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到骨头缝里都泛着酸,苏小棠一屁股坐在刚擦干净的长凳上,整个人像是被抽了筋。
两天的玩命打扫,这家破店总算有了点人样,虽然依旧简陋,但至少窗明几净,没了那股呛人的霉味。
她喘着气,目光落在了灶台边那本被她擦拭干净的牛皮纸笔记本上。
鬼使神差地,她又拿了起来。
“面粉需取秋麦头茬,碾磨七次,过筛如雪。”
再次读到这句,苏小棠忍不住撇了撇嘴。秋麦头茬?还碾磨七次?这年头谁家做面还这么讲究,搞得跟炼丹似的。
可就在她腹诽的瞬间,一股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她的脑海里,竟凭空浮现出麦子被石磨碾碎的画面,一股干燥、纯粹的谷物清香,混杂着淡淡的阳光味道,清晰地在她鼻腔中萦绕。
苏小棠猛地睁开眼,环顾西周。
厨房里空空荡荡,只有她一个人,哪来的麦香味?
她心头一跳,走到墙角,从一个破了口的麻袋里捏起一小撮残留的面粉。这是爷爷留下的,不知道放了多久,己经有些发灰。
她闭上眼睛,将面粉凑到鼻尖。
这一次,感觉更加强烈。
一股微弱的、带着陈腐气息的霉味率先钻入鼻腔,紧接着,是面粉本身己经变得迟钝、缺乏活力的谷物味。她甚至能“尝”出其中因为受潮而产生的丝丝酸意。
这不是幻觉!
苏小棠的心脏“怦怦”狂跳起来。
她不是在闻,更像是在用一种超越嗅觉和味觉的感知,在“解析”这撮面粉的成分。
她激动地翻开面谱,一页页地看下去。
其中一页,偌大的纸面上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水”字,旁边用极小的字迹批注着:“山泉之活,雨露之润,以心感之。”
又是这种神神叨叨的话。
可这一次,苏小棠没有嘲笑。她拧开水龙头,接了半杯自来水。秋的一天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又从自己的背包里找出那瓶没喝完的矿泉水,倒了半杯。
她先抿了一口自来水。
一股淡淡的、属于消毒剂的涩味在舌根化开,水质偏硬,咽下去后,喉咙里有种不甚清爽的挂壁感。
接着,她又抿了一口矿泉水。
入口柔和,清冽感明显,几乎没有杂味,顺着喉咙滑下去,干净利落。
过去,她只知道自来水不好喝,却从未能像现在这样,将这“不好喝”的感觉分析得如此透彻。
这不是简单的舌头灵敏。
这是一种……解析和重构的能力。能将尝到的每一种味道拆解开,记住它们的层次和构成,甚至可以在脑海里模拟它们组合后的效果。
“味道记忆……”苏小棠喃喃自语,为这个突然觉醒的能力找到了一个最贴切的名字。
她再次看向面谱,眼神彻底变了。
这哪里是什么老掉牙的土方子,这分明是一本引导她解锁自身天赋的“秘籍”!
其中提到一种“醒面”的技巧,不讲时间,只讲“待面团生出第一缕呼吸”。苏小棠伸出手,隔空虚握,仿佛己经能感受到面团在掌心下,从死气沉沉到慢慢舒展、变得富有弹性的生命过程。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狂喜。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她现在没钱买什么“秋麦头茬”,更搞不到什么“山泉活水”。
她的目光,落在了面谱最开始的那一页上。
“清水素面”。
最简单,也最考验基本功的一碗面。
苏小棠将面谱小心翼翼地放在擦得锃亮的灶台上,郑重得像是在摆放一件传世珍宝。
这间破败的面馆,这条偏僻的老巷,在她眼中不再是泥潭和枷锁。
一个月的时间。
她看着自己的双手,又看了看那本泛黄的面谱。
就从这一碗最简单的清水素面开始,看看这所谓的“根”,到底能长出什么样的花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S3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