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小菊把那块三毛钱又从王娟手里拿回来时,王娟愣住了,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和疑惑。但赵小菊接下来的话,让她瞬间瞪大了眼睛。
“娟子,这钱不是不还你,是得让它下崽子!”赵小菊的眼睛在昏暗的油灯下亮得灼人,“我算过了,要想天天有豆芽卖,就不能断档。每天发三斤豆子,正好七天一轮回,那就得七个缸!”
她拉着王娟走到那袋新买的黄豆前,语气急促而兴奋:“你看,咱们现在只有一个新缸,加上你家的破盆烂桶,也凑不齐数。地方挤点没关系,咱想办法摞起来。但这缸,必须买!”
她紧紧握着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像是握着全部的战略图纸:“这次投入,是为了以后天天有进项!娟子,你信我,等我把这七个缸的摊子支棱起来,流程摸熟了,这门生意,我全教给你!”
王娟倒吸一口气:“全……全教给我?那你呢?”
“我?”赵小菊下意识摸了摸肚子,眼神掠过一丝复杂的憧憬,随即又变得无比坚定,“我只要攒够两百块!”
这个数字,她清晰无比地刻在了脑子里。
“去县里医院生这孩子,得住院、要花钱。两百块,应该够了。”这是她根据上一世模糊的记忆和平时听来的闲言碎语估算的。在村里生,她怕出意外,更怕李家人来闹。她必须去县里,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等我生完孩子,坐完月子,我再想别的路子。但这发豆芽的营生,到时候就交给你!就算我报答你收留我的恩情!”赵小菊说得斩钉截铁。
王娟看着她,仿佛不认识这个一起挖过河坝的姐妹了。眼前的赵小菊,身上有种她从未见过的狠劲和清醒,那种对目标的极致专注,让她不由自主地信服。
“成!”王娟重重点头,“你说咋干就咋干!”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老妪重生第二天,赵小菊揣着那宝贵的一块三毛钱,又去了杂货店。她没买全新的缸,而是跟店主磨了半天嘴皮子,用更便宜的价格,买了六个有些瑕疵、但不漏水的旧瓦缸。又买了几块厚实点的旧麻布,用来遮盖保湿。
七个缸(加上那个新的)搬回王娟那本就狭小的家,灶房和角落几乎没了下脚的地方。赵小菊却兴致勃勃,和王娟一起,将缸清洗得干干净净,按照顺序排好,标上记号。
从此,赵小菊的生活变成了一个精准的循环:
每天凌晨,天不亮就起床,给最早的那批豆芽换水,检查成色。
上午,去集市卖当天能出缸的豆芽。
下午,回来浸泡新的三斤黄豆,分装到空的缸里。
晚上,在油灯下仔细挑拣第二天要用的豆子,并记录每个缸的状态——她开始用自己认识的少数几个字和符号,歪歪扭扭地做标记。
她像一个严格的女工,管理着她这七个“金饭碗”。温度、湿度、换水频率,她摸索得越来越精细。豆芽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又白又胖,根须干净,在集市上成了口碑货,往往不到晌午就能卖光。
收入稳定了下来。每天大概能有一块多近两块钱的进账。她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小心翼翼地藏在她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要把那个小布包拿出来数一数,看着里面的钱慢慢变多,朝着“两百块”的目标一点点靠近,她才能安心睡去。
王娟跟着她,也彻底学会了发豆芽的全部窍门,勤勤恳恳地帮忙。
日子依然清苦,但有了奔头。赵小菊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眼神也越来越亮。那不仅仅是对金钱的渴望,更是一种对命运掌控感的重建。
七个瓦缸,一圈圈轮回的豆芽,承载着一个女人最朴素的愿望——平安地生下孩子,独立地活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XSL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