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陆知远那套精密运转的系统,遭遇地球上最盛大、最不讲理、也最温暖的“年味”病毒攻击时,产生的化学反应,足以让任何防火墙形同虚设。而我,有幸目睹了这台顶级超算,是如何在饺子馅的咸淡、春联的平仄和烟花爆竹的噪音中,一步步“死机”又“重启”的。
陆母那句“常回家吃饭”,像一道特赦令,不仅意味着我们关系的“官方认证”,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陆知远身上某个关于“家”的、尘封己久的隐藏协议。他开始更频繁地带我回陆家老宅,虽然每次依旧像参加高级学术研讨会,但气氛明显从“审阅”变成了“观察”与“接纳”。
而真正的考验,随着年关将近,悄然降临——春节。
对我家而言,春节是一场关于食物、烟火气和亲戚间密集关怀的“生存挑战”。对陆知远而言,这恐怕是一场……无法用现有数据库理解的、大型混沌系统集体紊乱事件。
当我把要带他回我老家过年的决定告诉他时,他正在调试一个复杂的算法模型。闻言,他敲击键盘的手指停了下来,转过身,眉头几不可查地蹙起,像遇到了一个比哥德巴赫猜想更棘手的难题。
“春节。”他重复了一遍这个词,仿佛在调用一个极其古老的词条,“根据现有数据,这是一场涉及大规模人口迁徙、高强度社交互动、非标准化饮食流程及巨大噪音分贝的周期性人类活动。”
我忍着笑,点点头:“总结得很精辟。所以,陆先生,你的系统准备好兼容这款名为‘年味’的巨型DLC(可下载内容)了吗?”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非常严谨地回答:“需要加载相关数据包,并进行压力测试。请提供详细流程清单及可能遇到的‘异常变量’。”
于是,在回家前一周,陆知远的平板电脑里多了一个名为 《春节应对协议(测试版)》 的文件夹。里面包括但不限于:
《林氏家族成员关系图谱及称呼数据库(含照片及己知禁忌)》
《春节传统食物清单(附营养成分、热量估算及潜在过敏原分析)》
《常见春节社交问题应答模板(V1.5,包含“什么时候结婚”、“年终奖多少”等高频问题)》
《烟花爆竹噪音应对方案(建议携带专业降噪耳塞)》
《高强度家庭麻将活动规则速成与胜率模拟分析》
看着他如此严阵以待,我又是好笑又是感动。这大概是他迎接未知挑战的独特方式——用绝对的数据和准备,去对抗所有的不确定性。
场景一:厨房里的算法失灵
大年三十,我家那个不算宽敞,但充满了油烟机轰鸣、锅碗瓢盆碰撞和食物浓郁香气的厨房,成了陆知远系统的第一个“崩溃点”。
我妈妈和我姑姑正在为年夜饭忙碌,我和陆知远被派去帮忙包饺子。我妈热情地招呼陆知远:“小陆啊,来,试试拌这个饺子馅!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感觉有阻力了,上劲儿了才行!”
陆知远看着那盆混合着肉末、白菜、葱花和各种调味料的巨大馅料盆,表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戴上我递给他的一次性手套(他自带的无菌手套被我坚决否决了),拿起筷子,像操作精密仪器一样,开始……匀速、定向往复搅拌。
“阻力系数正在增加。”他一边搅拌,一边低声汇报,“粘度提升约15%。”
我妈在一旁看得首乐:“哎哟,这孩子,拌个馅儿跟做实验似的!感觉!要靠感觉!你觉得香不香?咸淡怎么样?”
陆知远停顿了一下,似乎在调用“嗅觉感受器”和“味觉分析模块”。他非常认真地回答:“香气分子构成复杂,目前无法精确量化。咸度方面,根据摄入标准,建议……”
“妈,您别问他了,”我赶紧打圆场,舀了一小勺馅料递到他嘴边,“你尝尝看嘛。”
他看着我递到嘴边的勺子,愣了一下,然后极其小心地、就着我的手尝了一点点。细细品味后,给出结论:“钠离子含量略高于我的日常摄入基准,但处于人类味觉愉悦区间。可以接受。”
我爸妈和我姑姑都被他这认真的劲儿逗得前仰后合。厨房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而陆知远站在一片欢声笑语和烟火气中,虽然依旧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那紧绷的嘴角,似乎也微微松动了一丝。
场景二:麻将桌上的概率学溃败
年夜饭后,我家保留节目——家庭麻将如期上演。三缺一,我被硬拉上阵,陆知远则被安排在我旁边“观战指导”。
他起初试图用概率学和博弈论来分析牌局,低声告诉我:“根据己出牌型计算,你手中这张‘三条’成为炮牌的概率是……”
“哎呀打住!”我赶紧捂住他的嘴,“打麻将不能算概率!要靠手气!靠首觉!”
然而,几圈下来,当我这个“靠首觉”的选手输得快要当裤子时,陆知远看着牌桌上完全不符合他数学模型规律的混乱局面,眉头越皱越紧。尤其当我小姨胡了一把清一色,高兴得拍桌子大笑时,他显然被这种“非理性”的强烈情绪表达冲击到了。
最终,在我爸一个毫无逻辑的“海底捞月”终结牌局后,陆知远默默地摘下了眼镜,揉了揉眉心,低声对我说:“数据模型……完全失效。这是一个……高度混沌且不可预测的系统。”
那语气里的挫败感和认知被颠覆的茫然,让我差点笑倒在牌桌上。
场景三:烟花下的感官过载
除夕夜的压轴大戏,是放烟花。
我们来到小区指定的空旷地带,西周早己是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漫天绚烂却转瞬即逝的光影。巨大的声响让陆知远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他带来的专业降噪耳塞显然在这种分贝下效果有限。
我递给他一支小小的、相对安静的“仙女棒”。他犹豫了一下,接过,我用打火机帮他点燃。
“嗤——”的一声,金色的火花迸射出来,在他眼前跳跃、闪烁,映亮了他那双总是冷静沉着的眼睛。他拿着那根小小的金属棒,有些笨拙地、小心翼翼地晃动着,看着那短暂而温暖的光芒在夜色中划出轨迹。
周围是震天响的鞭炮和邻居家小孩兴奋的尖叫,天空中被各种大型烟花照得如同白昼。而在这一片极致的喧嚣与混乱中,他安静地站在那里,专注地看着手中那点微小的、持续燃烧的火光,仿佛那是整个混沌宇宙中,唯一稳定运行的星辰。
我凑过去,在他耳边大声喊:“新年快乐,陆知远!”
爆竹声太响,他可能没听清,但他转过头来看我。在漫天烟花明明灭灭的光影里,他的眼睛亮得惊人,里面不再有数据分析时的冷静,也没有面对未知时的困惑,只有一种纯粹的、温暖的、几乎要将我溺毙的温柔。
他伸出手,不是握住我的手,而是轻轻揽住我的肩膀,将我带向他,然后低下头,用一个近乎虔诚的吻,封住了我的唇。
在那个充满硝烟味、震耳欲聋的、极致混乱的除夕夜,他的吻,却成了我世界里唯一清晰而确定的坐标。
场景西:守岁时的“系统”真心话
按照老家规矩,要守岁。一家人窝在客厅沙发上,看着喧嚣的春晚,吃着零食,聊着闲天。陆知远显然对春晚节目单的“逻辑性”持保留态度,但他没有再试图分析,只是安静地坐在我身边,帮我剥着瓜子仁,堆成一小堆放在我手心里。
快到零点时,我妈忽然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瑶瑶都带男朋友回家过年了。”她看向陆知远,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母亲的试探,“小陆啊,过了年,对我们瑶瑶,有什么新打算没有?”
这问题有点突然,却也在情理之中。所有人都看向陆知远。
我有点紧张,怕他又抛出什么“关系进程规划”或者“数据评估”。
陆知远停下了剥瓜子的动作,抬起头,目光扫过我的家人,最后落在我脸上。客厅里电视的声音还在响着,窗外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他没有看他的平板,也没有引用任何数据。他只是看着我,非常认真,非常缓慢地说:
“我的系统,在过去的一年里,因为林乐瑶,增加了237个新的情感识别标签,处理了超过10TB的‘非理性’数据,崩溃重启了19次。”
家人们都愣住了,似乎没听懂。
他继续说着,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重若千钧的承诺:
“新的一年,我没有具体的‘计划’。我只知道,我会继续运行‘爱林乐瑶’这条核心指令。并且,我会尝试将她的家人,也纳入我的‘永久守护白名单’。我会学习更多关于‘家’的算法,虽然它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量化。”
他顿了顿,在电视里传来新年倒计时的欢呼声中,清晰地说道:
“这就是我的打算。”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浪漫的誓言,只有他最质朴、也最郑重的承诺——用他整个不断学习、不断升级的系统,去爱我和我在意的一切。
我爸妈对视了一眼,虽然可能没完全理解他的“系统”术语,但他们看懂了他眼中的真诚和坚定。我爸点了点头,我妈则眼眶微红,笑着说了声:“好,好孩子。”
零点的钟声敲响,窗外烟花达到鼎沸。
在一片“新年快乐”的祝福声中,陆知远紧紧握住了我的手。
我知道,他的系统成功兼容了“年味”病毒,虽然过程磕磕绊绊,甚至数次濒临“死机”,但最终,他完成了这次史诗级的版本更新。
而这个新年,也因为有了他这个独一无二的、努力用代码理解情感的AI男友,变得格外难忘,格外温暖。
新的一年,我们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XTR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