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2章 遵从屁股的选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我在洪武朝准备大远征 http://www.220book.com/book/XTKI/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童年愿望”推荐阅读《大明:我在洪武朝准备大远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应天府。

“怎样?咱的儿子厉害吧?”老朱昂首挺胸,象是打了什么大胜仗一样。

而宋濂则是看着陕西行省送来的公文,配合的点了点头。

“这军用简易汉字先不论,光是这标点符号便能让学子学习经典时轻松些许。”说着宋濂看向老朱。

朱樉把去年陕西行省的各种事情,他做的事情、地方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都一一汇总,由郑九成整理,以官方公文的方式发回给朝廷。

这其中包括了朱樉成立帝国卫队,亲卫扩编,这些算是比较犯忌讳的事。

也有一些小事,比如朱樉敲竹杠,让宋国公去要饭,创造了一饭万金的销售传奇。

零零总总,朱樉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全都说了出来,并且对于相关事件,还对朝廷提出建议和咨询。

比如面对灾情的事情,官府有粮、大户有粮的情况下,地方仍会出现成片成片的饥民,出现饿死人的事件,这种该怎么去处理,大明请回答。

很多事如果藏着掖着,那么一旦被发现,问题很大。

对此朱樉的选择是打明牌,把事情摆在桌面上。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老子就是这么做的,你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朱樉觉得可以参考参考。

毕竟数学题都有好几种解法,现实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只是推行下去,怕是不容易。”宋濂说道。

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朱元璋的重要文臣。

如果说李善长可以比喻成帝国总理的话,那么宋濂就是内政部部长,宋濂的文学水平、能力,很强。

宋濂应该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寒门贵子”,那首《送东阳马生序》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那句“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过于写实,几百年后物资不充裕时期,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也是这样去求学。脸被冻的通红,皮肤没有什么保护而裂开,然后也走出了一些寒门贵子。

有些人和宋濂和《送东阳马生序》后半段差不多,圆满的结局。功德圆满修得正果,摆脱了贫困,走出了深山。

能说自己当年多么努力,顺便骂一骂现在的年轻人条件多好多么不懂珍惜。这点真是自古以来,让人怀疑哪怕是原始部落,原始人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谈话。

但历史嘛、人类嘛,总有一些不一样,有些人又一个猛子扎了回去,选择了继续修行。

“不容易,但也应该去做。”老朱说道。

老朱能明白宋濂口中的不容易,无非就是一些人不想把教育推下去。

老朱做为既得利益者中,最大的存在,其实他也应该不要去干这种事。

但是。

老朱伸伸手。

宋濂把手里的字典递过去。

这个字典,只有寥寥几页,总字数算上标点符号,一共999个字。

放网文平台,连凑一章的资格都没有。

chapter_();

老朱翻动着这薄薄的字典。“推行下去,日后朝廷公文全都给咱把标点符号用上。至于这个军用简易字体,这个先放一放。”

老朱不怕什么势力的反对,但他本身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屁股下的位置决定了一些东西他不会去支持。

人类社会,从文明创建之初,公元前到公元后,保守一点来说公元3000年往前这一大段时间内。

人,其实是一个东西,器物。

人不能算人,这点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就能看出,职位世袭。

父辈干啥你干啥,不论你的意愿、能力,不被当作一个拥有灵魂的人去看待。

人只是一个器物,被放在合适的位置,用以维持秩序的稳定。只是一个零件,一个可以明码标价的东西,以换取个人以及家族的利益。

只不过是有钱有权的人是高贵的瓷器,没钱没钱的人是破瓦罐,但终究都是泥土捏的东西。

朱樉长期以来不敌视地主士绅、不敌视勋贵将领、不敌视文官儒士,也有这方面的一点原因。只要不把他们当人看,那么一些肮脏龌龊的丢粪行为就很合情合理,只不过是历史齿轮上连自我意识都没有的东西。

当然朱樉也不会说其他人都不是人,只有他自己才是人,这过于激进了。一视同仁,他也不是人。

世袭,一个低成本运行程序的选择,也是一个对于少数人而言很有利的选择。其强大的不是这套规则,而是这套规则上附着的价值观念。

人,不止是很难把其他人当人,也很难把自己当作一个人。

宋濂、老朱现在就是这个状态,以他们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这个简易字体的价值。

也有想要推行的欲望和冲动。

但是真的去做?

这个就得另说了。

明清世袭的东西很多,身份有高有低,低成本运行模式嘛。而做为世袭的头子、皇帝,洪武皇帝自然是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变成高贵的瓷器,总要有人是破瓦罐,不然成何体统?

“那秦王那边?”宋濂问道。

老朱张了张嘴,他倒是想管老二,但是老朱觉得他哪怕说了,朱樉也是理都不会理他。

不是反抗,不是辩驳,而是无视。

朱樉只会在意他的目标,距离产生美,他根本不会去理会老朱的发癫。

不能当面骂回来,不能当面动手,浪费什么纸张?

“他那边就随便他了。他出发之前,跟咱要了便宜行事的权利,且随他去了。”老朱无奈说道。

“说说这个高粱和大豆吧?大豆榨油后豆渣可以肥地,这点可以尝试看看。如果真的有效,民生会轻松许多。”老朱把薄薄的字典合起,强行改变话题说道。

“这个让汪广洋先在应天府周边尝试尝试。至于高粱,让太子去办,看看哪里先试一试。”老朱思索着说道。

按照朱樉的想法,这两个算是很稳固的政绩了,让标儿挂个名,实行下去就是一波声望。

但是老朱决定把两个分开,大豆和高粱一般同一轮的作物。

而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能耐旱耐涝耐盐硷的高粱显然是更加重要的存在,救命粮才是第一位。

老朱让汪广洋去做大豆方面的尝试,让朱标去做高粱方面的事,就是想让标儿感受一下压住朝臣的感觉。

大豆方面的功绩则算是给汪广洋被压的一点补偿。



    (http://www.220book.com/book/XTK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我在洪武朝准备大远征 http://www.220book.com/book/XTK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