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嫂的神色愈发慌张,自包袱落水后,她总像惊弓之鸟,洗衣时频频回头,做饭时也心不在焉,连腌菜的味道都失了往日的酸甜。
沈砚看在眼里,没点破。他把捡到的纸片悄悄收好,那上面的字迹虽潦草,却与苏州盐帮案的账册有几分相似——都是急着记录真相时,才会有的仓促笔锋。
这天午后,孩子们在院子里背书,柳嫂坐在廊下缝补衣裳,手指却总被针扎到。沈砚端着碗凉茶走过去,放在她手边:“柳嫂,尝尝周先生新采的薄荷茶,败火。”
柳嫂愣了愣,低声道谢,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眼圈却红了。
“其实,”沈砚坐在她对面,声音放轻,“我见过类似的纸片。去年在苏州,有位吴大叔,也藏着这样的账册,为了揭开盐帮的黑幕,丢了性命。”
柳嫂的手猛地一抖,茶水洒在衣襟上,她却浑然不觉,只是怔怔地看着沈砚:“你……你说什么?”
“公道这东西,有时候藏得很深,得有人拼命去挖。”沈砚看着她的眼睛,“柳嫂,你夫君的案子,是不是和漳州知府有关?”
柳嫂的嘴唇哆嗦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再也忍不住,趴在膝盖上失声痛哭。孩子们被哭声惊动,都停了背书,好奇地望过来。苏清鸢走过来,示意孩子们回屋,又给柳嫂递了块帕子。
哭了许久,柳嫂才慢慢平静下来,哽咽着说出了往事。
她夫君原是漳州府的文书,姓林,为人耿首。半年前,他发现知府私吞了赈灾款,还草菅人命,逼死了揭发此事的乡绅。林文书偷偷抄录了账册,想上京告御状,却被知府察觉,扣上“通匪”的罪名抓进大牢,没多久就传来“病死”的消息。
“他们说夫君死了,我不信!”柳嫂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我趁乱从府衙偷了账册的残页,带着两个孩子逃出来,想去找能为夫君伸冤的人。可知府的人一首在追杀我们,路上……路上孩子们跟我走散了,我只知道他们被好心人收留,却不知在何处……”
她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几张油纸包着的残页,上面果然记录着漳州知府贪腐的明细,还有几个被灭口的人名,鲜红的官印戳在上面,格外刺眼。
“我听说墨山有位沈先生,曾在京城告倒过大官,就一路寻来了,”柳嫂抬起泪眼,望着沈砚,“沈先生,求你帮帮我夫君,帮帮我的孩子……”
沈砚拿起残页,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在匆忙中写就,字里行间都是血泪。他想起吴老刀,想起李大人,想起那些为了公道奋不顾身的人,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账册不全,怕是难成证据。”苏清鸢轻声道,“漳州知府敢如此猖獗,背后说不定还有靠山。”
“我知道账册在哪!”柳嫂突然道,“夫君说过,完整的账册藏在漳州城外的龙兴寺,佛像的莲花座下!他还说,若他出事,就让我去找镇国公,说镇国公欠他父亲一个人情……”
镇国公?沈砚心里一动。那位刚正不阿的老将,或许真能帮上忙。
秦船长不知何时站在门口,吧嗒着旱烟:“要我说,这事不能耽搁。漳州离这儿不远,我陪你们去一趟。”
周先生也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药箱:“我也去,路上万一有个跌打损伤,也好有个照应。”
柳嫂看着他们,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带着暖意:“我……我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麻烦,”沈砚把残页收好,“就像你说的,总得有人管。”
夜里,沈砚和苏清鸢在灯下研究漳州的地图。龙兴寺在城南的半山腰,周围都是密林,确实是藏东西的好地方。
“知府的人肯定也在找账册,”苏清鸢指着地图上的山路,“我们得小心,别打草惊蛇。”
沈砚点头,又想起柳嫂提到的孩子:“找到账册后,还要想办法找她的孩子。”
窗外的月光落在《大晟史》上,照亮了“漳州”两个字——那是苏清鸢刚写下的,墨迹未干。沈砚知道,墨山的夏天还没结束,他们的脚步,又要踏上新的征途。
作者“汐月砚”推荐阅读《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