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战的详细战报与数名被俘的葡萄牙水手,被郑大海派快船火速送回了大景朝。当那伤痕累累的战船驶入港口,当那些金发碧眼、神情惊惶的俘虏被押解上岸时,整个沿海乃至京城的震撼达到了顶点。
技术的震撼与逆向工程
沈清词第一时间亲自提审了俘虏。通过重金聘请的、曾在南洋与西洋人打过交道的通译,她仔细询问了葡萄牙战舰的结构、火炮的制式、射程以及他们的航海技术、国家概况。
俘虏们在“听风”娴熟的审讯技巧和求生欲望下,断断续续地提供了宝贵信息:关于他们战舰的肋骨结构、关于侧舷炮位的布局、关于一种名为“卡拉维尔”的更轻快帆船、关于他们使用的星盘和象限仪……
这些信息,与周明达等人从击沉的葡萄牙战舰残骸中打捞上来的部分实物(包括一门损坏的火炮和一些航海仪器)相互印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他们的船体结构确实更利于抗风浪和布置侧舷火炮。”
“这炮管铸造之术,似乎有其独到之处,虽笨重,但射程和威力不容小觑。”
“这种观测星辰的仪器,比我们目前的牵星术更为精密……”
周明达和他的工匠团队如获至宝,日夜不停地研究、测绘、仿制、改进。沈清词提出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创新”的思路,成为了技术团队的最高指导。
与此同时,沈清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下令,暂停两艘大型商船的建造,集中最优秀的工匠和资源,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于一个更加隐蔽的海湾船坞,依据获得的新知识,结合大景朝福船的优点,开始建造一种全新的战舰——她称之为“铁甲舰”的雏形。
当然,此时的“铁甲”并非真正的钢铁装甲,而是在关键部位(如水线、炮位)加装厚重熟铁板,并采用更科学的隔水舱设计。船型更修长,以牺牲部分载货量为代价,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稳定性,预留出更多的侧舷炮位。核心动力依然依赖风帆,但沈清词己开始让周明达秘密研究一种利用高温高压蒸汽驱动的“明轮”的可行性——这将是颠覆时代的尝试,尽管前路漫漫。
朝堂风云:海防与大议
海战的消息和俘虏的存在,使得之前关于“海禁”与“开海”的争论显得苍白无力。外部威胁的首观呈现,让几乎所有朝臣都意识到,海洋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边疆,而是事关国家安危的前线!
朝堂上的议题,迅速从“是否开海”转向了“如何加强海防”。
以兵部、户部(看到了海贸税收对军费的支持)以及部分沿海籍贯的官员为首,形成了“海防派”。他们主张:
大力扩建水师,仿效“西海商行”经验,建造新式战船,装备新式火炮。
设立专门的海防衙门,统一指挥沿海防务。
鼓励并规范民间如“西海商行”这样的武装商船,赋予其一定的护航、协防职责,形成“官民结合”的海防体系。
而原先的保守派,虽然不再敢公然反对海防,却转而提出了“稳健派”的主张:
水师建设应以防守沿海门户为主,不宜贸然远洋,劳师糜饷。
对民间武装商船需严加管束,防止其尾大不掉,甚至“借寇自重”。
海防应以“靖海”为主,避免与西洋人发生大规模冲突,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尽管他们对西洋几乎一无所知)化解争端。
双方争论的焦点,无形中集中到了对“西海商行”及其背后昭阳郡主的态度上。“海防派”希望借助其力量和经验,“稳健派”则对其充满警惕,担心其势力过度膨胀。
皇帝高踞龙椅,听着下方的争论,目光深邃。他看到了加强海防的迫切性,也看到了沈清词在此事上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样,他对沈清词手中那支能击败西洋舰队的私人武装,怀有深深的忌惮。
沈清词的抉择:以退为进,谋求名分
沈清词通过“听风”和裴怀瑾等渠道,对朝堂风向洞若观火。她知道,此刻若一味强势,必会引来皇帝和“稳健派”更强烈的反弹。
她再次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她主动上书皇帝,言辞恳切:
献俘献捷: 将俘获的葡萄牙水手和部分缴获的军械(经过挑选)进献朝廷,以示忠君爱国,并无私心。
分享技术: 表示愿意将此次海战中获得的关于西洋舰船、火炮的部分技术心得,无偿提供给工部军器局参考,并愿意派遣得力工匠协助朝廷水师改进战船火炮。(她保留了最核心的技术升级和“铁甲舰”项目)。
请求规制: 主动请求朝廷对如“西海商行”一般的民间武装商船,进行明确的规范和管辖,包括船只数量、武器配备、活动范围等,表示愿意率先遵守,接受朝廷委派的官员监督(当然,监督权由谁掌握,又是另一番博弈)。
这一套组合拳,姿态放得极低,充分照顾了皇帝和朝廷的颜面与权威,将“西海商行”定位为“忠于朝廷、勇于御侮、服从管理”的典范。
效果立竿见影。皇帝对此十分满意,认为沈清词“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朝中许多中间派官员也对其好感大增。
在接下来的朝议中,皇帝最终拍板:
准奏设立“总理海防事务衙门”(简称海防司),由皇帝信重的、与各方无甚瓜葛的靖海侯暂领。
加速筹建新式水师,拨付专款,并准许工部与“西海商行”进行有限度的技术合作。
拟定《民间海船防卫条例》,对符合条件、愿意接受管辖的武装商船,发放“护航许可”,允许其在特定航线上携带规定数量的自卫武器,并负有协防海盗、通报敌情的义务。
沈清词成功地为自己和她的海上力量,在朝廷体制内谋得了一个相对合法且有利的位置。虽然受到了一些规制,但获得了官方背书和更大的活动空间。
新的征程与暗处的目光
朝堂风波暂息,沈清词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
“铁甲舰”的龙骨己经在秘密船坞铺设。对蒸汽机的基础研究也在缓慢推进。郑大海带领修复和加强后的船队,再次扬帆,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不仅要贸易,更要绘制更精确的海图,建立海外补给点,并密切关注西方殖民者的动向。
裴怀瑾因在朝堂上力主加强海防、并暗中为沈清词转圜,更得皇帝倚重,被赋予了协助靖海侯协调海防司与户部、工部关系的职责。他与沈清词的联系,因这关乎国运的海防大业,变得更加紧密和复杂。
而在二皇子萧景琰的府邸深处,他看着关于海防司成立和沈清词再次获得许可出海的邸报,眼中闪烁着怨毒而冰冷的光芒。
“沈清词……且让你再得意一时。这海防司……未必就是你的护身符。”他低声自语,一个新的、更为阴险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他意识到,或许可以从海防司内部,或者从那些对沈清词心怀嫉妒的沿海官商入手……
海疆之上,铁甲初现雏形;朝堂之中,暗涌从未停歇。沈清词的征途,在荣耀与危机并存的浪尖上,继续向前。
作者“禾必在等待”推荐阅读《我的讼棍公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RC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