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带来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李家庄激起了层层涟漪。“国家级示范点”——这七个字的分量,让最初听到消息时激动不己的村民们,在冷静下来后,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合作社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李明将王教授留下的那份厚厚的《示范点建设标准与要求》逐条念给大家听。标准化育苗、病虫害综合防治、采后商品化处理、冷链运输雏形、产品可追溯体系……一个个新鲜又陌生的词汇,让在座的社员骨干们眉头越皱越紧。
“明子,这……这也太玄乎了。”一位老辈的社员咂咂嘴,“咱种了一辈子地,也没听过这么多讲究。这得投多少钱?费多少工?”
“就是,‘可追溯’?难不成每根黄瓜还得写上谁种的不成?”有人附和,引来几声苦笑。
李铁柱闷头抽着烟,没说话,但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
李明理解大家的顾虑。这些要求,即使放在他前世记忆中的现代农业里,也属于高标准。对于刚刚解决温饱、初步尝到市场甜头的李家庄来说,无异于一次跨越式的挑战。
“我知道大家觉得难。”李明放下文件,目光扫过众人,“但这是国家给的机会,是王教授为我们争取来的跳板。完成了,我们李家庄就不再是普通的农村合作社,我们的‘李庄’牌子,就能打得更响,走得更远。到时候,我们的菜能进更大的市场,卖更好的价钱。”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困难是有,但办法更多。资金,有项目扶持;技术,有专家指导;我们有的,是这片最好的土地,和最肯下力气的乡亲!”
小芳适时地接过话头,声音清晰而沉稳:“叔,伯,我初步算了笔账。如果按照标准来,初期投入是大,但产量和品质能上去一大截,损耗能降下来,价格也能提起来。长远看,划算。咱们可以先从最容易的做起,比如,先把育苗棚规范起来,统一用王教授带来的新基质和消毒技术。”
她将几张写满数字的纸摊在桌上,条分缕析地解释着投入产出比。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会议室里的躁动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认真的思考和低声的讨论。
阿强猛地一拍大腿:“干!怕个球!当初搞合作社、去省城卖菜,不也都说难吗?咱不也干成了!明子,小芳嫂子,你们说怎么干,咱就怎么干!”
有了核心骨干的支持,示范点建设艰难地启动了。第一步,是改造和新建标准化育苗温室。那段时间,李明几乎长在了地里,和技术员一起勘测、画图、监督施工。小芳则负责协调物资、安排人工,将怀孕初期的疲惫硬生生压下去,忙得脚不沾地。
然而,内部刚刚统一思想,外部的挑战便接踵而至。东屯村果然如阿强所料,开始了新一轮的价格战,他们种植的同类蔬菜,价格普遍比“李庄”低一到两成。这确实分流了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中低端客户,给合作社刚刚稳定的销售带来压力。
“明子,咱要不也降点?不然货压手里就亏了!”销售组的年轻人有些沉不住气。
“不降。”李明态度坚决,“降价是饮鸩止渴。我们的回应是,品质要更好,服务要更优。”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维持现有价格的基础上,对核心客户实行“订单制”预售,并承诺更高标准的品控和更精准的配送时间。同时,他让小芳整理出示范点建设的进展和未来规划,做成简单的宣传册,附上合作社新的“质量承诺书”,由销售团队带着,主动拜访客户,进行沟通。
“我们要让客户明白,他们多付出的价格,买的是安全、稳定和未来更优质的产品。”李明对销售团队说。
这一策略稳住了核心客户的基本盘。但李明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就在这时,小芳的孕期反应加重了。持续的呕吐和嗜睡让她脸色苍白,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到合作社处理事务。
“小芳,你回家休息几天,这边有我。”李明心疼地劝道。
小芳摇摇头,勉强笑了笑:“没事,吐完就好了。现在是关键时候,我待在家里更心慌。”
一天下午,小芳在核对一批新采购的农资单据时,发现供应商提供的塑料薄膜厚度比合同要求的薄了几乎一半。她立刻警觉起来,忍着不适,亲自去仓库查验实物,确认了问题。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1975:从都市白领到农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这批货不能收。”她当即叫停了入库,并让人立刻去请李明回来。
李明赶回来,了解情况后,脸色沉了下来。这批薄膜是建设新育苗温室的关键材料,以次充好,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影响整个示范点的建设进度。
供应商是他们合作多年的老关系,负责人很快被请到了合作社办公室。
“李社长,李会计,这……这肯定是误会,可能是工人们装错货了。”负责人陪着笑脸,试图搪塞。
小芳虽然脸色依旧不好,但语气却不容置疑:“张经理,合同白纸黑字,规格写得清清楚楚。我们验货也发现了问题。这不是误会。合作社的规矩,您知道的,质量和信誉是第一位的。这批货,我们必须退货,并且保留追索赔偿的权利。”
她的态度坚决而专业,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那位张经理看着这个年纪不大、面色苍白却眼神锐利的年轻女子,又看看旁边沉默但气场强大的李明,额头上渗出了汗珠。最终,他答应立刻更换合格产品,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
这件事在合作社内部传开,大家对这位年轻的“内当家”更是刮目相看。李铁柱和王秀英听说后,又是心疼又是骄傲。
“这孩子,性子韧着呢。”王秀英一边给儿媳熬着安神的汤,一边对李铁柱念叨,“跟明子,真是般配。”
示范点的建设在磕磕绊绊中稳步推进。第一批标准化育苗的蔬菜长势明显优于传统方式,病虫害发生率大幅下降。这让最初抱有疑虑的社员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干劲更足了。
为了突破东屯村价格战带来的销售困局,李明将目光投向了加工厂。在小芳的全力支持下,他们利用项目扶持资金和合作社自筹的一部分钱,引进了一套二手的小型酱菜生产设备,并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改造了生产车间。
“李庄”牌酱菜和泡菜,作为合作社第一款深加工产品,正式下线。李明利用在省城建立的关系网,将这些产品推向了商场柜台和友谊商店。由于口感独特、卫生有保障,加上“国家级示范点”的背书,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甚至比鲜菜利润更高。
加工厂的成功,不仅消化了部分次等果和过剩产能,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更关键的是,它为合作社开辟了摆脱低价竞争的新赛道。
夏去秋来,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当王教授再次带着项目组的专家前来中期评估时,看到的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温室、井然有序的生产记录、初步建立的投入品管理制度和那条虽然简陋但己规范运行的酱菜生产线。
“好!太好了!”王教授抚摸着酱菜生产线,连连赞叹,“李明,小芳,你们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这不只是达标,这是在创新啊!”
评估顺利通过,后续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也迅速到位。李家庄合作社的名声彻底打响,连省报的记者都闻讯前来采访。
采访那天,记者特意要求给李明和小芳拍一张合照。他们站在挂满累累果实的西红柿大棚前,身后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李明穿着沾了点泥土的白衬衫,眼神坚定;小芳穿着宽松的衣裳,微微侧身,试图遮掩己经有些明显的孕肚,脸上带着恬静而自信的微笑。
这张照片随后刊登在省报的显眼位置,配的标题是——《新时代的“田园合伙人”:知识与汗水浇灌希望田野》。
报纸传到李家庄,全村沸腾。李明和小芳,这对年轻的夫妻,真正成为了李家庄的灵魂人物,也成了周边乡镇争相学习的榜样。
夜深人静,李明扶着腰身己十分笨重的小芳在院子里慢慢散步。秋夜的星空格外高远清澈。
“明子哥,”小芳摸着肚子,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活动,轻声说,“有时候想想,真像做梦一样。从你摔下树醒来那天起,一切都不一样了。”
李明握紧她的手,望向星空,又看向身边挚爱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最后目光落在远处合作社亮着灯的办公室和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声上。
“不是梦。”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这是我们亲手创造的生活,是李家庄正在发生的现实。”
时代的潮水奔涌向前,他们这艘同舟共济的航船,己经张满了风帆,正驶向更广阔、也必然伴随着更多风浪的未来。但掌舵的双手坚定,船体经过锤炼愈发坚固,他们无所畏惧。
(http://www.220book.com/book/XPL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