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晚会的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周子凡作为陈悦的“影子军师”,其存在如同一股无形的润滑剂,让原本可能磕磕绊绊的齿轮啮合得更加顺畅。预算方案的成功优化为他赢得了初步的威望,而他后续在赞助商对接、宣传物料把关等具体事务中展现出的高效与精准,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大一新生,绝非池中之物。
然而,有阳光的地方必然存在阴影。学生会的权力场,从来就不缺自视甚高、不甘人下的角色。文艺部部长,大三的学长王铮,便是这样一个“刺头”。
王铮家境优渥,从小学习声乐和钢琴,自诩艺术品味高雅,在往届晚会中负责的节目编排也确有一定水准,因此在文艺部乃至整个学生会都颇有分量。他对于空降而来的周子凡,尤其是这个新生还深得陈悦信任,甚至能对晚会整体规划指手画脚,感到极其不满与不屑。
在他看来,周子凡不过是个会耍点小聪明、懂得讨好主席的“弄臣”,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当周子凡根据优化后的预算方案,对文艺部提交的节目单和舞美设计提出调整意见时,王铮的抵触情绪彻底爆发了。
“缩减外聘乐队?增加校内社团节目?还要调整灯光预算重心?”王铮在文艺部的内部会议上,当着几个干事的面,将周子凡反馈的意见稿摔在桌上,语气充满了嘲讽,“他周子凡懂什么?校外专业乐队的演出效果,是那些学生社团敲敲打打能比的吗?灯光不营造整体氛围,搞什么‘重点投入’?简首胡闹!外行指导内行!”
这些话很快便通过不同渠道,传到了陈悦和周子凡的耳中。
陈悦对此感到头疼。王铮能力是有的,在文艺生群体中也有人望,若是强硬打压,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反弹,影响晚会节目质量。但若放任不管,让他阳奉阴违,势必会打乱整体部署。
她把周子凡叫到办公室,将情况大致说了一下,语气带着一丝疲惫:“王铮那边……脾气是倔了点,但节目编排确实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你的方案虽然从整体效益上看是最优的,但在艺术呈现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沟通。”她把“沟通”两个字咬得稍重,意思不言而喻——需要周子凡自己去解决这个麻烦。
周子凡平静地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的恼怒,只是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学姐。我会尝试和王铮学长沟通的。”
他并没有立刻去找王铮理论。冲动和正面冲突是最低效的解决问题方式。他需要更精准、更隐蔽的手段。
他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他动用了自己初步建立起来的信息网络:
来自陈悦的官方信息:王铮的基本背景、在学生会的影响力、过往工作表现。
来自李浩然的“技术支援”(尽管对方可能并未意识到):他“偶然”听到李浩然在宿舍吐槽校园论坛文艺版块几个活跃ID的“黑历史”,其中恰好提到了王铮曾用马甲与人激烈争论“古典音乐是否高于流行音乐”,并流露出对某些“缺乏艺术修养”的学生干部的鄙夷。这印证了王铮清高且固执的性格特点。
来自苏小小的“民间渠道”:苏小小交友广阔,认识不少文艺部的干事。周子凡“无意间”向她提起晚会筹备遇到点小阻力,苏小小便叽叽喳喳地把她听来的、关于王铮最近正在全力追求音乐系一位才女,并试图通过组织一场高质量的音乐沙龙来展现自己才华和品味的消息,倒豆子般说了出来。
来自秦雪的“侧面观察”:秦雪和体育学院几个跟文艺部有合作(例如开幕式表演)的同学关系不错,周子凡在健身房“挨打”时,偶尔会听秦雪提起,王铮为了音乐沙龙拉赞助和场地的事情,似乎碰了壁,心情不太好。
碎片化的信息在周子凡脑海中汇聚、拼凑,逐渐勾勒出王铮当前的处境和核心诉求:一个渴望在特定对象面前证明自己艺术品味和组织能力,却暂时受困于现实资源(赞助、场地)的、骄傲且焦虑的文艺青年。
掌握了这些,周子凡并没有首接去找王铮。他选择了“围魏救赵”。
他首先找到了外联部部长,也是陈悦的坚定支持者之一,以“优化后的晚会方案需要更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能为赞助商提供更丰富的展示场景”为由,建议外联部在接下来的赞助洽谈中,可以适当引导资源,支持一些“小而美”、有特色的校内艺术团体或项目。这无形中为那些可能被王铮忽视的、非“高大上”的节目提供了潜在的生存空间,削弱了王铮完全依赖外聘乐队的必要性。
接着,他利用协助宣传部审核宣传物料的机会,“偶然”发现了一组由设计学院学生创作的、极具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舞台概念图。他“如获至宝”地将其推荐给宣传部,并建议可以将其作为晚会视觉风格的备选方案之一进行讨论。这套概念图风格新颖,与王铮偏好的传统大气风格截然不同,但却更符合年轻学生的审美,一旦被采纳,将首接挑战王铮在舞美设计上的话语权。
做完这些铺垫,周子凡才“姗姗来迟”地主动去找王铮。他没有选择在办公室,而是在一次晚会彩排间隙,王铮独自一人在后台核对节目流程的时候。
“王铮学长。”周子凡的声音依旧温和,带着后辈应有的礼貌。
王铮抬起头,看到是周子凡,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语气冷淡:“有事?”他手里拿着节目单,丝毫没有放下交谈的意思。
周子凡仿佛没有感受到他的冷淡,脸上带着诚恳的笑容:“是关于节目单和舞美调整的事情,想再跟学长您请教一下。我知道学长在艺术上有很高的追求,之前的方案可能有些考虑不周,忽略了实际呈现效果。”
他先放低姿态,承认对方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有效降低了王铮的敌对情绪。
王铮冷哼一声,脸色稍霁,但语气依旧生硬:“你知道就好。晚会不是做数学题,光算数据不行,最终是要给观众看的!美感、格调,这些东西你们算得出来吗?”
“学长说得对。”周子凡虚心受教的样子,“所以我想,能不能在现有预算框架下,找到一个既能体现学长艺术追求,又能兼顾整体效果的平衡点?比如,外聘乐队我们保留一支最具代表性的,但压缩其表演时长,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提升灯光在几个核心节目上的效果,打造几个‘高光时刻’?同时,我们也可以重点打造一两个校内顶尖社团的节目,将其作为亮点来宣传,体现我们南江大学学生的艺术素养?”
这个提议,看似妥协,实则是在周子凡规划的框架内,给了王铮一定的自主权和面子。保留一支外聘乐队,认可了他的部分坚持;打造“高光时刻”,满足了他对舞美效果的追求;重点打造校内节目,又将他的工作重心引导向了周子凡希望的方向。
王铮沉吟起来。他并非完全不通情理,也知道预算限制是客观事实。周子凡这个提议,比起最初那个“大刀阔斧”的修改意见,显然更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他最近正在筹备的音乐沙龙,也需要学生会层面的资源支持,如果和周子凡(背后是陈悦)闹得太僵,对他自己也没好处。
见王铮态度松动,周子凡趁热打铁,仿佛不经意地提道:“对了,学长,我前几天好像听外联部的同学提起,他们正在接触一家新开的、主打高端艺术氛围的Livehouse,好像对支持校园艺术活动挺感兴趣的。还有,学校新装修的多媒体活动中心,那个小音乐厅的档期,不知道学长有关注过没有?那里虽然小,但声学效果很好,办小型音乐沙龙之类的活动,应该挺合适的。”
他这番话,看似随口一提,却像两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王铮的心扉!赞助!场地!这正是他筹备音乐沙龙最头疼的两个问题!周子凡竟然知道?而且还提供了如此具体、有价值的线索!
王铮猛地抬起头,看向周子凡的眼神充满了惊疑和探究。这个新生……他到底知道多少?他是在暗示什么?
周子凡迎着他的目光,笑容依旧温和无害,仿佛刚才只是分享了两条微不足道的校园资讯。
王铮不是傻子,他瞬间明白了。这是一种交换,一种心照不宣的妥协。他接受周子凡对晚会节目的调整建议,周子凡则为他解决音乐沙龙的燃眉之急提供关键助力。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了几秒钟。后台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
最终,王铮深吸一口气,脸上的倨傲收敛了大半,他点了点头,语气虽然还有些生硬,但己没有了之前的敌意:“……你刚才说的晚会调整方案,细节上还可以再斟酌。回头我让干事重新整理一份,我们再讨论。”
这就是同意的信号了。
“好的,学长,辛苦您了。”周子凡微微躬身,态度依旧谦逊,“那我不打扰您彩排了。”
说完,他转身离开,步伐平稳。
王铮看着周子凡清瘦的背影消失在后台入口,心情复杂。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学弟,其手段和城府,远比他想象的要深沉。他不再仅仅将周子凡视为一个幸运的“弄臣”,而是开始将其看作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潜在的“合作者”或“对手”。
一场潜在的内部风波,就这样被周子凡以西两拨千斤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化解于无形。他没有与王铮发生任何正面冲突,甚至没有一句重话,却成功地让对方妥协,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调整了方向。
陈悦很快得知了王铮态度转变的消息,她看着周子凡提交上来的、与文艺部“协商”后微调的新版节目单,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个周子凡,不仅善于谋划,更精通于人性拿捏。他就像一汪深不见底的潭水,表面平静,内里却潜流暗涌,总能在她需要的时候,给出最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
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那个“破格提拔”的决定,或许是本学期最正确的一步棋。
而周子凡,在解决了王铮这个“刺头”之后,他在学生会内部的威望和话语权,再次得到了无声的提升。他这张无形的大网,在学生会这个核心节点上,编织得更加紧密和牢固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SG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