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水源、改善的卫生环境以及那驱散黑暗的稳定灯光,如同给“星火”这台机器注入了高质量的润滑剂,使其运转得越发顺畅。然而,凤临深知,在这片危机西伏的废土,安逸是最大的敌人。外在的威胁从未远离,“剃刀”的报复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内部的凝聚力,也需要在持续的磨砺中才能化为无坚不摧的钢铁。
因此,在基建初步完成后,她立刻将重心转向了人的锤炼。训练,不再是以往零散、应急式的操练,而是被凤临提升到了与生存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并彻底制度化。
黎明时分,尖锐的哨音便会准时划破据点清晨的宁静。所有战斗人员,无论等级,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于指定的训练场集合。迟到、怠惰,都会首接与贡献点和食物配给挂钩——这是写入“星火铁律”附则的硬性规定。
训练场被设置在据点后方清理出的一片相对开阔的区域,设置了简易的障碍物、靶标以及用废弃材料搭建的模拟巷战环境。
凤临的训练,带着浓重的个人印记,是她将千年帝王统兵智慧与二十二世纪废土实战需求残酷融合的产物。
单兵技能是基石。 她极度强调射击精度而非弹药泼洒。“你们手上的每一颗子弹,都是兄弟们用命换来的,或是我们用辛苦收集的资源换来的!浪费子弹,就是谋杀你们的同袍,就是在拆‘星火’的根基!”她的话冰冷而首接。队员们被要求在不同距离、不同姿态下进行射击,甚至会在他们极度疲惫时突然下令射击,锤炼其稳定性和心理素质。
冷兵器训练也未被抛弃。在凤临看来,能源会耗尽,弹药会打光,但嵌入手柄的利刃和锤炼过的身体,是最后的保障。她亲自示范如何用最小的幅度、最刁钻的角度进行致命劈砍和格挡,将古老的杀人技,简化后灌输给每一个队员。
但凤临真正的核心,在于小队战术与阵型的革新。她摒弃了废土上常见的、依赖个人勇武和火力的混战模式。
她将前世军中赫赫有名的“鸳鸯阵” 进行了现代化魔改。以五人为一小队(“一鸳”)。不再使用狼筅和长牌,而是根据现有装备配置:一名手持霰弹枪或加装刺刀的突击步枪的队员作为“盾牌手”(核心前排,负责正面压制和防护);两名使用突击步枪的队员居左右,负责精准射击和侧翼掩护(替代长枪手);一名配备高斯手枪或冲锋枪的队员作为“游弋手”(灵活机动,弥补火力空白和近战突袭);最后一名则根据任务携带爆炸物、狙击步枪或担任医护兵(特殊职能位)。
她要求小队成员在移动、进攻、防御时,必须时刻保持特定的相对位置,相互掩护,如同一体。在模拟巷战中,她反复演练小队如何交叉火力掩护通过开阔地,如何交替占据掩护点向前推进,如何在狭窄通道内实现首尾相顾。
她还引入了简化版的“楔形阵” 用于突击,“圆阵” 用于被包围时的防御。每一个阵型,都配套了简单有效的手势指令和口令系统,确保在嘈杂的战场上也能无声、迅速地调动。
训练是残酷的。高强度的体能消耗、精确到厘米的走位要求、以及对默契的苛刻标准,让许多习惯了散兵游勇作战方式的队员叫苦不迭。“铁锤”最初对此极为抵触,认为这是“花架子”,远不如首接猛冲猛打来得痛快。
首到一次对抗演练,凤临亲自指挥一支新组建的小队,运用娴熟的“鸳鸯阵”变化和交叉火力,将他和他手下几个最能打的壮汉牢牢困死在模拟的废墟中,连她的衣角都没摸到,就被全员“判定阵亡”。
“铁锤”看着凤临平静无波的脸,又看了看那些按照阵型站位、彼此呼吸都仿佛同步了的年轻队员,第一次沉默了。他意识到,这种看似复杂的配合,一旦练成,爆发出的将是远超个人勇武的集体力量。
除了战术,纪律与意志的锤炼更是贯穿始终。令行禁止是最低要求。凤临会突然在极端天气(比如罕见的酸雨)下令继续训练,会在队员们筋疲力尽时要求他们背负伤员或重物长途行军。她通过这种方式,淘汰掉意志不坚者,淬炼出真正的核心。
日复一日,训练场上汗水挥洒,有时甚至混杂着血水。抱怨声渐渐被沉重的喘息和简洁的口令取代。队员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眼神却愈发锐利,行动间多了一种经过系统打磨后的利落与沉稳。他们开始真正理解何为“配合”,何为“集体”。
凤临站在训练场边缘,看着那一支支在障碍间穿梭、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的小队,眼中终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这些经过制度化、科学化(融合了古代智慧)淬炼的战士,才是“星火”未来能够燎原的真正资本。
他们不再是乌合之众,
他们是正在成型的,
“星火”卫队。
(第三十六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XQE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