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派去的人传回了确切消息。
照片上那个在昏黄灯光下弹琴的侧影,正是苏念安。
她清瘦了些,穿着简单的棉布裙子,神情专注而平静,仿佛融进了那座海滨小城的缓慢节奏里。
傅承昀将那张高倍镜头拍摄的、有些模糊的照片看了许久,指尖几乎要嵌进坚硬的木质桌面。
她就在那里,离他不过几个小时的航程,却仿佛隔着一整个宇宙。
他看到照片角落里,她手边放着的是一杯清水,而不是她以前偏爱的花茶;看到她偶尔抬头望向窗外海平面时,眼底那抹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忧伤。
“傅总,需要安排……”李彦轻声请示。
“不用。”傅承昀打断他,声音低沉,“确保她住处的安全,留意她周围的陌生人。其他的……暂时不要干涉。”
他选择了最艰难的方式——守望。他每天都会收到关于她简单生活的汇报:她几点去咖啡馆,弹了什么曲子,买了什么菜,去了几次海边,甚至她似乎开始用一台旧笔记本电脑整理资料,像是在创作。
这些琐碎的日常,成了他黑暗日子里唯一的光亮。他知道她在努力生活,在试图从废墟中站起。
他不能在这个时候,用自己汹涌的情感去打扰她重建的进程,哪怕这等待如同凌迟。
他开始更频繁地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目光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落在那座南方小城。
他处理公务的效率更高,手段也更趋近完美,只有李彦知道,这位看似无懈可击的老板,书房里的灯常常亮到天明,烟灰缸里的烟蒂堆积如山。
他用工作麻痹思念,用扩张商业版图来填补内心的荒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某一天,有足够的底气重新走到她面前。
林薇的“非遗音乐剧场”项目,在经历了最初的寒冬后,终于迎来了转机。
那位实业家被林薇的执着和项目本身独特的文化魅力打动,决定进行首轮投资。
金额不算巨大,但足以启动前期的基础制作和部分传承人的邀请工作。
更重要的是,这位实业家的人脉和信誉,为项目带来了新的关注度。
林薇趁热打铁,调整了策略,不再追求单笔巨额投资,而是采用“星火计划”,联合多家志同道合的中小企业、文化基金会甚至个人收藏家,共同参与。
她将项目拆分成多个模块,允许赞助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支持,降低了参与门槛,也分散了风险。
同时,她听从了苏念安策划案中最初的建议,强化了线上宣传和互动。她组织团队拍摄了一系列非遗传承人的幕后故事、技艺展示短视频,配合苏念安之前采风记录的音乐片段,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人们开始关注这些即将消逝的美丽声音和技艺,也对这台神秘的“音乐剧场”产生了期待。
“林总监,你们这是在用现代的方式,为古老的文化续命啊!”一位参与支持的博物馆馆长感慨道。
林薇看着逐渐走上正轨的项目,心中百感交集。
她失去了曾经以为安稳的恋情,却收获了事业上突破性的成长和一群真正同道的伙伴。
她变得更加坚韧、果决,也更理解了苏念安当初对艺术纯粹的追求。
她偶尔会和傅承昀那边的李彦通个气,互相交换一下“她”和“她”的消息,心照不宣地共同守护着那个远方的女孩。
于玥要愉悦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QC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