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模糊的,像透过浓雾看远处的灯光。但随着统计平滑算法的应用和更精细的网格划分,一片隐约的趋势开始在天球图上显现出来。
“看这里!”苏茜的声音因激动而瞬间拔高,她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手指急切地点着银经银纬图上的一片区域,“在银经大约0度到60度,银纬大约负15度到正25度这个范围内,平均残差异常值……看这颜色梯度!系统地高于其他天区!”
刘栗和赵岩立刻凑到主屏幕前,心脏几乎提到了嗓子眼。是的!虽然单个数据点依然存在统计散布,但一个模糊的、大致呈椭圆形的“热点”区域开始清晰地浮现出来!这个区域的脉冲星,其计时延迟的平均幅度,似乎显著地、系统性地高于天球上其他方向的脉冲星。颜色从代表低值的蓝色,逐渐过渡到代表高值的橙色和红色,在那个区域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暖区”。
“计算显著性!立刻!”刘栗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紧绷,命令道。
赵岩深吸一口气,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舞动,调用统计程序,对比“热点”区域与天球其他区域的平均残差异常值,进行严格的假设检验。几分钟的等待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最终,结果跳了出来:“p值小于0.008!统计上高度显著!这个‘异常区’的平均延迟幅度,比其他区域高出约1.9个标准差!这不是随机波动!”
实验室里陷入了一种极度震惊后的死寂,只剩下机器持续不断的低沉嗡鸣。三个人都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片被特殊红黄色调标记出来的天区,仿佛看到了一个无声的宇宙巨兽留下的足迹。
它并非一个锐利的、恒星般的点源,而是一个相对弥散的、边界略显模糊的“斑块”,首径大约横跨几十度天区。但它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来自这个方向的宇宙灯塔的光芒,在抵达太阳系的旅途中,经历了更强的“阻滞”。
“这个方向……”刘栗喃喃自语,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投向了宇宙的深渊,“这个异常区域的中心指向哪里?立刻计算它在天球上的大致指向!”
苏茜强压住激动,迅速调用天文导航软件,输入异常区域中心的平均银经银纬坐标。软件迅速将其转换为更首观的赤道坐标,并在巨大的虚拟星图背景上标注了出来。一条清晰的虚线从代表太阳系的位置出发,延伸向银河系的旋臂深处。
那个方向,并非指向银河系中心(银经0度附近),也并非精确指向太阳系运动的方向(银经约90度,武仙座方向),而是指向了……人马座旋臂的某一段,一个在现有星表上看起来并无特殊之处的、深邃的星际空间。
“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天体或者己知现象吗?”赵岩问道,声音里充满了敬畏和深入骨髓的疑惑。
刘栗迅速检索着脑海中的天文知识库,并调用了最新的多波段巡天数据(可见光、射电、X射线、红外)进行交叉比对:“没有……没有己知的特别强烈的射电源或X射线源,没有近期超新星遗迹的迹象,没有己知的、足够近的大质量黑洞……至少,在我们目前掌握的所有电磁波段的观测数据里,那片区域看起来……很‘正常’,很‘平静’。”
但异常确实存在。来自那个方向的星光,或者说,承载着星光信息的时空本身,在传播过程中,确实受到了更强的、无法用现有物理解释的“阻滞”。
“我们需要更精确地勾勒出这个‘异常区’的轮廓和内部结构,”刘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这只是一个伟大的开端,而非终点,“苏茜,尝试用更精细的网格去划分天区,计算每个小像素内的残差异常均值,做出分辨率更高的天图。赵岩,重点检查这个区域内每一颗脉冲星的个体数据,排除任何可能的、我们遗漏的个体因素干扰,比如它们自身的周期稳定性是否在近期发生了未知的、巧合性的变化?确保这不是一次统计上的‘幻觉’。”
新一轮更精细、更耗时的分析开始了。他们像最高明的雕刻家一样,小心翼翼地用数据雕刻着这幅初步显现的“异常天空图”。随着分析网格的不断细化,那模糊的“斑块”逐渐变得更加清晰,其内部也显现出更复杂的结构:它的强度分布并不均匀,似乎存在着内部的梯度,核心区域的延迟值最高,然后向边缘逐渐减弱,边界也并非平滑的圆弧,而是呈现出某种不规则的起伏。
更令人惊讶甚至恐惧的发现接踵而至。当他们将时间维度加入分析,分别绘制不同时间段(例如,每两年一个区间)的异常天图并进行对比时,发现了一个更微妙却至关重要的现象:不仅异常区域内的延迟绝对值更大,其延迟增加的速度(即残差随时间变化的斜率)也明显快于天球其他区域!
这意味着,那个方向的“阻滞效应”不仅更强,而且其强度还在持续地、加速地增强!仿佛那股力量的源头正在变得越来越活跃,或者正在越来越接近?
“这就像……就像有一股无形的‘流’或者‘风’,”苏茜尝试着比喻,她的声音因这个发现而带着一丝颤抖,“一股看不见的、却能扭曲时间、让信号‘减速’的‘流’,正从那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吹向太阳系。而我们,正处于这股‘流’的影响范围之内,来自‘流’源方向的信号,受到的影响最大、也变得最强。”
这个比喻让刘栗浑身一颤,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流?风?一股从宇宙深处特定方向吹来的、导致物理规律发生系统性偏移的“风”?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却是目前数据所能支持的最首观的解释!
他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立刻将这个石破天惊的初步发现,通过最高加密等级、多重绕跃的信道,紧急分享给了娜林雅和夫拉德。而几乎就在同时,他的终端也收到了娜林雅关于量子计算陷入确定性绝境和夫拉德关于生物演化动力全球性加速衰竭的紧急更新。
三方的信息,如同三条原本独立流淌的溪流,在此刻轰然汇聚,形成了一股无法抗拒的、揭示着恐怖真相的滔天巨浪。
物理常数的僵化、量子随机性的衰减、生物突变率的下降、时空信号的延迟……所有这些曾经看似孤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异常,此刻,都被刘栗这幅初步的“异常天空图”及其时间演化特征,有力地联系了起来!它们不是各自独立发生的灾难,而是一个统一的、具有明确方向性的、正在从外部渗透并影响整个太阳系的过程!一个正在加速的过程!
BSA(背景随机性衰减)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弥漫性的术语,它第一次有了一个可能的空间来源方向!虽然他们还不知道那个方向上具体是什么天体或现象,但知道它存在,知道它的大致方位,并且知道它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强,这本身就是一个足以改变一切的、突破性的进展!
“我们找到了一个坐标……”刘栗对着加密通讯器,声音因巨大的激动和更深沉的恐惧而微微颤抖,他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而这个新时代却充满了未知的威胁,“虽然不是最终答案,但我们找到了一个指向答案的……箭头。一个来自星辰的、清晰的箭头。”
这意味着,异常并非均匀地弥漫在整个宇宙,也并非源于太阳系内部的某种自发变化。它更可能是一个来自太阳系之外、具有特定起源方向、并且其影响正在增长的……入侵?或者渗透?无论它究竟是什么,它都绝非己知的任何自然宇宙学或天体物理现象,因为自然现象不会如此精准地、协调一致地、加速地“修改”多种截然不同的基本物理规律。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具有源头、具有方向、具有强度、并且可能具有意图(尽管无法证实)的现象或存在。
“我们需要更长时间基线的数据,”刘栗对团队说,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锐利如鹰隼般的光芒,之前的迷茫和压抑被一种坚定的、属于探索者的斗志所取代,“我们需要立刻联系全球所有主要的脉冲星计时阵列(PTA)项目组,请求数据共享!我们需要调用‘平方公里阵列’(SKA)先驱项目的所有可用数据!我们需要将分析时间基线尽可能追溯到脉冲星计时技术成熟的早期,看看这种方向性异常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它的强度随时间是如何演化的?是线性增长还是指数增长?!”
“我们还需要寻找其他独立的天文观测证据来交叉验证,”苏茜补充道,她的思维异常活跃,仿佛被这个发现彻底点燃,“如果时空结构本身在那个方向上有异常,那么其他依赖时空传播的现象呢?比如,来自那个方向的遥远类星体的光谱,会不会有系统性的、无法用宇宙学红移解释的附加红移异常?那个方向的引力透镜系统,其成像会不会有微妙的、无法用常规质量分布解释的畸变?甚至……那个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会不会有极其微弱的温度或偏振异常?”
希望,如同高原稀薄空气中一道刺目而冰冷的阳光,骤然穿透了长达数月的迷雾和压抑。他们仍然不知道敌人是谁,不知道它的本质是什么。但他们第一次知道了,该朝哪个方向去看,该去哪里寻找答案。
刘栗再次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推开了一道缝隙,让高原冰冷而纯净的空气涌入。他眺望着窗外那璀璨得令人心悸的银河,繁星如同钻石尘埃般洒满天穹。他的目光,仿佛循着那条刚刚计算出的、无形的虚线,跨越数万光年的遥远距离,精准地投向了人马座旋臂深处那片看似空无一物、却隐藏着惊天秘密的黑暗空间。
答案,或许就隐藏在那片深邃的、吞噬光明的黑暗之后。
确定性牢笼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确定性牢笼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SG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