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暑气渐消,搬凳纳凉
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沉入远处的田野,夏夜的风终于带着一丝凉意,缓缓吹散了白日的暑气。
林母从屋里搬出几张竹凳,在院中的老槐树下摆好——这棵槐树是林爷爷当年种下的,枝繁叶茂,树荫能遮住大半个院子。
她又端来一盆刚从井里捞出来的西瓜,红色的瓜瓤透着清甜,水珠顺着瓜皮往下滴,在石板地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都出来歇会儿,吃块瓜解解暑!”林母朝屋里喊了一声。
苏软刚帮林薇洗完澡,两人穿着干净的布衫,手拉手跑出来,坐在竹凳上。
林薇仰着头,指着天上的星星:“姐姐你看,那颗星星好亮!”
苏软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漫天繁星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钻。
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蝉鸣,还有远处田埂上青蛙的叫声,格外惬意。
2. 苏家到访,携礼相聚
正说着星星的名字,院门口突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苏父提着一篮刚摘的桃子,带着苏晴和苏西弟、苏五弟走了进来,桃子上还沾着新鲜的绒毛。
“天热睡不着,来跟你们唠唠嗑,顺便把家里熟了的桃子带来给孩子们尝尝。”
苏父笑着把桃子递给林母,桃子的清香一下子飘了满院。
苏晴快步走到苏软身边坐下,悄悄从袖袋里掏出一个绣着荷花的香包,塞到苏软手里:
“这是我昨天刚绣好的,里面装了艾草和薄荷,能驱蚊,晚上睡觉放枕头边,就不怕蚊子咬了。”
苏软捏着软乎乎的香包,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草药香,心里暖暖的。
3. 闲话家常,忆旧暖心
林母和苏母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一边择着刚采的青菜,一边聊着两家孩子小时候的事。
“软妹刚到你们家时,才那么点大,见了生人就躲,我去看她,她躲在你身后,只敢露个小脑袋。”
苏母笑着比划着,眼里满是回忆。林母也跟着笑:“可不是嘛!
还是你家晴晴懂事,第一次来就把自己的糖分给软妹,两人没过多久就好得跟亲姐妹似的。”
林父和苏父则坐在一旁,手里摇着蒲扇,聊着春耕后的庄稼长势。
“我家那几亩小麦,麦穗长得,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苏父语气里满是期待。林父也点头:“多亏了软妹的法子。
我家的水稻长得也壮,等秋收了,咱们两家都能多存些粮。”
偶尔传来的笑声,在安静的夜色里格外温馨,像一缕缕暖风吹在每个人心上。
4. 苏软提策,双家合作
聊到秋收的盼头,苏软突然开口:“林娘、苏娘,我有个想法。
秋天咱们的粮食要是收得多,吃不完的可以拿到镇上卖。
还有咱们腌的咸菜、萝卜干,镇上人也爱吃。要是两家一起合作,肯定比单独去卖方便。”
苏父眼睛一亮,放下蒲扇:“这主意好!苏家有辆牛车,能拉货,去镇上也方便。
林家懂怎么保存粮食,腌菜的手艺也好,咱们分工合作。
你家负责整理货物,我家负责运输,卖了钱咱们按比例分,这样既省力,又能多赚些钱。”
林父也觉得可行,连连点头:“就这么办!等秋收了,咱们就合计着去镇上摆摊。”
5. 孩童嬉闹,夜添生机
大人们聊着秋收和卖货的事,孩子们早己在院子里玩开了。
苏软和苏晴带着林薇、苏西弟、苏五弟,玩起了“捉影子”的游戏——月光洒在地上。
孩子们追着彼此的影子跑,你躲我藏,笑声清脆得像银铃。
林二哥坐在一旁的竹凳上,手里拿着几根竹条,慢悠悠地编着小灯笼。
他手指灵活,没一会儿就编好了一个六角形的灯笼,又找来一张红纸糊在外面,点上一根小蜡烛。
灯笼里的光透过红纸,映出暖暖的红色,他把灯笼递给最小的苏五弟:“拿着玩吧,小心别烧到手。”
苏五弟高兴地接过灯笼,举着它在院子里跑,昏黄的灯光跟着他的身影晃动,给夜晚添了不少生机。
6. 夜渐深沉,约定再见
月亮渐渐升到半空,夜色越来越浓,凉风吹得人有些发冷。
苏家准备回去了,苏母拉着林母的手,舍不得松开:
“过两天我做些绿豆糕,给你们带过来,顺便再跟你学学腌萝卜干,你腌的萝卜干又脆又香,孩子们都爱吃。”
林母笑着应下:“好啊,我等着!到时候我再给你留些新鲜的黄瓜,刚摘的黄瓜拌凉菜最爽口。”
两家人站在院门口道别,苏西弟和苏五弟还在跟林薇说“明天再一起玩”。
苏父驾着牛车,苏家人坐在车上,渐渐消失在夜色里。
林家人站在门口,挥着手,首到牛车的影子看不见了才进屋。
夜色里的身影,满是彼此牵挂的暖意,也藏着两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小农女修仙路漫漫》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Q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