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砚带来的消息像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沈砚心里漾开圈圈涟漪。次日一早,他就拉着苏清鸢和王砚,跟着秦船长往墨山深处走去——秦船长说,后山确实有座废弃的道观,只是年久失修,早己被荒草淹没。
“小时候跟我爹去砍柴,远远见过一次。”秦船长拄着拐杖,拨开挡路的荆棘,“那道观的门楣上刻着‘清虚观’三个字,破得不成样子,里面只有些断碑残垣。”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穿过一片竹林,果然看到前方的山坳里有座破败的建筑。道观的山门塌了一半,只剩下两根石柱孤零零地立着,上面爬满了青藤,“清虚观”三个字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只能隐约辨认出轮廓。
院子里的荒草长得比人还高,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正殿前的台阶上布满了裂缝,殿门早己不知所踪,只有几尊缺头断臂的石像立在角落里,被青苔覆盖,透着股阴森的气息。
“这里就是清虚观?”苏清鸢环顾西周,总觉得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王砚却径首走向正殿,指着墙壁上残留的壁画:“你们看这个!”
壁画早己斑驳褪色,但能看出上面画着许多道士,有的在炼丹,有的在打坐,最中间的位置画着棵老梅树,树下站着个穿青衣的女子,手里拿着块玉佩,玉佩的形状赫然就是启明玉佩的样子!
“和密阁里的画一模一样!”王砚激动地说,“这女子……难道是清虚观的人?”
沈砚走到壁画前,仔细观察那女子的神态,忽然注意到她腰间系着个小小的香囊,香囊上绣着的图案,竟和老梅树树洞里找到的木盒上的花纹完全一致。
“这不是巧合。”沈砚肯定地说,“王博士藏账册的木盒,还有这两块玉佩,都和清虚观有关。”
苏清鸢走到一尊石像前,发现石像底座上刻着几行小字,连忙招呼众人:“快来看!这里有字!”
众人围过去,只见底座上刻着:“元和三年,青君羽化,留玉佩二,待有缘人合璧,启观中秘。”
“元和三年是百年前,正好符合道观消失的时间。”王砚推算道,“青君应该就是壁画上的青衣女子,‘羽化’是道士去世的说法。”
“观中秘?”沈砚皱眉,“难道清虚观里藏着什么秘密?”
秦船长忽然指着正殿后的一间偏房:“那间房好像没塌,进去看看?”
偏房的门是块残破的木板,轻轻一推就倒了下去。屋里积满了灰尘,阳光从屋顶的破洞照进来,能看到空气中漂浮的尘埃。角落里放着个落满蛛网的木架,上面摆着几卷残破的道经。
沈砚拿起一卷道经,吹掉上面的灰尘,只见封面上写着《清虚秘录》,翻开几页,里面除了些炼丹口诀,还有几处用朱砂画的符号,和《墨山异闻录》里的密码符号有些相似。
“这符号……”苏清鸢指着其中一处,“和我玉佩背面的花纹很像。”
她解下玉佩,放在符号旁比对,果然发现玉佩背面的梅花纹路,和符号的线条能隐隐重合。沈砚也拿出另一块玉佩,两块合在一起后,完整的梅花图案正好能覆盖住符号的核心部分。
“难道要用玉佩才能解开符号的秘密?”王砚猜测道。
沈砚将合在一起的玉佩放在符号上,阳光透过玉佩,在书页上投下淡淡的光影。光影中的符号仿佛活了过来,原本杂乱的线条渐渐连成了一句话:“梅根三尺,有石匣。”
“梅根?是指学堂的老梅树吗?”苏清鸢立刻反应过来。
众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看来清虚观的秘密,就藏在老梅树的根部!
离开清虚观时,夕阳正斜照在山坳里,给断壁残垣镀上了层金色。沈砚回头望了一眼那破败的道观,总觉得这百年前的秘密,或许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
《大晟史》的纸页在行囊里轻轻颤动,仿佛在为这意外的发现而激动,为即将揭开的梅根石匣之谜而期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