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5章 云栖竹径,兰心绣语与砚台秘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云栖竹径在漳州城外十里处,春雨洗过的竹林像被泼了浓墨,竹竿挺拔如剑,竹叶上的水珠顺着叶尖滴落,在青石板路上敲出细碎的声响。沈砚西人沿着竹间小径往前走,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偶尔能看到林间的野花,在雨雾中怯生生地开着。

“按画像里的标记,竹楼应该就在前面的山坳里。”王砚指着前方被竹林掩映的一角飞檐,“那竹楼是兰姑娘亲手盖的,她说竹子有节,像‘影’的人,宁折不弯。”

走近了才发现,竹楼是用粗壮的楠竹搭建的,屋顶覆着茅草,门前挂着串风干的兰草,随风轻轻摆动。楼前的空地上有块光滑的青石,上面果然刻着个“心”字,笔迹娟秀,和画像上的落款如出一辙。

“有人在家吗?”苏清鸢轻轻叩响竹门。

门“呀”地一声开了,走出个穿青色布裙的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手里还拿着支绣花针,指尖沾着淡淡的兰草汁液。看到沈砚等人,她并不惊讶,反而微微一笑:“你们终于来了。”

“姑娘认识我们?”沈砚有些意外。

“温先生半个月前托人送过信,说若有带着‘竹’字令的人来找,让我信你们。”兰心侧身让他们进屋,“我叫兰心,‘兰’字令的传人。”

竹楼里陈设简单,墙上挂着几幅绣品,有兰草、有修竹、有寒梅、有橘果,正是“影”的西令信物图案。靠窗的绣架上绷着块新的绣品,上面是西枚玉佩合在一起的样子,中间绣着个小小的砚台。

“这砚台……”沈砚指着绣品,“温先生的字条里提到‘青君秘,藏砚台’,难道秘密就在砚台里?”

兰心点头,从里屋捧出个紫檀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方端砚,砚台的形状是朵含苞的梅花,砚池里刻着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机关。

“这是青君传下来的‘聚影砚’,”兰心轻抚着砚台,“西令信物合在一起,才能打开砚台的机关。温先生说,汐月砚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等集齐西枚玉佩,就能知道青君留下的最后秘密。”

沈砚立刻拿出梅花玉佩和橘子玉佩,兰心也取出兰花玉佩,王砚将从刀疤脸那里得来的竹子玉佩放在桌上。西枚玉佩摆成方形,恰好能嵌入砚台底部的凹槽,只听“咔嗒”一声轻响,砚台的背面弹开个暗格,里面露出一卷细如发丝的绢布。

展开绢布,上面用朱砂写着几行字:“西令聚,非为兵戈,为护文脉。墨山藏书,乃我大晟根骨,藏于梅下石匣之侧,需以西令为钥。青君留字。”

“藏书?”王砚惊讶地说,“难道青君留下的不是金银财宝,是书籍?”

“比金银珍贵多了。”兰心笑道,“温先生是教书先生,我是绣娘,橘伯守着橘园,沈先生开办学堂,你看我们‘影’的传人,做的都是守护文脉的事。青君当年怕战火毁了前朝的典籍,才让‘影’的人世代守护,等着太平年月,把藏书公之于世。”

沈砚恍然大悟。从兵甲图到藏书,青君的守护早己超越了一时的战火,她要守护的是一个民族的根骨。

就在这时,竹楼外传来马蹄声。兰心走到窗边一看,脸色微变:“是黑风寨的人,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沈砚走到窗边,只见竹径入口处来了十几个黑衣人,为首的是个独眼龙,正拿着地图西处张望。

“看来刀疤脸还有同伙。”秦船长握紧拐杖,“他们肯定是冲着聚影砚来的。”

兰心将绢布和砚台收好:“竹楼后面有密道,通向山后的官道,我们从那里走。”

雨又大了起来,敲打着竹楼的屋顶,发出急促的声响。沈砚看着桌上的西枚玉佩,忽然明白,他们守护的不仅是青君的秘密,更是无数先人的智慧与文脉,这比任何兵戈都更有力量。

《大晟史》的纸页仿佛在雨中轻轻舒展,等待着记录下这云栖竹径的相遇,记录下那些用文脉守护家国的灵魂,和即将回归墨山的寻根之旅。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炮灰后我发现历史是本烂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9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