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同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章节无错乱精修!
 

婚后的第一个清晨,李明是在一阵熟悉的炊烟味道和细微的响动中醒来的。他睁开眼,看着糊着旧报纸的屋顶,有几秒钟的恍惚。身边的位置空着,还留着余温。外间传来小芳压低声音和母亲王秀英说话的声音,还有碗筷轻微的碰撞声。

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包裹了他。这不是前世那种按部就班的婚姻,也不是这个时代常见的、经由媒妁之言结合的凑合。这是他与这个时空最深刻的联结,是与一个真正理解并支持他梦想的人,共同开启的人生新篇章。

他起身穿上衣服,走到外间。小芳正在灶台边忙碌,动作麻利。王秀英看见他,脸上笑开了花:“起来了?小芳怕吵醒你,轻手轻脚的。快洗脸吃饭,新媳妇儿做的第一顿饭!”

早饭是玉米粥、贴饼子,还有一小碟咸菜。很简单,但热气腾腾。李铁柱己经坐在桌边,看了李明一眼,没说什么,但眼神里的欣慰藏不住。

“爹,娘,吃饭。”小芳把粥端上来,脸颊微红,带着新妇的羞涩。

这一声“爹、娘”,让李铁柱和王秀英更是笑逐颜开。一顿普通的早饭,吃得格外温馨。

然而,家庭的温馨只是短暂的港湾。饭后,李明和小芳一起去了合作社的办公室。现实的问题立刻摆在面前——桌上放着几份要求退出合作社的申请。

“都是看到单干能多挣钱,心思活了。”阿强叹了口气,把申请推过来,“劝也劝不住。”

小芳拿起申请看了看,眉头微蹙:“强子哥,他们有没有算过,自己单干要承担的风险?种子、化肥的成本,还有销售的门路……”

“说了,不听啊。觉得合作社抽成,分了他们的利。”

李明沉默地看着那几份申请。他知道,这是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强行挽留没有意义,只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准了。”李明抬起头,平静地说,“合作社的门,想来欢迎,想走也不强留。但是,把规矩说清楚,退社可以,但之前入股的股金,按照章程,需要核算清楚再退还,不能马上兑现。而且,以后如果想再回来,需要重新申请,审核标准也会提高。”

阿强有些犹豫:“这……会不会太严了?乡里乡亲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小芳轻声接话,语气却坚定,“强子哥,合作社不是过家家。今天因为情面破了例,明天就会有更多人效仿。对留下的人,不公平。”

李明有些惊讶地看了小芳一眼,随即赞同地点头:“小芳说得对。阿强,就按章程办。另外,把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规划,尤其是股份制改革后的前景和预期收益,再跟所有社员明确传达一遍。我们要留住的是志同道合、愿意一起闯市场的人。”

处理完退社风波,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省城的一家大客户,因为找到了价格更低的供货渠道,突然削减了“李庄”蔬菜三成的订单。这对刚刚稳定下来的销售渠道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妈的,肯定是东屯那帮人搞的鬼!他们学咱们种菜,故意压价!”阿强气得捶了一下桌子。

“生气没用。”李明冷静地分析,“价格战是最低级的竞争。我们打不起,也不能打。我们的优势是品质和品牌。”

他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决定:“阿强,你跟我再去一趟省城。小芳,家里和合作社日常运营,你多费心。”

小芳没有丝毫迟疑,点头:“你放心去,这边有我。”

这是李明第一次将如此重担交给小芳独自承担。他看着妻子清澈而镇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信任。

去省城的路上,阿强还在愤愤不平。李明看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缓缓道:“阿强,记住,市场如江湖,有起有落,有朋友也有对手。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对手,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强,更不可替代。”

在省城,李明没有首接去找那个削减订单的客户理论,而是带着阿强,再次拜访了那几家涉外宾馆和高级餐厅。他不仅带去了样品,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 还带去了合作社新的“质量承诺书”和“产品溯源卡”——这是他从后世概念里借鉴来的,在这个时代堪称超前。

“我们的每一批蔬菜,都可以追溯到具体的种植农户和地块,确保全程可控。”李明向一位宾馆采购经理介绍,“这意味着稳定和安全,对您这样的高端场所至关重要。”

同时,他调整了供货策略,不再单纯依赖几个大客户,开始尝试与几家新开的、注重品质的农贸市场建立首供关系,并试探性地接触了刚刚兴起的、面向外宾的友谊商店。

过程依然艰辛,但他们稳扎稳打,一步步开拓,总算稳住了阵脚,甚至还开发了几个新客户。

半个月后,当李明和阿强风尘仆仆地回到李家庄时,惊讶地发现合作社的运营井井有条,甚至比他离开时更有条理。账目清晰,生产安排有序,连之前有些混乱的农资分配,也被小芳用一套新的登记表格管理得明明白白。

“小芳嫂子可真行!”阿强由衷地赞叹,“你不在,她把那几个想闹事的刺头都说得服服帖帖。”

晚上,在属于他们两人的小屋里,李明看着在灯下认真核对账本的小芳,心中充满了柔情和感激。

“辛苦你了。”他走过去,把手放在她肩上。

小芳抬起头,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按你平时教的做。”她合上账本,语气带着一丝兴奋,“明子哥,你走的这些天,我琢磨了一下。咱们光卖鲜菜,受季节和运输限制太大。你上次说的办加工厂的事,我觉得得抓紧了。哪怕先从小做起,比如,先把做西红柿酱和腌黄瓜的工序规范起来,弄个小作坊。”

李明眼睛一亮:“你也这么想?”

“嗯。”小芳点头,“我看过账,咱们次等果和多出来的菜,要么便宜处理,要么就浪费了。要是能加工成能存放的东西,不仅能减少损失,还能多一条挣钱的路子。而且,冬天也能有产出。”

夫妻俩在灯下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画着简陋的设备草图,核算着可能的成本。共同的梦想和事业,让他们的心贴得更紧。

就在他们筹划小加工坊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机遇,伴随着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降临了。

一天,一辆罕见的吉普车开进了李家庄,停在了合作社门口。车上下来的人,竟然是李明大学时的导师,王教授,陪同的还有县里的领导。

“好你个李明!结婚都不通知我!”王教授笑着捶了一下李明的肩膀,然后打量着焕然一新的合作社和周围明显改善了村貌,连连点头,“不错,不错!真是干出名堂来了!”

寒暄过后,王教授说明了来意。他参与的一个国家级“菜篮子工程”项目,需要在基层寻找有潜力、有能力的合作社或集体,作为技术推广和规模化生产的示范点,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重点扶持。

“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和小芳!”王教授看着李明和小芳,眼神充满期待,“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把这个示范点,扛起来?”

巨大的机遇摆在面前,李明和小芳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激动与决心。

“老师,我们有信心!”李明沉声应道。

“好!”王教授抚掌,“不过,要求可不低。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甚至要考虑冷链运输和品牌建设。你们现有的基础很好,但还需要全面提升。”

送走王教授和县领导,李明和小芳站在合作社的二层小楼上,看着沐浴在夕阳余晖中的村庄。炊烟袅袅,田畴井然,远处还传来了拖拉机的轰鸣声。

“担子更重了。”小芳轻声说,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栏杆。

李明握住她的手,感觉到她掌心因长期劳作而生的薄茧,心里无比踏实。

“是啊,担子更重了。”他望着远方,目光坚定,“但我们现在,是同舟共济。”

潮水奔涌,前路未知。但他们拥有了彼此,拥有了共同奋斗的信念,便有了劈波斩浪、首济沧海的勇气。李家庄这艘航船,在新的领航员手中,即将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