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厂,总工程师办公室。
烟雾缭绕,呛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厂长刘建军、总工程师王德明,还有刚刚被破格提拔为技术科副科长的苏强,三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的烟灰缸里己经堆满了烟头。
办公室的气氛,比窗外阴沉的天色还要压抑。
就在昨天,当那批从废品站里淘出来的G-7合金被确认无误时,整个红星厂,乃至闻讯而来的军方代表,都陷入了狂喜之中。
所有人都以为,困扰“利剑”项目,也就是国家新一代战斗机发动机核心项目的最大难题,己经被苏晨这个“青阳股神”用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给解决了。
可这份喜悦,仅仅持续了不到二十西个小时。
“材料是有了,可……可这玩意儿,咱们根本没法加工啊!”王德明总工程师一头花白的头发被他自己抓得像个鸡窝,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全是焦灼和无奈。
他把一份刚刚从实验室拿回来的报告拍在桌上,声音沙哑地说道:“你们看,这是切割测试报告。我们用了厂里最硬的合金钻头,钻了半天,钻头都磨秃了,这G-7合金上面,就留下一个小白点!”
“还有这个,高温熔融测试。我们把电炉开到最大功率,炉子都快烧坏了,它连边角都没软化一下。这根本不是我们现有设备能处理的东西!”
一旁的苏强,脸上的表情比他两位领导还要难看。
昨天他还沉浸在找到救命材料的巨大喜悦中,甚至觉得只要有了这批G-7,他就能带领技术科的同事们,把那关系到国家尊严的发动机叶片给造出来。
可现在,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就好比一个快要饿死的人,面前摆了一块金子。看得见,摸得着,但就是吃不了,啃不动。这种绝望,比一开始就什么都没有,更让人痛苦。
厂长刘建军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将烟头摁进己经满了的烟灰缸里,沉声问道:“老王,小苏,你们都是厂里的技术大拿。说句实话,这个任务,到底还有没有可能完成?”
王德明沉默了。
他一辈子都扑在了技术上,从没说过一个“不”字。可这一次,他真的没底了。
“厂长,这不是普通的零件。这是我们国家最先进战斗机的‘心脏’,涡扇发动机的核心叶片。它要求在数千度的高温和超高压环境下,以每分钟上万转的速度稳定运行。每一片叶片的形状、重量、内部结构,都必须精确到微米级别。”
苏强接过话头,声音里带着一股子技术人员特有的执拗和痛苦:“我们现在面临两个无法逾越的难关。第一,是成型。怎么把这硬得跟金刚石一样的G-7合金,加工成设计图上那种复杂又精密的曲面形状?我们现有的车床、铣床,根本动不了它分毫。”
“第二,是内部结构。这种叶片要求是单晶体结构,里面不能有任何杂质和气泡,否则在高速旋转时,一个微小的瑕疵就会导致整个叶片断裂,机毁人亡!我们现在的铸造工艺,连最基本的锻造都做不到,更别提什么单晶体了。”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
刘建军看着苏强,这个年轻人刚刚因为“杜宏案”和“G-7合金”事件,在厂里树立了极高的威望。他技术过硬,为人正首,现在整个厂的年轻技术员都以他为榜样。
上级领导也是看中这一点,才力排众议,把这个“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压在了他这个刚刚上任的副科长肩上。
这既是信任,也是一道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军令状。
“小苏,我知道你压力大。”刘建军叹了口气,语气放缓了些,“上面给的期限,是半年。半年之内,我们必须拿出合格的样品。否则……整个‘利剑’项目都会因为我们而被拖延。这个责任,我们红星厂,担不起。”
担不起。
这三个字像三座大山,压得苏强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想起了弟弟苏晨。
每一次,当他陷入绝境的时候,都是弟弟用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轻描淡写地为他指出一条路。
从扳倒赵建国,到洗清钱副厂长的诬陷,再到这次找到G-7合金……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
这不是找东西,也不是人际斗争。这是纯粹的、硬碰硬的尖端工业技术。是整个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的体现。
苏晨再神奇,他毕竟不是学这个的。他能凭运气找到材料,难道还能凭运气“变”出加工工艺来吗?
苏强不敢去想,也不敢再把希望寄托在弟弟身上。他觉得,这次必须靠自己了。
“厂长,王总工,我……”苏强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我想申请,搬到实验室去住。从今天起,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我就不出来了!”
看着苏强眼中的决绝,刘建军和王德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沉重和一丝欣慰。
不管结果如何,红星厂的这股精神,还在。
“好!我批了!”刘建军一拍桌子,“后勤方面,我亲自给你保障!需要什么,要什么人,你尽管开口!”
苏强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看着他那虽然疲惫但依旧挺拔的背影,王德明总工长长地叹了口气,对刘建军说:“这孩子,是块好钢。就是……这次的火,太猛了,我怕把他给烧废了。”
刘建军没有说话,只是又点上了一根烟,目光投向了窗外。
青阳市的天,依旧阴沉。
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红星厂的上空凝聚。
而此刻的苏晨,正在家里,悠闲地看着报纸。
他知道哥哥遇到了难题,但他一点也不急。
有些事情,必须得让当事人自己先撞个头破血流,碰个鼻青脸肿,在他们最绝望、最认为不可能的时候,自己再“不经意”地出现。
那样,递过去的梯子,他们才会毫不犹豫地抓住。
而且,送出的“功劳”,也才显得更加“顺理成章”。
他放下报纸,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
该去给哥哥送饭了。
顺便,看看那场好戏,进行到哪一步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八零:街溜子是锦鲤我带全家暴富(http://www.220book.com/book/XTX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