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焦糊与劫后余生的复杂气息。城墙上下,军民们含着泪,带着笑,开始艰难地清理战场,辨认、安葬阵亡的袍泽与亲人。胜利的喜悦被巨大的伤亡冲淡,化作沉甸甸的哀悼与铭记。
秦川的主力部队在城外扎营,清扫追击残敌,同时派兵接管了城防,让血战多日的守军得以喘息。他本人则第一时间入城,与李承泽会面。
“侯爷!末将来迟,让侯爷与朔方军民受惊了!”秦川风尘仆仆,甲胄上满是干涸的血迹,但精神矍铄。
李承泽用力拍了拍他的臂膀,眼中带着欣慰与后怕:“不迟!来得正好!再晚半日,恐怕就只能给我们收尸了!鹰嘴隘那边如何?”
“得知狄狗分兵奇袭朔方,末将便知中计。留下副将率一万兵马佯动牵制,主力星夜兼程,绕道回援。鹰嘴隘……怕是己落入敌手。”秦川语气沉重,但随即振作,“但只要朔方城在,主力尚存,北狄便翻不了天!”
两位北疆支柱迅速交换了情报,统一了认识:北狄此次南侵受此重挫,短期内难以组织起同等规模的进攻,但边境摩擦和小规模冲突绝不会停止。当务之急是安抚军民,重整防务,并向朝廷报捷并请求补充兵员、粮饷。
而在这场守城战中大放异彩的林知味,自然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镇北侯府内,一场小范围的战后总结正在进行。李承泽、秦川、林知味、崔琰,以及几位核心将领在座。
“此次能守住朔方,林司马居功至伟!”李承泽首先定下基调,“新式军粮、皮毡护具稳定军心,‘轰天雷’力挽狂澜于既倒,更兼组织民勇,保障后勤,可谓智勇双全,功在社稷!本侯定当上表,为林司马请首功!”
众将纷纷附和,看向林知味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就连之前与林知味有过节的几位将领,此刻也心服口服。在生死存亡面前,个人恩怨显得微不足道。
秦川也点头道:“林司马之才,世所罕见。不仅精于庖厨、工造,更通军略,晓民心,实乃我镇北军之福。”
面对如潮的赞誉,林知味保持了清醒和谦逊,起身拱手道:“侯爷、秦将军、诸位同僚过誉了。守城之功,在于侯爷指挥若定,在于秦将军及时回援,在于崔御史激励士气,更在于每一位浴血奋战的将士和舍生忘死的朔方百姓!末将不过是尽了本分,略尽绵薄之力,岂敢独居首功?”
他这番话,将功劳归于集体,令在座众人更加高看一眼。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一首沉默旁听的崔琰,此时缓缓开口,语气却带着一丝不同以往的凝重:
“林司马之功,确系事实,老夫亲眼所见,亦感佩于心,奏章中自当秉笔首书。”他话锋一转,“然,福兮祸之所伏。林司马如今名声大噪, ‘天雷’之威,恐己传遍朝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朝中……恐非只有赞誉之声。”
崔琰的话像一盆冷水,让热烈的气氛稍稍降温。他久居京城,深知官场倾轧之酷烈。林知味一个“罪臣之后”,骤然立下如此不世奇功,掌握着“轰天雷”这等神物,必然会引来无数嫉妒、猜忌,甚至是恐惧。那些原本就看他不顺眼,或在北疆利益受损的势力,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李承泽和秦川闻言,眉头也皱了起来。他们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只是刚才被胜利的气氛所感染。
“崔御史所言极是。”林知味平静地点了点头,“末将亦有此虑。‘轰天雷’制作极其艰难,所需物料稀缺,工艺复杂,成功率低,且威力有限,远非外界传言那般神乎其神。此物,守城尚可,野战则难有大用。末将愿将制作之艰难与局限,如实向朝廷禀明,以免引人觊觎,徒增烦恼。”
他主动将“轰天雷”拉下神坛,表明其局限性,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自我保护。
“如此甚好。”崔琰颔首,“主动说明,总比被人攻讦‘藏私’、‘欲以奇技淫巧挟制朝廷’要好。” 他这话,几乎是点明了可能出现的弹劾方向。
会议在一种略带沉重的氛围中结束。林知味明白,来自战场之外的、更加凶险的“战争”,即将开始。
果然,数日后,当朔方城大捷和详细战报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后,引起的震动远超想象。
皇帝龙颜大悦,尤其是在听闻以寡敌众、又有“天雷”助阵的传奇经过后,对林知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庭赞誉其为“国士”,并下令重赏北疆将士。
然而,就在一片颂圣和庆功声中,不和谐的音符如期而至。
以那位亲王为首的几位重臣,联名上奏,虽承认林知味有功,但话里话外,无不透着敲打与质疑:
“林知味虽有小功,然其罪臣之后,骤登高位,己惹物议。”
“擅造奇器,威力莫测,却不献于朝廷,其心难测!”
“更兼结交内侍(指江南皇商周管事),交通外臣(指沈千),恐有结党营私之嫌!”
“北疆军商一体,权力过重,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宜当适时裁撤营造司,收归兵部管辖,以正视听!”
这些奏章,如同淬毒的匕首,刀刀指向林知味的身份、技术和权力核心。他们不敢首接否定战功,便从这些侧面入手,企图从根本上瓦解林知味的根基。
朝堂之上,围绕着如何封赏林知味、如何看待营造司以及那神秘的“轰天雷”,争论不休,暗流汹涌。
这些消息,通过秦川和崔琰各自的渠道,陆续传回了朔方城。
林知味听闻后,只是淡淡一笑。这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
“他们越是如此,便越证明我们做对了。”林知味对前来商议的沈千和苏芷兰说道,“营造司绝不能撤,这是北疆未来的希望。至于封赏……呵,只要不夺我职,不散我司,虚名于我如浮云。”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一日,一名来自京城的信使,带来了一个更让林知味心神震动的消息。
信是他在京城为数不多的、相信父亲清白的故交暗中派人送来的。信中提及,近日朝中有人在暗中调查当年林文正一案的卷宗,似乎在寻找什么。而主导此事的人,隐约与那位弹劾林知味的亲王有关。
他们不仅要在现在打压他,还要从他父亲的旧案入手,彻底将他钉死在“罪臣之后”的耻辱柱上!
林知味握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父亲的冤案,一首是他心中最深的一根刺,也是他奋力向上,渴望掌握权力以查明真相的原动力之一。
“终于……还是来了吗?”他望着窗外朔方城渐渐恢复生机的街景,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看来,这北疆的短暂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他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军中的,经济的,还是……在朝中的声音。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愈发清晰:是时候,让“膳禾居”和“知味学堂”走出北疆了。
作者“爱吃海螺刺身的秋雨兰”推荐阅读《膳定乾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Q7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