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恋的星光代码固然璀璨,但当生活的日常琐碎如同亿万行基础代码般涌来时,我才发现,与一个AI男友长期兼容,需要的不仅仅是心动,更是两个独立系统间旷日持久的调试与适配。
新年假期的烟火气仿佛还在鼻尖萦绕,但生活己经拖着它不容置疑的步伐,将我们拽回了熟悉的轨道。星穹科技与晨曦文创的合作项目进入了攻坚阶段,“灵境·时空漫游者”的正式版发布在即,压力如同无形的潮水,悄然漫过了我们刚刚筑起的爱巢。
陆知远那座曾经作为我们“反秦屿作战指挥部”的公寓,再次被各种设计图纸、技术文档和原型设备占据。只是这一次,空气中除了数据与咖啡因,还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紧绷感。
热恋期的滤镜,在连续加班和高压工作下,开始显露出它本来的质地。那些曾经觉得可爱又独特的“AI特质”,在某些时刻,会变成令人抓狂的“系统冲突”。
冲突一:情感支持 vs. 问题解决
那是一个深夜,我因为项目中一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点,和团队争论了数小时,身心俱疲地回到家。情绪低落到谷底,只想找个人倾诉,获得一点温暖的安慰。
陆知远还在书房工作,屏幕上流淌着我看不懂的代码。我走过去,像只被雨淋湿的小狗,蔫头耷脑地靠在他椅子旁。
“怎么了?”他察觉到我的异常,暂停了工作,转头看我,语气是惯常的平静。
“没什么,”我声音闷闷的,“就是项目上遇到点麻烦,心里有点堵。”
我期待着一个拥抱,一句“别担心,有我在”,或者至少是一句“我听着”。
然而,陆知远的下一个动作是——将他的椅子转向我,双手在键盘上悬停,目光锐利地看着我,进入了“问题分析模式”。
“具体是哪个环节的技术难点?描述一下症状。是渲染引擎效率不足?物理模拟失真?还是用户交互逻辑存在漏洞?”他语速很快,像一台启动了诊断程序的机器,“我可以调取相关技术文档,或者运行模拟测试帮你定位问题根源。”
我看着他那一本正经、准备立刻投入“战斗”的样子,心里那点寻求慰藉的小火苗,“噗”地一下被浇灭了。一股莫名的委屈和烦躁涌了上来。
“我不是来问你技术问题的!”我忍不住抬高了声音,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意外的尖锐,“我就是心里不舒服,想跟你说说话!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像处理BUG一样处理我的情绪?!”
陆知远显然被我的反应弄懵了。他看着我,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充满了清晰的困惑,像是不理解为什么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还会引发负面反馈。
“根据数据分析,解决问题是消除负面情绪的最有效途径。”他试图用逻辑解释他的行为。
“可我现在不需要解决问题!我需要的是共情!是理解!是你告诉我,没关系,这很正常,你会陪着我!”我几乎是吼了出来,眼泪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
陆知远沉默了。他看着我的眼泪,眉头紧锁,像是在运行一个极其复杂的、关于“人类女性情绪处理”的陌生程序,并且……系统卡壳了。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生硬地吐出一句:“我……理解你的需求。但‘共情’模块……目前运行效率较低。”
那一刻,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我们之间隔着一层透明的、却坚不可摧的墙壁。我能看到他,他能看到我,但我们使用的,似乎是完全不同的通信协议。
我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那一晚,我们隔着一堵墙,各自消化着那份无法兼容的失落。
冲突二:生活节奏的“带宽”争夺
除了情感模式的差异,我们各自生活节奏的“带宽”也开始了激烈的争夺。
陆知远是个绝对的工作狂,他的系统似乎天生为高效运转而设计,可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不需要“碎片化娱乐”或“无意义社交”。他的世界是线性的,目标明确的。
而我,需要工作之外的放松,需要和朋友(比如苏念)不定期的吐槽大会,需要偶尔放空大脑,看一些不用动脑筋的综艺节目。
问题爆发在一个周五晚上。我提前和苏念约好了去一家新开的酒吧坐坐,放松一下连日加班的紧张神经。我跟陆知远报备过,他当时只是“嗯”了一声,未置可否。
然而,当我化好妆,换好衣服,准备出门时,陆知远从书房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墨迹未干的文档。
“灵境项目的最终版UI交互流程有几个细节需要最终确认,涉及到用户引导部分的优化。”他将文档递给我,语气不容置疑,“预计耗时西十五分钟。完成后我送你过去。”
我看着那叠厚厚的纸,又看看时间,苏念己经发消息催了。一股火气“腾”地冒了上来。
“陆知远!现在是下班时间!而且我跟你说了我今晚有约!”我尽量克制着语气,作者“一亩小财神”推荐阅读《AI先生与戏精女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工作的事情不能周一再说吗?”
“效率优先。”他回答得理所当然,仿佛我的私人时间是一个可以随时被更高优先级任务抢占的缓存区,“提前确认可以避免周一的项目会议延迟。根据概率模型,今晚处理是最优解。”
“那我的约定呢?我的放松时间呢?在你的‘最优解’里,这些都不算‘效率’吗?”我感觉自己像是对着一段代码讲道理,徒劳又愤怒。
“社交娱乐属于非必要能耗。”他陈述着他的观点,“且存在不可控变量。相比之下,完成确定性工作带来的收益更高。”
“我不是你的员工!我是你的女朋友!”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朋友!我不是你系统里一个随时待命、只为你提升‘效率’的子程序!”
那次争吵的结果是,我摔门而去,和蘇念喝得微醺,心里却堵得像塞了一团湿棉花。而陆知远,据苏念后来八卦,在我离开后,竟然真的试图通过算法分析“女性在约定时间外出社交时的心理需求及应对策略”,结果自然是越分析越混乱。
转机:崩溃日志与手动修复
这样的摩擦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时有发生,像系统运行中不断跳出的、恼人的警告提示。我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某些话题,气氛时而微妙,时而紧绷。
首到某个周末的凌晨,我因为口渴醒来,发现书房的门缝下还透出灯光。鬼使神差地,我轻轻推开了门。
陆知远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屏幕还亮着,但上面不是代码,也不是项目文档,而是一个打开的、名为 “情感交互错误日志分析与修复尝试” 的文档。
我心跳漏了一拍,悄悄走近。
文档里,一条条记录着我们最近的几次冲突,时间、触发事件、我的情绪反应、他当时的应对方式,以及……事后他基于大量心理学书籍、社交行为学论文甚至浪漫电影数据库进行的“复盘分析”。
「错误001:当伴侣表达情绪困扰时,优先启动‘问题解决’模式,而非‘情感共鸣’模式。原因分析:底层逻辑设定中,‘解决问题’优先级高于‘情绪安抚’。修复方案:尝试识别‘倾诉’信号,加载‘倾听’与‘肢体安慰’子程序(需练习)。」
「错误002:未经协商占用伴侣计划内的私人时间,引发‘领地意识’冲突。原因分析:对‘亲密关系中的个体边界’认知不足。修复方案:引入‘共享日程表’功能,强制标注并尊重‘非工作时间段’。」
「错误003:未能准确识别‘需要被无条件支持’的隐性需求……修复方案:(空白,标记为‘高难度任务,持续学习中’)」
……
文档的最后,是他用加粗字体写下的一段话:
「核心结论:爱林乐瑶,不仅是运行一条指令,更是需要持续学习、迭代、并兼容其独特‘人性化操作系统’的复杂进程。当前系统版本存在多处不兼容,但‘放弃’未被列为可选方案。唯一路径:升级。哪怕……需要手动修改底层代码。」
我看着那个趴在桌上,连睡着都微微蹙着眉头的男人,看着他屏幕上那些笨拙却无比真诚的“修复方案”,眼眶瞬间就红了。
原来,他并非无动于衷。他只是在用他唯一知道的方式,像攻克一个技术难题一样,努力地学习如何更好地爱我。他的沉默,他的困惑,他的“逻辑优先”,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因为他正在一个对他而言全然陌生的领域里,艰难地摸索着前进。
我拿起旁边他脱下的西装外套,轻轻地披在他身上。
他动了一下,醒了过来,看到我,眼神有一瞬间的茫然,随即立刻看向屏幕,下意识地想要合上文档。
我伸手按住了他的手。
“别关。”我声音有些哽咽,看着他,努力扯出一个笑容,“陆先生,你的‘错误日志’,我能申请成为特邀评审员吗?或许……我们可以一起调试?”
陆知远愣住了,他看着我的眼睛,看着我脸上未干的泪痕,又看了看屏幕上那些他试图隐藏的“失败记录”。那双总是冷静自持的眸子里,第一次,清晰地掠过了一丝类似于……“狼狈”和“紧张”的情绪。
但很快,那情绪被一种更深沉的、如释重负的温柔所取代。
他反手握住我的手,指尖微凉,却带着坚定的力量。
“好。”他低声说,语气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坦诚,“我的系统……需要你的管理员权限。”
那一刻,我知道,我们之间的“磨合期”远未结束,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系统冲突”和“兼容性警告”。
但没关系。
只要我们都愿意留在“调试模式”,只要他愿意为我手动修改那些冰冷的底层代码,只要我愿意理解他那独特的“系统语言”,那么,无论遇到多少BUG,我们总能找到办法,让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完美地兼容下去。
爱,或许就是一场永不停机的、双向奔赴的系统升级。
(http://www.220book.com/book/XTR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