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沈氏商行这条隐秘的信息渠道,加上赵铁柱这个忠心耿耿的护卫,林知味在朔方城的处境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只能依靠秦川赏识和王主事“关照”的孤臣,他的触角开始伸向这座城市的阴影角落。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知味表面上依旧专注于录事参军衙门的公务,将新式记账法推行得风生水起,甚至主动帮助几个原本抵触情绪强烈的老吏适应新规,赢得了部分中立派的好感。对于张参军等人阴沉的脸色和偶尔的冷言冷语,他一概视而不见,仿佛那夜的刺杀从未发生。
然而,在暗处,信息的碎片正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他手中。
赵铁柱充分发挥了他底层行伍出身的优势,与衙门里的底层差役、守门兵士混得称兄道弟,几顿酒肉下去,便摸清了张参军几个心腹平日的活动规律,以及他们与外界接触的常用地点和时间。
而沈千那边传来的消息则更为深入。他手下的伙计伪装成客商,与那几家被重点关注的商号接触,旁敲侧击地打听皮毛、粮草的行市;另一些人则混入码头酒肆,从漕帮底层帮众的醉话中,零散拼凑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林知味坐在驿馆的房间里,面前铺着一张自己绘制的简易关系图,上面标注着张参军、几家商号、漕帮头目,以及他们之间模糊的资金和货物往来线索。他用炭笔在其中一家名为“隆昌号”的皮货商名字上画了一个圈。
根据沈千的情报,这家“隆昌号”背景复杂,东家与镇北军中某位负责采买的偏将沾亲带故,近年来几乎垄断了军中中低档皮毛的供应。而去年冬季那批不翼而飞的皮毛,经手商号中,隆昌号所占份额最大。
“赵大哥,”林知味唤来赵铁柱,“这几日,你多留意一下隆昌号的仓库和后门,尤其是夜间,看看有无异常装卸货物的情况。”
“明白!”赵铁柱摩拳擦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林知味开始整理手头所有关于隆昌号与军方往来的账目记录(尽管是旧式账本)。他利用新式记账法的逻辑进行反向推导,寻找其中的矛盾点和时间上的蹊跷。
数日后,赵铁柱带回了一个关键消息:“林兄弟,有发现!昨夜三更,隆昌号后门悄悄运出了十几口大箱子,装上了一艘没有标识的货船,沿着城西的漕河往下游去了!接货的人身手麻利,不像普通力夫,倒像是……军伍出身!”
几乎同时,沈千也派人送来密信,信中提到,下游约百里外的“黑水镇”,近来有一批来路不明的皮货在暗中交易,价格比市价低了三成,品质却与军供品极为相似。
线索串联起来了!
张参军在内部做账抹平痕迹 -> 隆昌号负责采购并提供虚假票据 -> 漕帮利用运输之便,将大部分物资暗中转移 -> 在黑水镇等地销赃。
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浮出水面!
林知味没有立刻行动。他知道,现在抓几个小喽啰毫无意义,只会打草惊蛇。他要放长线,钓大鱼,至少要拿到张参军与隆昌号、漕帮勾结的确凿证据,最好能揪出他们背后在军中的那个保护伞。
他再次求见沈千。
“沈公子,还需劳烦你一事。”林知味开门见山,“能否想办法,弄到一些隆昌号与张参军,或者与军方某位将领之间的私人往来信函?或者,他们之间必然有分赃记录,若能找到账本……”
沈千面露难色:“林先生,此事风险极大。隆昌号守卫森严,张参军更是官身,他们的私密之物,恐怕……”
“不必强求原件,”林知味目光炯炯,“哪怕是誊抄的副本,或者能证明他们有过密谈的人证亦可。价钱方面,好商量。”
沈千沉吟良久,最终咬了咬牙:“好!我尽力一试!沈某在隆昌号内部,倒也埋着一两个眼线……”
就在林知味紧锣密鼓地布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再次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日,王主事将他叫去,面色异常严肃:“林参军,你可知罪?”
林知味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属下不知,请主事明示。”
王主事将一份文书拍在桌上:“有人向镇北侯府参了你一本!说你借推行新法之名,排除异己,构陷同僚!更指控你与前工部侍郎林文正旧部暗中往来,意图不轨!”
构陷同僚?与父亲旧部往来?
林知味瞬间明了,这是对方见暗杀不成,改用官场手段,要将他彻底搞臭,甚至置于死地!
他深吸一口气,非但没有慌乱,嘴角反而泛起一丝冷意。
鱼儿,终于忍不住要咬钩了。
作者“爱吃海螺刺身的秋雨兰”推荐阅读《膳定乾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Q7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