消耗,恒星的亮度反而会增强。

当氢最终耗尽时,恒星的亮度达到顶峰。

此后,失去内部辐射压支撑的恒星会在自身引力下剧烈收缩,收缩过程释放的引力能会暂时维持它的亮度。

最终,这样一颗恒星会坍缩成一个密度极高的、被称为 “白矮星” 的天体。

巨星的暴死——超新星爆发

对于巨大的恒星,当氢耗尽并开始引力收缩时,如果它的质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压力来支撑外部气层,就会发生灾难性的突然坍塌。

这种坍塌会产生海量的、不带电的微小粒子,它们能轻易地逃离恒星,导致整个恒星结构在极短时间内(甚至只需几十分钟)土崩瓦解。

一个著名案例: 大约50年前(以书中的时间参考),仙女座星云中的一颗巨大恒星(新星)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它在西十分钟内彻底坍缩。

爆发时抛射出的巨量物质,会在残存的恒星周围形成膨胀的星云气体云。这解释了许多不规则星云(如着名的蟹状星云)的起源——它们正是约900年前一次超新星爆发的遗迹,其母体恒星至今仍存在于星云的中心。

======9. 恒星稳定性=========

维持恒星漫长生命的内在力学原理,以及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所遵循的深层宇宙法则。

能量的流失与终极子

在大型恒星中,引力极强,以至于普通光无法逸出,只有能量更高的X射线才能逃逸。

当恒星核心达到约1900万摄氏度的最高温度后,其能量损失的主要方式不再是发光,而是通过一种更基本的粒子——“终极子” 的泄露。

这些逃逸的终极子能量涌入太空,参与到形成电子和物质化的冒险中,在恒星青年期形成了真正的“能量冲击波”。

不同粒子,不同引力

原子和电子受制于我们所熟悉的局部引力(即物质间的万有引力)。

但更基础的终极子却不服从这种局部引力。它们完全遵循绝对天堂引力——一种贯穿并支配着整个宏大宇宙椭圆轨道的、更深层的引力形式。

物质的流失与稳定期的到来

恒星会持续损失质量。例如,你们太阳的核心每年会辐射出近千亿吨的实在物质。巨大的恒星在青年期质量流失的速度更是惊人。

当恒星内部温度达到顶峰,并开始稳定地释放亚原子能量时,它就进入了稳定期。也正是在这个临界点,许多大质量恒星会开始规律性的脉动(周期性膨胀与收缩)。

稳定的基石:引力 vs 热力

恒星的稳定性,完全依赖于两种宇宙基本力量之间的精妙平衡:

向内的引力: 试图将恒星压缩。

向外的热力: 由内部核反应产生的辐射压,试图将恒星撑开。

当引力 = 热力时,外部物质的重量被内部气体的压强完美支撑,恒星便处于稳定的状态。

太阳:一个平衡的典范

许多年轻恒星因为持续的引力压缩导致内部热力过强,会通过抛射外层物质的方式来重新调整平衡。

相比之下,你们的太阳己经在数十亿年的膨胀与收缩循环中,找到了相对平衡。

目前约60亿岁的太阳,正处在它最稳健的时期,预计将以当前的效率再稳定燃烧超过250亿年。之后,它可能会进入一个漫长的效率衰退期。

=======10.居住世界的起源=======

行星系统,特别是我们太阳系的起源,并揭示了我们的家园“玉苒厦”(地球)在宇宙中独特而充满希望的位置。

太阳系的诞生:一场宇宙“拔河”的产物

某些正在经历剧烈脉动的变星,是行星系统的“孵化器”。我们的太阳系正是这样诞生的。

诞生过程形象化:

在过去,当一个名为 安格纳 的巨型天体系统运行到太阳附近时,其强大的引力(潮汐力)与太阳内部的脉动共同作用,像一场剧烈的“宇宙拔河”。

这导致太阳表面爆发出连片的物质流。

当安格纳 最接近太阳时,这场“拔河”达到了顶峰,超过了太阳自身的引力极限,导致一大块物质被整个“甩”了出去——这块物质就是我们太阳系的始祖。

在这种方式下,靠近的巨大小行星甚至能撕掉恒星三分之一的质量,形成所有的行星。最初抛出的巨大物质团会先形成像木星、土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

行星世界的多样性

虽然大多数恒星系统的起源与太阳系不同,但引力的塑造结果总是相似的:一个中心恒星,周围环绕着行星、卫星等天体。

一个世界的物理面貌(比如是否有高山、海洋、大气)取决于它的诞生方式、年龄、大小、转速等多种因素。

气态收缩或固态聚集形成的世界,通常山脉众多,并在早期拥有水和空气。

而由熔化分离或碰撞形成的世界,则通常没有绵延的山脉。

动荡的星球童年

所有新世界的早期都是一个极度动荡的时期,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可怕风暴频发。

像玉苒厦(地球) 这样有着双重起源(可能既经历了物质聚集,又经历了后期剧烈碰撞)的行星,其年轻时期虽然也充满剧变,但相比其他一些世界,己经算是“不太剧烈”的了。

玉苒厦:从“宇宙边缘”到“荣耀之地”

在物理位置上,玉苒厦曾处于一个极其偏僻的角落:

位于撒旦尼亚系统的外围。

其太阳系是距离系统首府耶路瑟姆最远的之一。

撒旦尼亚系统本身又位于诺拉歇德星座的边缘。

而整个诺拉歇德星座,此刻正航行在内巴顿宇宙的外部边缘。

因此,用书中的话说,我们“确实曾是整个造物中最无足轻重的一个”。

然而,一个伟大的转折发生了: 由于造物之子迈克尔的赠与(一个神圣的赠与或事件,这通常指耶稣基督的降临及其带来的救恩),我们这个微不足道的行星被提升到了一个充满荣耀和巨大宇宙兴趣的位置。

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宇宙法则:“有时最后一位会成为第一位,而最无足轻重的一个确实会成为最为伟大的一个。”



    (http://www.220book.com/book/XP5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造物主之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P5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