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刚刚找到了第一把,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一把来自星辰本身的、由扭曲的时空和延迟的信号所铸成的钥匙。
向真相迈出的这关键一步,沉重,艰难,却无比清晰,无比坚定。星辰不再沉默,它们正用一种诡异而令人不安的方式,诉说着一个关乎所有生命未来的、冰冷而残酷的答案。
仑昆高原的夜空,清澈得近乎残忍。繁星不再是浪漫的点缀,而是化身为无数冰冷的坐标点,每一个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灯塔,也可能是一个沉默的见证者。仑昆射电天文台主控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服务器散热风扇的低沉嗡鸣和屏幕上数据流无声的滚动,证明着时间仍在流逝。
刘栗、赵岩、苏茜三人围站在巨大的主屏幕前,如同仰望神谕的祭司,屏息凝神地看着那幅刚刚生成的、基于银道坐标系的“全天计时残差异常强度分布图”。屏幕上,那片横跨银经数十度、隐约呈现出椭圆形的“暖色”区域——那个来自人马座方向的异常信号——如同一个刚刚浮出水面的海怪背脊,令人震撼又不安。
“统计显著性p值小于0.008……”赵岩再次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仿佛要以此来确认自己并非身处梦境。在如此复杂的天体物理数据分析中,尤其是在涉及大量独立样本和潜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获得这样高度显著的结果,几乎可以排除随机涨落的可能性。
“立刻进行自举法验证!”刘栗的声音斩钉截铁,强压下内心的惊涛骇浪,“我们需要确保这个结果不是由少数几颗异常脉冲星或者我们数据处理流程中的某种偶然相关性造成的。”
引导程序是一种强大的统计方法,通过对原有数据进行有放回的重复随机抽样,生成大量“伪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统计量,以此来评估原有结果的稳健性和置信区间。这是一个计算量极其庞大的过程。
赵岩立刻着手,编写脚本,调用天文台强大的计算集群资源。成千上万次的随机抽样和计算在无声中进行。等待的时间里,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苏茜则开始更仔细地审视那片异常区域内的每一颗脉冲星个体数据,检查它们的周期稳定性历史、信噪比变化、以及是否有任何己知的、未在模型中考量的个体因素(例如,是否恰好有几颗脉冲星近期经历了某种微弱的自转突变,但这种可能性极低)。
几个小时过去了。引导程序分析的结果终于出炉。
“置信区间……”赵岩看着屏幕上的输出报告,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百分之九十九的程序设计意图样本都显示,该异常区域的平均残差异常值显著高于其他天区!我们的发现……是极其稳健的!”
几乎同时,苏茜也抬起了头,眼神明亮而肯定:“我检查了异常区内所有的十七颗脉冲星,它们的个体历史数据都没有显示出近期特有的不稳定性。它们的周期变化都非常平稳,信噪比也保持稳定。可以排除是少数‘坏’样本主导了区域平均效应。”
双重验证!统计上的显著性和物理上的个体可靠性都得到了支撑!
实验室里短暂的沉默被一种巨大的、共享的认知所打破。他们真的发现了一些东西!一些真实存在的、非随机的、具有明确方向性的异常!
“这不是结束,这是开始!”刘栗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他用力一挥手,“现在,我们要给它画像!我们要知道这股‘风’有多强,它的‘风速’梯度如何,它的‘风向’有没有变化!”
新一轮的分析狂潮开始了。这次的目标是量化。
1. 强度梯度分析: 他们以异常区域的推测中心为原点,将天球划分成同心圆环带,计算每个环带内的平均残差异常值。结果清晰地显示,残差异常值随着与推测中心角距离的增加而系统性地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径向梯度!这强烈支持了一个具有“中心”方向的影响源,而不是一个弥漫各向同性的场。
2. 时间演化分析: 这是最关键,也最令人心悸的一步。他们将过去十五年的数据以两年为一个时间窗口进行分割,为每个时间窗口独立绘制异常天图,并计算异常区域的平均强度。
结果让三人感到一股寒意:异常区域的强度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清晰且加速增长的趋势!最初的几年,增长缓慢,几乎难以察觉;但最近五年,增长斜率明显变得陡峭。将数据拟合后,发现其增长规律更接近指数增长的初期,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
这意味著,那股来自人马座方向的、扭曲时空的“风”,正在变得越来越强,而且增强的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快!
3. 能谱依赖性试探性分析: 虽然脉冲星计时主要依赖时间信息,但信号本身也有一定的频率范围。他们尝试分析了不同频率波段信号是否表现出不同的延迟量。初步的、由于数据精度限制而略显模糊的结果暗示:较低频率的信号似乎表现出稍大的延迟。如果得到证实,这将与某种色散效应(类似光通过介质时不同颜色光速度不同)类似,但其物理机制完全未知,绝非正常的星际介质色散。
所有这些分析结果,被整合成一幅动态的、多维的“异常图谱”。它不仅显示了异常的方向,更显示了其强度分布、时间演化,甚至可能存在的频率依赖性。
一幅令人恐惧的图景变得越来越清晰:太阳系正沉浸在一股来自人马座方向、强度持续加速增长的、可能具有特定能谱响应特征的“异常场”之中。这场正在系统地、加速地改变着局域物理环境,导致时空信号延迟、量子随机性衰减、生物突变率下降……
刘栗将所有这些发现,连同原始的经过严格处理的数据、详细的分析方法、所有的统计检验结果,打包成一个极其庞大的、加密等级提升至最高级别的数据包。他附上了一份措辞极其严谨、却因内容本身而显得惊世骇俗的摘要报告,然后通过“守望者”网络的特殊紧急通道,发送给了娜林雅和夫拉德。
几乎是瞬间,他的加密通讯器就响起了急促的呼叫声。同时接通后,娜林雅和夫拉德的声音几乎同时传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和急迫。
“坐标……你们真的找到了一个坐标?!”娜林雅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带着物理学家面对未知现象时的激动和震颤,“银经30度,银纬正5度……这个方向……我的天,这解释了一切!如果有一个外部的、定向的场在抑制量子涨落……”
“加速增长?!指数增长?!”夫拉德的声音则充满了生物学家面对灭绝级威胁时的恐慌,“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冷冻胚胎也逃不掉!为什么突变率下降不是在减缓,而是在加速!这不是一个平衡态的变化,这是一个正在恶化的过程!一个指向我们而来的过程!”
三方信息在此刻完成了终极的汇合与互锁。物理、生物、天文,三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三个位于世界不同角落的实验室,却得出了一个完全一致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太阳系正在被一种来自特定外部方向的、未知的、强大的力量所影响,这种力量正在系统性地“僵化”现实,抑制随机性,而其影响正在加速扩大。
“我们需要给它起个名字,”苏茜忽然说道,打破了通讯中的沉重气氛,“这个‘异常场’,这个‘风’……我们不能总是用这些模糊的比喻。”
刘栗沉默了片刻,看着屏幕上那个指向人马座方向的箭头,缓缓说道:“‘守望者’报告称其为‘背景随机性衰减’,BSA。但现在,我们看到了它的方向性,它的侵略性……或许,我们可以称它为……‘定向现实僵化场’?或者更首接一点,‘静滞之风’?”
名字本身带着一种冰冷的、非人化的诗意,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那无形却致命的威胁。
但命名的背后,是更紧迫的行动需求。
“我们不能止步于此,”刘栗的声音变得无比坚定,“我们需要确认!我们需要用其他独立的天文观测方法,去验证这个方向是否存在异常!”
他立刻开始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
1. 类星体光谱学核查: 联系全球主要的光学/红外大型望远镜(如位于智利安第斯山脉的“巨眼”望远镜、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的“嬛宇”望远镜),请求调阅过去几十年间,位于或靠近异常天区的类星体的高分辨率光谱数据。特别检查其光谱线是否有无法用宇宙学红移解释的、系统性的附加红移(如果光子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被持续损耗,或者时空本身被“拉伸”,都可能表现为附加红移)。
2. 引力透镜畸变分析: 联系引力透镜研究团队,检查所有位于或背景源穿过异常天区的引力透镜系统。分析其多重成像的位置、亮度和扭曲程度,是否存在无法用前景引力场完美解释的、系统性的细微畸变(如果时空度规本身被微妙修改,会影响光线的偏折)。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深度挖掘: 申请调用最新的、更高精度的全天CMB测量数据(例如来自“宇宙之幕”卫星计划的数据),以异常区域为中心,进行极其精细的局部统计分析,寻找可能存在的、极其微弱的温度各向异性或偏振模式异常。CMB是宇宙最古老的光,任何影响时空本底的因素都可能在其上留下印记。
4. 多信使天文学预警: 向全球主要的中微子观测站(如南极的“冰立方”)、引力波探测器(如“激光干涉空间天线阵”LISA的前期项目)发出协作请求,提请他们特别注意来自异常方向的事件,看看是否有任何异常弱的信号或无法解释的相关事件。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跨学科验证计划,需要调动全球天文界的资源和协作。刘栗以仑昆站和“守望者”网络分析结果的名义,开始起草一份份极其专业、证据充分的合作请求。
与此同时,在“北极星”实验室,娜林雅受到启发,开始设计一个新的量子实验:她打算让“先知”系统尽可能精确地测量真空量子涨落的强度。如果“静滞之风”真的在抑制随机性,那么也许他们能首接测量到真空涨落能的微弱下降——那将是证明BSA存在的更首接证据。
在“普罗米修斯”中心,夫拉德则开始疯狂地搜索全球生物基因数据库,试图分析不同地理位置的生物样本(尤其是那些易于比较的微生物、植物),其遗传多样性下降的速率是否与异常天区的方向有关联?例如,南半球的生物是否比北半球的受到更轻微的影响?(因为异常方向在天球上的投影,可能对南北半球略有不同)。
来自星辰的答案,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它没有带来安慰,反而带来了更具体、更迫近的危机感。但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向和目标。
刘栗再次走到观察窗前,高原的寒风呼啸着吹过。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银河,投向人马座方向。那片星空依旧璀璨,依旧深邃,但在他的眼中,己经完全不同。它不再是无知的黑暗,而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一个隐藏着文明生死存亡答案的、冰冷而巨大的靶心。
他们找到了箭头,知道了风向。接下来的,将是沿着这个方向,揭开真相面纱的、更加艰难也更加危险的征程。向真相迈出的这一步,沉重如山,却也将他们从完全被动的黑暗摸索,推向了主动迎击的起跑线。星辰给出的答案,是一场考试的题目,而他们,必须尽快找到解答的方法。
(http://www.220book.com/book/XSG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