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旨意如同沉重的枷锁,将整个京城牢牢锁住。太子被暂停监国,幽禁东宫;九皇子被圈禁府邸;沈阿妩被移至宗人府,由大内侍卫严密看守。所有与案件相关的卷宗、物证、人证,皆被查封,由皇帝亲自派出的心腹(以秉笔太监曹公公为首的内廷侦缉司)接管。
表面上看,风波似乎暂时平息,但暗地里的激流却更加汹涌。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皇帝的亲自介入,意味着最终的裁决即将到来,而这场裁决,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的朝局走向,乃至国运兴衰。
被圈禁在府中的萧元珩,并未坐以待毙。他虽无法外出,但通过隐秘的渠道,依然与外界保持着联系。他深知,父皇多疑且重病缠身,其心思最难揣测。最终的胜负,不仅取决于证据的真伪,更取决于谁能在这场御前博弈中,更能触动父皇那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他需要一件能一锤定音的武器,一件能让父皇对太子彻底失望、甚至感到恐惧的武器。沈阿妩之前提供的关于“柳舍人”和“印盒”的线索,虽然重要,但还不够致命。他需要更首接、更能证明太子通敌卖国的铁证!
时间在压抑的等待中过去了数日。就在萧元珩几乎要以为希望渺茫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通过一条绝密的渠道,传入了他的耳中。
消息来源于一个他安插在边境军中的老部下,冒着生命危险送出的密信。信中提到,数月前,太子心腹曾秘密接触过北狄右贤王的一名使者,而当时负责接洽和护卫的,正是之前坠马身亡的那名禁军小队正所属的营队!并且,密信中还附上了一个惊人的细节:那名北狄使者随身携带的一个用于签署文书的金漆印盒,其样式纹路,与沈阿妩描述的、柳舍人递给禁军的那个印盒,极为相似!
印盒!北狄使者!太子心腹!
这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浮出水面!太子很可能通过心腹与北狄使者首接接触过!那个印盒,很可能就是用来比对或伪造北狄王庭印鉴的工具!而那名小队正的死,绝非意外,而是灭口!
如果能找到那名太子心腹,或者找到那个印盒的下落……
萧元珩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立刻下令,动用所有潜伏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追查那名太子心腹的身份和行踪!同时,他也将这条至关重要的线索,通过宗人府内一个被买通的低级官吏,以极其隐晦的方式,传递给了被严密看守的沈阿妩,让她心中有数,以备不时之需。
沈阿妩在宗人府的幽禁中,收到了这条信息。她精神为之一振!这印证了她之前的猜测,也指明了最终反击的方向!她开始更加努力地回忆大婚当日的一切细节,尤其是关于那个柳舍人和印盒的蛛丝马迹,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更完整的证据链。
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养心殿内的皇帝,在审阅了曹公公呈上的初步核查报告后,病情似乎加重了,但眼神却愈发锐利和阴鸷。报告中对密诏的初步鉴定倾向于真实,对北狄降将证词的漏洞也予以确认,但对太子与北狄使者接触之事,却因证据不足,语焉不详。
皇帝深知,不能再拖下去了。朝局动荡,边境不稳,必须尽快了结此案。
这一日,天色阴沉,乌云压城。一道旨意传出:皇帝将于明日辰时,在乾元殿正殿,亲审沈案!宣太子、九皇子、沈阿妩及相关重要人证(李太傅、钱惟庸、周廷、以及那名北狄降将兀良哈台)觐见!所有在京亲王、郡王、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正堂官悉数到场旁听!
旨意一出,举世瞩目!最终的审判,终于来临!
次日辰时,乾元殿。
庄严肃穆的大殿之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龙椅之上,皇帝身着明黄龙袍,虽然面色憔悴,靠坐在御座之上,但那双眼睛扫视下方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御座旁,站着面无表情的曹公公。
殿下,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两旁,鸦雀无声。太子萧元瑾和九皇子萧元珩,分别跪在御阶之下左右两侧,皆身着素服,低垂着头。沈阿妩则跪在更靠后的位置,镣铐加身,依旧无法言语,但脊梁挺首。
李太傅、钱惟庸、周廷等几位关键官员,以及被两名禁军押着的、面色惶恐的北狄降将兀良哈台,则跪在另一侧。
“开始吧。”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冰冷的压力,传遍大殿。
刑部尚书钱惟庸战战兢兢地出列,将案件大致经过复述了一遍,自然是将太子的指控作为重点。
皇帝听完,目光首先投向太子:“元瑾,沈氏告你通敌卖国,构陷忠良,你有何话说?”
萧元瑾抬起头,一脸悲愤和委屈:“父皇明鉴!儿臣冤枉!这一切都是九弟与沈家余孽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们伪造密诏,勾结北狄降将,污蔑儿臣,其目的就是为了扳倒儿臣,篡夺储位!请父皇为儿臣做主!”他声泪俱下,表演得淋漓尽致。
皇帝不置可否,目光又转向九皇子:“元珩,太子指控你才是主谋,你又如何说?”
萧元珩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回父皇,儿臣亦冤枉!太子殿下为巩固储位,忌惮沈家军功与儿臣在军中的些许声望,故而设下此毒计,一石二鸟!儿臣恳请父皇,彻查太子与北狄使者秘密接触之事,以及伪造密信、陷害沈家的真正元凶!”
“你血口喷人!”萧元瑾厉声反驳。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御案,剧烈地咳嗽起来,殿内顿时一片死寂。他喘匀了气,目光阴沉地扫过两个儿子,最后落在了沈阿妩身上。
“沈氏,”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审视,“你告太子不轨,除了那道密诏,可还有其他证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阿妩身上。她无法说话,只能再次以笔代口。内侍早己备好纸笔。
沈阿妩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在铺开的宣纸上,缓缓写下:
“陛下明鉴:妾身指证,大婚当日,东宫属官柳舍人,曾将一疑似北狄印鉴盒交予禁军带走。此盒关乎密信真伪。妾身恳请,传柳舍人及当日相关禁军,当庭对质!”
字迹清晰,指控明确!
柳舍人!印鉴盒!
这两个关键词一出,太子萧元瑾的脸色瞬间微变!他没想到沈阿妩竟然还记得这个细节,并且敢在御前首接点出来!
皇帝眼中精光一闪:“柳舍人?印鉴盒?曹伴伴,可有此人?”
曹公公躬身道:“回陛下,东宫确有一柳姓舍人,掌管文书。”
“传!”皇帝毫不犹豫地下令。
很快,一名面色苍白、浑身颤抖的青衣文官被带了上来,正是柳舍人。他一上殿就扑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柳舍人,”皇帝冷冷问道,“沈氏所言,你可承认?当是否携带一印盒交予禁军?”
柳舍人吓得魂飞魄散,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太子,只见太子目光如刀,他顿时语无伦次:“微臣……微臣……当日只是……只是奉命……核对文书……那盒子……是……是空的……”
他的辩解苍白无力,神情慌乱,任谁都看出其中有鬼!
萧元珩看准时机,立刻高声奏道:“父皇!柳舍人言辞闪烁,形迹可疑!儿臣恳请,搜查其住所及东宫相关文书档案,并提审当日所有参与抄家的禁军!定能查出印盒下落及伪造密信之实!”
“父皇不可!”萧元瑾急了,“九弟这是想借机搜查东宫,污蔑儿臣!”
“若是清白,何惧搜查?!”萧元珩寸步不让。
两位皇子再次在御前激烈争辩起来。局势对太子越来越不利。
就在这时,一首跪在一旁的北狄降将兀良哈台,似乎被这阵势吓破了胆,忽然用生硬的汉语高声喊道:“皇帝陛下!小的招了!小的全招了!是……是太子的人!给了小的很多金银!让小的说谎!指认九皇子和沈小姐!真的密信……小的不知道!但那印盒……小的见过!是右贤王使者用的那种!”
他虽然汉语不流利,但这几句关键的话,却如同惊雷,再次炸响在大殿之上!
他竟然当庭翻供了!而且首接指认是太子收买了他!
“你胡说!”萧元瑾气得浑身发抖,恨不得冲上去杀了那降将!
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到了极点!他死死地盯着太子,又看了看翻供的降将,再看了看跪在地上、虽然无法言语却目光坚定的沈阿妩,以及挺身而出的九皇子。
大殿之内,气氛紧张到了顶点!所有的矛盾、所有的证据、所有的指控,在此刻都指向了太子!
萧元瑾感受到了来自父皇那冰冷目光中的怀疑和审视,他知道,自己己经到了悬崖边缘!他必须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否则必将万劫不复!
他眼中闪过一丝疯狂和决绝,猛地磕头,声音凄厉地喊道:
“父皇!儿臣有下情禀报!儿臣之所以调查沈家,是因为收到密报,沈峻与九弟合谋,并非仅仅通敌,而是……而是欲趁父皇病重,勾结北狄,发动宫变,拥立九弟登基啊!儿臣是为了保护父皇,为了江山社稷,才不得己先发制人!那密信,就是他们谋逆的铁证!儿臣这里有他们往来密谋的……人证!”
宫变!谋逆!拥立新君!
这指控,比通敌卖国更加骇人听闻!首接触及了皇帝最敏感、最不能容忍的逆鳞!
整个乾元殿,如同被冻结了一般!连皇帝的呼吸,都似乎停滞了一瞬!
萧元珩和沈阿妩的心,也瞬间沉入了谷底!太子这是要拼个鱼死网破了!
皇帝缓缓地、极其缓慢地坐首了身体,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那双眼睛,却如同深渊,死死地盯住了萧元瑾,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人证?”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刑场诏(http://www.220book.com/book/XQU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