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往京城的种子己然播下,但破土发芽尚需时日。林知味深知,在拥有足够的力量打破僵局之前,他必须牢牢守住北疆这个根基。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内外的压力如同北疆春季的风沙,无孔不入,持续不断地侵蚀着来之不易的稳定。
首先是边境。北狄的游击袭扰非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他们不再满足于小股部队的劫掠,开始有组织地针对营造司派往各处的原料收购小队和运输队。数支小队遭遇伏击,人员伤亡,物资被劫。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北狄散兵游勇的装备和战术,似乎比以往更加刁钻和……有针对性。
“他们好像知道我们车队的时间和路线。”赵铁柱在一次护送任务遭袭、带着一身伤痕回来后,阴沉着脸对林知味说,“而且,用的箭矢比以前更刁钻,专射马匹和车轴,不像普通狄狗的路子。”
林知味心中警铃大作。这背后,恐怕不止是北狄的报复那么简单。是否有内鬼?还是说……朝中有人将情报泄露给了北狄?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若真如此,那便是通敌叛国!
他立刻加强了营造司内部的管理和审查,对所有外出路线和计划实行更严格的保密措施,并让赵铁柱挑选最精锐的护卫,组成快速反应部队,随时策应可能遭遇袭击的队伍。
与此同时,朝中的打压也如期而至。借着北疆边境不宁的由头,以亲王为首的势力接连上奏,弹劾镇北侯李承泽“养寇自重”、“剿匪不力”,弹劾林知味“营造司耗费国帑,却致边患日炽”,更有人旧事重提,将林父的“罪责”与林知味如今的“跋扈”联系起来,暗示其家风不正,心怀叵测。
这些奏章虽未立刻动摇皇帝的信任(毕竟朔方城大捷的余威尚在,崔琰的奏章也起了作用),但却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对北疆不利的舆论氛围。朝廷允诺的兵员和粮饷补充,在各种“程序问题”和“有待核查”的借口下,被一再拖延。
“他们这是想用钝刀子割肉,慢慢耗死我们。”李承泽将一份兵部关于“需核实战绩再行补充兵员”的公文摔在桌上,脸色铁青。
秦川亦是眉头紧锁:“军中将士己有怨言,长期紧绷,补给不足,士气难免下滑。”
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北疆核心人物的心头。
就在这内外交困之际,林知味收到了来自京城的第一封密报。由沈家族叔执笔,信中用隐晦的语言描述了京中情况。
“膳禾居”选址在东市一不甚起眼但靠近官员宅邸的角落,尚未开张,便己有人前来“打探”,言语间多有试探与警告。“知味学堂”的筹建更是阻力重重,地痞骚扰、官府盘查,借口层出不穷。信末,老掌柜忧心忡忡地写道:“……此地水浑泥深,非猛龙难渡。然,幸得崔公(崔琰)及几位义士暗中周旋,暂可立足。火种未熄,唯盼东风。”
这封密报印证了林知味的判断,京城的斗争远比北疆更为复杂和凶险。作者“爱吃海螺刺身的秋雨兰”推荐阅读《膳定乾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但他也从中看到了一丝希望——崔琰和那些故交,确实在暗中提供着帮助。
“东风……”林知味喃喃自语,他知道,这“东风”需要他自己来创造。他必须让北疆展现出更不可替代的价值,让皇帝和朝中中立派看到,打压北疆和林知味,损害的将是整个帝国的利益。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营造司和那片广袤而充满潜力的北疆土地。
“侯爷,秦将军,”在一次核心会议上,林知味提出了新的方案,“朝中拖延补给,我们更不能坐以待毙。营造司不能只着眼于军需,更要成为北疆强盛的基石。我提议:
第一,扩大与周边部落的贸易。我们用粮食、茶叶、布匹、盐,交换他们的牛羊、马匹、皮毛,甚至雇佣他们的勇士作为辅助兵力。此举既可削弱北狄可能获得的支援,亦可增强我军实力,缓解补给压力。
第二,利用营造司的技术,在朔方城周边择地试行‘军屯’。挑选合适作物,改进农具,兴修小型水利,力争部分粮草自给。
第三,加强对北狄俘虏的审讯,尤其是那些装备异常、战术刁钻的,务必挖出他们背后的支持者!”
李承泽与秦川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
“准!”李承泽拍板,“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林司马,你放手去做!一切后果,本侯与你共同承担!”
有了侯爷的全力支持,林知味再次展现出他雷厉风行的一面。他亲自与几个较大的部落首领会谈,凭借营造司的物资本钱和镇北军的武力后盾,成功达成了数项贸易和雇佣协议。军屯计划也开始在朔方城周边选取合适地块,进行小范围试点。而对俘虏的审讯,在苏芷兰配置的一些特殊“药剂”辅助下,也取得了一些零碎却令人心惊的线索——部分精锐北狄士兵的装备,似乎与中原某些地下作坊的工艺有关联!
这些举措如同在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湖面投入石子,虽然暂时无法改变大局,却实实在在地增强着北疆的韧性,也悄然改变着北疆的生态。
而在这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林知味与苏芷兰的感情,在相互扶持、并肩作战中愈发深厚。她不仅是他的医官,更是他疲惫时可以依靠的港湾,是他诸多计划冷静而睿智的参谋。两人常常在忙碌之余,于月光下漫步,无需太多言语,便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一种默契的约定,在血与火、压力与抗争中,悄然形成。
然而,林知味清楚,眼前的些许稳定如同建立在流沙上的堡垒。亲王一派绝不会坐视他稳住阵脚,北狄的阴谋也远未揭露。他派往京城的“火种”需要更强劲的“东风”,而这股东风,或许需要一场更大的胜利,或是……一次足以震动朝野的真相大白。
他望着南方,目光仿佛穿透千山万水,看到了那座繁华而危险的帝都。
风暴,还在酝酿。而他,必须成为那根能定住风波的砥柱中流。
(http://www.220book.com/book/XQ7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