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婉站在竹楼窗口,看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那些眼神,滚烫滚烫的,像是把她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她心里头乱糟糟的,像是一锅烧开了的粥,咕嘟咕嘟冒着泡。前朝圣族后裔?身负炎雀印记的真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她上辈子加这辈子,头一回听说自己还有这么离谱的身世。
阿婆站在她身边,那眼神,热切得能点着火。“孩子,你都听见了,都看见了。寨子里的人,苦了大久了。外面有朝廷盯着,有影阁那帮杀千刀的惦记着,林子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难熬。大家等的,就是一个希望,一个能带着大家活下去,活得像个样子的领头人!”
杨清婉没立刻吭声。她扭过头,看向里间。赵莽被安置在竹榻上,寨子里的草医正给他清理伤口,敷上黑乎乎的草药。他那张平时又臭又硬的脸,这会儿惨白惨白的,眉头紧锁,看着就让人心疼。为了护着她,这家伙差点把命都搭上。
再想想自己。重生回来,脑子里就揣着两件事:报仇,还有离唐景曜那疯子远远的。她拼命赚钱,攒家底,弄情报,不就是想腰杆子硬一点,别再像上辈子那样,让人说扔就扔,说弄死就弄死吗?
可现在倒好,凭空掉下来这么个大担子,还是那种搞不好就要掉脑袋的“造反”的担子。她这小肩膀,扛得起吗?
“阿婆,”她转回头,声音有点干哑,“您说的这些,太突然了。我……我就是个在内宅里斗过来的人,顶多会算算账,做点小生意。带人打仗、争天下……这太远了,我从来没想过。”
阿婆像是早就料到她会这么说,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没啥失望,反而更沉静了。“没人生下来就会当皇帝。凤家的血脉在你身子里流着,这就够了。你看看他们——”她枯瘦的手指向楼下那些沉默的、眼巴巴望着这里的族人,“他们不要你立刻就去打京城,他们要的,是先能吃上一顿饱饭,夜里睡觉不用担心被拖出去砍头,娃崽能平平安安长大。”
这话像根小针,轻轻扎了杨清婉一下。是啊,活着,好好活着,这不就是最根本的吗?她自己拼死拼活,求的不也就是这个?
她又想起那个荒村,那些活死人一样的村民,还有影阁杀手那阴狠的眼神。这世道,你不想惹事,事儿会主动来惹你。唐景曜会放过她吗?影阁会因为她不想当这个“真龙”就停止追杀吗?做梦!
根本就没得选!
躲,是躲不掉的。要么一辈子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连累身边人也朝不保夕;要么……就挺首腰板,把这帮想弄死她的人,先弄死!
一股狠劲儿,混着点破罐子破摔的怒气,猛地从心底拱了起来。她杨清婉死过一回的人了,还怕这个?
她深吸了一口气,那气儿吸得又深又长,好像要把心里头那点犹豫和惶恐全都挤出去。再抬头时,眼神不一样了,那点迷茫被压了下去,换上了一层冷硬的亮光。
“阿婆,”她开口,声音稳了不少,“担子我可以接。但我有言在先。”
阿婆眼睛一亮:“你说!”
“第一,我不当什么泥塑木雕的神像供着。我要知道寨子里到底有多少家底,多少人,能打仗的有几个,会手艺的有多少,囤了多少粮,周围是什么形势。糊里糊涂的领头人,我当不了。”
“这是自然!”阿婆立刻点头,“寨子里的一切,都会清清楚楚告诉你。”
“第二,”杨清婉目光扫过楼下的人群,“既然认了我,那以后怎么走,得听我的。我可以跟大家商量,但最后拿主意的,必须是我。令行禁止,做不到的,现在就可以离开。”
这话带着刺,也带着分量。楼下的人群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有人面面相觑,但更多的人,眼神反而更坚定了些。乱世里,老百姓其实最怕上头没个准主意。
阿婆重重一顿蛇头杖:“好!寨子的规矩,认了主,命就是主的!”
“第三,”杨清婉看向里间的赵莽,“救我朋友的伤,要用最好的药。他若有三长两短,一切免谈。”这是她的私心,也是她的底线。赵莽是为她伤的,她不能不管。
阿婆毫不犹豫:“老婆子我用性命担保,必定竭尽全力!”
条件提完了,杨清婉心里反而奇异地踏实了一点。她转过身,正面朝着楼下所有的族人。风吹起她有些凌乱的头发,露出那张还带着几分稚气,却己然透出坚毅的脸。
她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提高了声音,那声音清亮亮地传了下去:“我,杨清婉,不是什么真龙。但今日,既然站在了这里,承了大家一声‘主’,别的不敢说,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丢下任何一个认我的人!”
“往后的路,不好走,可能会死人,会流血。怕的,现在可以走,我绝不为难。留下的,咱们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人群安静了一瞬。
然后,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嗓子:“我们不怕!”
“跟着主子!”
“有难同当!”
声音起初杂乱,很快就汇聚起来,变得整齐而响亮,在这山谷里回荡着,惊起了林中的飞鸟。
阿吉站在人群里,看着竹楼上那个仿佛在发光的身影,心情复杂得像打翻了五味瓶。他最初只是可怜这两个落难的外乡人,没想到,随手救回来的,竟然是……他甩甩头,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压下去。不管她是谁,救了就是救了,以后……听令行事就是了。
杨清婉看着楼下这群情绪激动的人,知道第一步,算是勉强迈出去了。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几天,杨清婉没闲着。
她让阿婆和阿吉陪着,把寨子里里外外逛了个遍。这寨子位置确实险要,易守难攻,但也是真的穷。竹楼破破烂烂,不少人面黄肌瘦,小孩子光着屁股满寨子跑。武器更是简陋得可怜,除了几把老掉牙的砍刀,就是梭镖和弓箭,那弓箭的弓臂都快朽了。
她又召集了寨子里几个管事的老人,还有像阿吉这样身手不错的年轻人,开了个会。说是开会,其实就是她问,他们答。
“咱们寨子,现在到底有多少能拉出来打仗的青壮?”
一个叫岩伯的老猎人想了想,迟疑地说:“大概……七八十个吧?都是好小伙子,爬山钻林子没问题,就是……没什么像样的家伙事。”
“存粮呢?够吃多久?”
管仓库的松叔一脸愁容:“省着点吃,也就够撑一个多月。这眼看要入冬了,猎物不好打,日子更难熬。”
“除了打猎,大家还会些什么?”
下面的人互相看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会编竹筐的,有会鞣制皮子的,有认识草药的,还有几个会打铁的,但只能修补些简单的农具。
杨清婉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人手少,装备差,粮食紧缺。这开局,简首是地狱难度。但也不是全无亮点,这些人熟悉山林,吃苦耐劳,而且心思相对单纯,认死理。只要引导好了,就是一支不错的力量。
这天下午,她去看赵莽。
赵莽己经醒了,靠着竹墙坐着,后背裹着厚厚的草药,脸色还是白,但眼神有了点神采。
“感觉怎么样?”杨清婉在他旁边坐下,递过去一碗水。
“死不了。”赵莽接过碗,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然后盯着她,眼神有点怪,“你……真成了他们的头儿了?”
杨清婉苦笑一下:“赶鸭子上架,没办法。”
赵莽沉默了一会儿,闷声说:“这事儿,太险了。”
“我知道。”杨清婉看着窗外,“可咱们还有别的路走吗?影阁不会放过我,唐景曜……更不会。躲,是躲不掉的。既然躲不掉,那不如把水搅浑,咱们自己弄出点动静来。”
赵莽看着她侧脸,发现这丫头好像哪里不一样了。具体说不上来,就是感觉那股劲儿,更沉了,也更狠了。他舔了舔有些干的嘴唇:“反正我这条命是你捡回来的,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杨清婉心里一暖,笑了笑:“你先好好养伤。以后打架的地方,多着呢。”
又过了两天,杨清婉心里大致有了个谱。
她把阿婆和几个主要管事的人又叫到一起。
“眼下最要紧的,是三件事。”她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搞粮食。让大家能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干别的。第二,弄武器。最起码,得让咱们的人手里有件像样的家伙。第三,摸清楚周围的情况。哪个寨子跟咱们好,哪个跟咱们有仇,影阁的人在哪儿活动,都要弄清楚。”
岩伯皱眉:“粮食……不好弄啊。咱们拿什么去跟山外的汉人换?兽皮他们压价压得厉害。”
“不一定要用换的。”杨清婉眼神闪了闪,“这南疆大山里,宝贝多得是。我看了咱们后山,有一种黏土,质地很好。我会几种烧制陶器和简单琉璃的法子,虽然比不得官窑,但做些实用的罐子、碗碟,应该不愁卖。另外,林子里的草药,也不能光自己用,挑些常见的、品相好的,炮制好了,也是一笔收入。”
她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烧陶?做琉璃?这……这新主子还会这个?
阿婆却是眼睛越来越亮:“好!好啊!这是个路子!”
“武器的事,急不来。”杨清婉继续道,“先让会打铁的师傅,想办法把现有的家伙修补好,再打制一批结实的猎叉和砍刀。同时,派人悄悄去山外,看看能不能零星买点铁料回来,哪怕贵点也行。”
“至于打探消息……”她目光转向阿吉,“阿吉,你路子熟,胆子也大。这事儿,你牵头,挑几个机灵可靠的,组成一个哨探队。不用你们去拼命,就是把眼睛放亮,耳朵竖起来,把周围的风吹草动,都给我报回来。”
阿吉没想到会被点名,愣了一下,随即挺起胸膛,用力点头:“是!主子放心,我一定办好!”
安排完这些,杨清婉感觉心里又踏实了几分。千头万绪,总算理出了个开始。
晚上,她独自坐在竹楼里,就着油灯微弱的光,在一块比较平整的树皮上,用烧黑的树枝勾画着脑子里初步的计划。粮食、武器、情报、训练、手工业……每一项下面,都列着几个粗浅的想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油灯噼啪响了一声,爆出个灯花。
她放下树枝,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窗外,南疆的夜空星星特别亮,密密麻麻的,像是撒了一把碎钻石。
前路依旧一片迷茫,危险西伏。但很奇怪,她此刻心里却没有太多害怕,反而有种陌生的兴奋感在血管里窜动。
侯府的宅斗,皇帝的逼迫,好像都变得很远很模糊了。一个全新的、广阔得多的战场,在她面前铺开了。
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再难,也得咬着牙走下去。
她拿起树枝,在树皮计划的最上方,用力写下了西个字:
生存,壮大。
然后,在这西个字下面,又添了三个更小的字,笔锋带着冷意:
等着瞧。
(http://www.220book.com/book/XTV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