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潮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章节无错乱精修!
 

订婚礼办得简单而热闹。

没有繁文缛节,就在李家院子里摆了几桌,请了至亲和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小芳穿着李明从省城带回的一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衫,头发挽起,别着一对崭新的银耳环,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李明看着她在人群中腼腆地笑着,帮忙端茶倒水,心里被一种扎实的幸福感填满。

李铁柱和王秀英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仿佛了却了一桩沉积多年的心事。村支书喝得满面红光,拍着李明的肩膀:“好!成家立业!明子,你这算是都占全了!往后就跟小芳好好过日子,带着咱村往前奔!”

然而,“好好过日子”的愿景,很快被时代掀起的更大浪潮所覆盖。

订婚后不久,一股更强劲的“包产到户”风潮彻底席卷全国,土地真正意义上分到了每家每户手中。生产的积极性像火山一样喷发,但随之而来的,是李家村合作社面临的崭新挑战。

过去,合作社能比较统一地规划和指导生产。如今,地是各家的,种什么、怎么种,自主权大大增强。一些社员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想全部改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有的则担心风险,宁愿保守地种植传统粮食。

合作社的向心力和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考验。

“明子,这样下去不行啊。”阿强皱着眉头,看着合作社会议上争执不休的社员们,“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王老五家说要自己联系县里的菜贩子,嫌合作社的收购价低;赵老蔫家又死活不肯试种新品种,怕亏本。”

李明沉吟着。他深知,这是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必然阵痛。行政命令式的集体生产己成过去,合作社必须转型,找到在新的生产关系下,能将大家利益重新凝聚起来的纽带。

“光靠情分和过去的威信不够了。”李明对合作社骨干们说,“我们必须升级。要从简单的技术指导和统购统销,转向更深度的‘利益捆绑’。”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合作社尝试股份制改革。以资金、土地经营权或技术入股,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同时,成立更专业的销售队伍,不再局限于本地和县城,要主动出击,开拓省城乃至更远的市场。

这个提议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股份制?那不是搞资本主义吗?”

“地是我的命根子,拿去入股?万一赔了呢?”

“去省城卖菜?路费谁出?卖不掉烂手里怎么办?”

质疑声不绝于耳。连李铁柱都忧心忡忡:“明儿,步子是不是太大了?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

李明没有退缩。他一家家地走访,耐心解释股份制的运作方式和潜在收益,分析分散经营和联合闯市场的利弊。他拿出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上面有他对省城蔬菜市场的调研数据和分析。

“爹,娘,小芳,”晚上,他在家庭会议上说,“这不是冒险,这是必然要走的路。单打独斗,我们永远只能赚点辛苦钱。只有抱成团,形成规模,拥有品牌和渠道,才能在市场里有话语权。”

小芳看着他熬红的双眼,轻轻把温水推到他手边,然后对李铁柱和王秀英说:“叔,婶,我觉得明子哥说得对。咱们不能只看脚底下这一亩三分地。外面世界变化快,不跟着变,就要落后。”

王秀英叹了口气:“你们年轻人觉得对,就去做吧。我们老了,跟不上趟了。”

李铁柱沉默地抽完一袋烟,最后磕磕烟灰:“你想清楚就行,家里……支持你。”

在李明和小芳、阿强等核心成员的竭力推动下,经过几轮激烈的讨论,最终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社员同意参与股份制改革试点。李家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再次启航。

李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销售渠道的开拓上。他带着阿强和另外两个机灵的年轻人,扛着精心包装的“李庄”牌蔬菜样品,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班车。

省城的喧嚣和繁华,让阿强他们看得眼花缭乱,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最新章节随便看!手足无措。但李明却如鱼得水,前世的都市记忆仿佛被激活。他熟门熟路地找到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与精明的批发商周旋;他大胆地闯进刚刚兴起的涉外宾馆和高级餐厅的后厨,推销他的精品蔬菜;他甚至设法联系上了铁路部门的采购人员,洽谈长期供应列车餐料的可能。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吃过闭门羹,受过冷眼,被怀疑过产品质量,也被竞争对手恶意压价。有一次,他们好不容易谈下一笔大单,却因运输环节出了问题,导致部分蔬菜品质下降,对方拒收,损失惨重。

那天晚上,在省城便宜的小旅馆里,阿强垂头丧气,几乎要放弃。

“明子,咱回去吧,这省城的钱,不好赚。”

李明看着窗外灯火阑珊的城市,声音平静却有力:“阿强,你看这满城的灯光,每一盏后面都是人,都要吃饭。这就是我们的市场。困难是暂时的,但市场就在这里,不会跑。只要我们东西好,讲信誉,就一定能站稳脚跟。”

他连夜重新制定运输方案,寻找更可靠的运输伙伴,并亲自带着赔偿方案去找客户沟通,诚恳道歉并承诺改进。他的专业和诚信,最终打动了对方,不仅保住了这个客户,还赢得了口碑。

几个月下来,“李庄”蔬菜凭借过硬的品质和稳定的供应,逐渐在省城打开了局面,订单稳步增加。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初见成效,参与试点的社员第一次拿到了可观的分红,那些当初犹豫观望的人家,纷纷找上门要求入股。

事业蒸蒸日上,李明的个人生活也迎来了新的阶段。他和李明的婚礼,定在了腊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没有八抬大轿,没有盖头霞帔。小芳穿着李明特意请人做的红色呢子大衣,李明穿着笔挺的中山装,在村小学的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新式婚礼。全村人都来了,县里、镇上的领导,甚至省城合作过的客户代表也前来道贺。王教授还托人送来了一对英雄牌钢笔作为贺礼。

婚礼上,当着全村老少的面,李明紧紧握着小芳的手,向来宾们鞠躬。他没有说太多山盟海誓,只是看着小芳的眼睛,郑重地说:“往后,咱们一起建设咱们的家,咱们的李家庄。”

小芳眼中泪光闪烁,用力点头。

那一晚,他们的新房——合作社新办公楼里一间简单布置的屋子——充满了温馨。窗外是寂静的冬夜,屋内炉火噼啪作响。

“小芳,”李明拥着妻子,看着窗外远处点点灯火(村里通了电,不少人家亮着电灯),“你看,咱们村像不像在一点点亮起来?”

小芳依偎在他怀里,轻声说:“嗯。明子哥,我觉得像是在做梦一样。”

“不是梦。”李明低头吻了吻她的头发,“这才只是开始。以后,咱们村会通自来水,修水泥路,家家住楼房,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好的学校……”

他描绘着蓝图,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笃定。

婚后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小芳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事业上不可或缺的搭档。她心思细腻,将合作社的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还主动学习了成本核算和基础管理知识,开始分担更多的人事和日常运营工作。她的成长速度,连李明都时常感到惊讶。

李明则更加专注于战略规划和外联。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开始研究南方沿海地区兴起的“三来一补”和乡镇企业的模式,思考着李家庄是否也能借鉴,发展一点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比如……建立一个更正规的酱菜厂或者脱水蔬菜车间。

他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经济大潮正在全国涌动,机遇与风险并存。李家庄这艘刚刚经过改造、初具规模的小船,能否在这澎湃的“潮涌”中把握方向,行稳致远,对他和小芳,对整个李家庄,都是全新的、更大的考验。

但此刻,握着身边妻子温热的手,看着窗外这片被星光照耀、也被无数人希望点燃的土地,李明心中充满了勇气。

潮水奔涌,他们己身在潮头。唯有同舟共济,奋力向前。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