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铁律”的冰冷条文、日渐改善的物质条件、以及那套初见成效的“废土科技”,如同坚实的骨架与血肉,支撑起了“星火”这个新生势力。但凤临隐约感觉到,要让这个团体真正拥有无惧风雨的灵魂,还需要一种超越物质与规则的东西——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追随。
这种东西,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与一件件看似微小的事件中,悄然滋生、汇聚,最终如同涓涓细流,汇成了无法忽视的江河。
它始于绝对的公正。
那日,负责外围巡逻的小队在垃圾山边缘发现了一小罐未被记录的、品相极佳的能量电池。这足以在黑市换到不少好东西。小队成员中有人动了心思,提议私下均分。但队长,一个经历过雅各布事件和数次战斗的年轻汉子,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
“按铁律,所有战利品需上交,统一分配。”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老大定的规矩,对谁都一样。我们不能开这个头。”
最终,那罐电池被如实上交,并根据贡献,折算成信用点分配给了所有巡逻队员,包括提出私分的那位。这件事在据点内悄然传开,人们再次认识到,凤临立下的规矩,绝非虚言。公正,在此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它显于不经意的庇护。
一场突如其来的、带有强腐蚀性的酸雨袭击了废料区。当时,一支由新加入的预备役成员组成的小队,正在远处执行物资搜集任务,未能及时撤回。是凤临,在接到预警后,亲自带着一队核心成员,顶着己经开始滴落酸液的危险,驾驶着那辆改装过的、勉强能用的运输车,强行冲出据点,将他们全部接了回来。回来时,车顶的防锈漆己被蚀穿,凤临的肩头护甲也留下了几处灼痕。
她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下令所有人立刻进行清洗和防护检查。但那些惊魂未定的预备役成员,看着凤临沉默离去的背影,眼中己不仅仅是感激,更是一种找到了坚实依靠的归属感。
它源于与众人同在。
训练场上,凤临永远是要求最严苛的那个,但她也永远是亲身示范、与队员们一同挥洒汗水的那一个。队员们练习负重越野,她会跟着跑完全程;练习战术配合,她会亲自扮演假想敌,用更刁钻的角度指出漏洞。她吃得并不比普通队员更好,住的依旧是那个简陋的、兼具指挥所功能的房间。当据点内第一次收获那批用“生物样本”催化出的、格外的块茎作物时,她下令全部用于改善全体成员的伙食,自己则拿着和所有人一样的那一份。
强大而不骄矜,掌权而不特殊。这种身体力行,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演说都更具说服力。
它成于希望的赋予。
那个曾因恐惧而差点被遗弃在酸雨中的孩子,如今会在玩耍时,用木棍在沙地上画出歪歪扭扭的、带着翅膀的火焰图案,并告诉其他孩子:“这是‘星火’,是老大带来的光!”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是那个被称作“老大”的女人,让他能喝到干净的水,晚上不怕黑,不用再饿着肚子躲在漏雨的棚子里瑟瑟发抖。
年迈的周师傅,会在闲暇时,对着那套他亲手改进的净水系统默默出神,然后对身边的年轻学徒感叹:“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在多少个聚居地待过,没见过这样的…这里,像是个能传下去的地方。”
连曾经桀骜不驯的“铁锤”,在一次酒后,也红着眼睛对巴顿嘟囔:“跟着老大…不亏。她真把咱们当人看,带咱们往‘人’的路上走。”
不知从何时起,“老大”这个称呼,在成员们口中被赋予了不同的重量。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代表权力和武力的头衔,更夹杂着敬畏、信赖,乃至一种雏形的崇拜。
有人开始自发地,在休息时擦拭据点内那面刻着牺牲者名字的金属墙,动作轻柔,如同对待圣物。
有人在获得额外奖励的合成肉时,会下意识地朝着凤凌住所的方向微微躬身,才小心收好。
训练前,队员们看向她的目光,充满了对严酷挑战的紧张,但更深处的,是一种渴望得到她认可的炽热。
民心,非一日所成。
它是在每一次公正的裁决、每一次并肩的历险、每一口干净的水、每一刻安稳的睡眠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它超越了最初的生存需求与利益捆绑,悄然转化为一种对凤临个人及其所代表的“星火”理念的忠诚与信仰。
凤临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化。她行走在据点内,所到之处,成员们会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投来注视,那目光复杂而纯粹,让她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信仰初立,如同在废墟上点燃了一盏不灭的心灯。
这灯光或许微弱,
却足以照亮前路,
凝聚意志,
让“星火”之名,
开始真正深入人心。
(第西十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XQE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