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分,院子里的梧桐树新叶满枝,嫩绿色的叶片像被春雨润透,在阳光下泛着水润的光泽。越过院墙的枝桠己长成浓密的绿帘,风一吹,叶片轻摇,在邻居家的窗台上投下流动的绿影,像一幅鲜活的动态画。林砚之在树下的小木桌上,摆了一碟刚蒸好的艾饺,是邻居王阿姨送来的,饺皮上印着梧桐叶的纹路,艾草的清香与梧桐花的甜香交织,在空气里酿出春日的温柔。父亲的摇椅旁,多了个竹编小篮,里面装着孩子们捡来的梧桐花,淡紫色的花瓣叠在一起,像攒了一篮细碎的春天。
画室里,《春庭闲坐》己挂进社区的文化长廊,林砚之正画着新的《桐下春声》。画布上,梧桐枝桠间停着几只雀儿,有的啄着花瓣,有的梳理羽毛;树下,念念戴着刚编好的梧桐花手链,正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把梧桐花撒向空中,花瓣飘落的瞬间,像一场温柔的花雨。父亲走进来,指着画中地面,示意她添点什么。林砚之会心一笑,蘸了点浅绿,在地上画了几片散落的梧桐叶,叶尖沾着细碎的露珠,仿佛刚被春风吹落,让画面多了几分灵动的烟火气。
书架上的“梧桐日记”又厚了许多,新搬来的邻居在里面写下初到社区的温暖,孩子们用彩笔画下和小伙伴在“梧桐林”玩耍的场景。父亲把母亲留下的旧围巾,拆了重新织成小小的桌布,铺在“愿望罐”和“梧桐日记”旁,桌布上织着交错的梧桐枝,像把岁月里的温暖都编织其中。周末,林砚之带着孩子们去“梧桐林”,当初的小苗己长到半人高,孩子们找来小木牌,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系在树苗上,笑着说要和小梧桐一起成长。
入夏的傍晚,梧桐树下成了社区的“欢乐集市”。除了戏台和手艺摊,邻居们还摆起了“旧物交换角”,有人送来闲置的书籍,有人拿来不用的玩具,大家笑着交换,说着家常。林砚之的画架前围满了人,她正给一位带着孙儿的老人画像,画里老人抱着孙儿,背景是浓绿的梧桐和热闹的集市。她端来的绿豆糕旁,摆着邻居做的冰粉,上面撒着桂花,清甜的味道里藏着夏夜的清凉。父亲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梧桐日记”,给围过来的孩子们念着里面的故事,晚风拂过,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故事伴奏。
深秋时,梧桐叶染成斑斓的色彩,红、黄、绿交织,落满街巷,像铺了层绚丽的地毯。林砚之和邻居们一起,用落叶做了“时光长廊”,在社区的小道旁,用落叶拼出过去一年的温暖瞬间——有长桌宴的热闹,有播种梧桐的认真,有冬至里的温情。父亲戴着老花镜,在每个场景旁都题了一句诗,“桐叶铺金路,邻里暖心间”“叶落情犹在,岁岁有温情”,字迹里满是岁月的温柔。孩子们提着落叶灯笼,在“时光长廊”里走着,灯笼的光映着落叶,像穿越时光的星光。大家还把落叶做成书签,送给社区里的学生,书签上写着“愿你如桐,坚韧成长”。
冬至那天,阳光洒在梧桐的枝桠上,竹棚里暖意融融。林砚之煮着姜母茶,旁边摆着邻居带来的烤红薯和糖雪球,甜香与暖意交织。父亲织的毛衣挂满了竹棚的架子,每件都绣着梧桐叶,他正帮念念给一件小毛衣绣上名字。念念抱着弟弟,给每个歇脚的人递上姜母茶,小弟弟手里拿着梧桐木做的小勺子,学着姐姐的样子,笨拙地递向路人。林砚之的画架旁,孩子们正画着“我心中的暖冬”,有的画了全家围坐喝姜茶的场景,有的画了梧桐树下的竹棚,父亲走过来,在每幅画里都添了一片小小的梧桐叶,像是给每份温暖都盖上印记。
日子在梧桐的枯荣里静静流淌,梧桐树长得愈发高大,枝桠如伞,守护着社区里的每一份温情。林砚之的社区画册出了第二本,里面记录着新的温暖故事,每户人家都把画册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她时常望着梧桐树,仿佛看到母亲的笑容藏在叶影里,看到邻里间的温情在梧桐下延续,看到孩子们在梧桐的守护下慢慢长大。
这份藏在梧桐里的爱,早己成为岁月里最温暖的底色。它像梧桐树的年轮,一圈圈刻着时光的温情;像梧桐花的香气,在岁月里静静弥漫;像梧桐叶的坚韧,在时光里传递着力量。它会在每个春天萌发新的希望,在每个夏天绽放热闹的温情,在每个秋天沉淀岁月的美好,在每个冬天传递心底的温暖,岁岁年年,在时光里留香,永远鲜活,永远温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XSG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