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麦收割的那天,主星生态区飘着细雨。林念舟站在田埂上,看着陆延生挥舞着古地球样式的镰刀,银镯在麦浪里划出细碎的光。麦穗沉甸甸地低着头,金色的颗粒沾着雨珠,像撒了满地的碎星。
“慢点割,别伤着根。”她往他手里塞了块甜根薯糕,油纸被雨打湿了边角,“老话说‘麦根要留三寸长,来年能发九茬芽’。”
陆延生咬着糕点头,镰刀的动作放轻了许多。他的数据板放在田埂边,屏幕上是幅奇特的图——把麦浪的起伏曲线和星轨图叠在一起,竟惊人地吻合。“你看,”他指着屏幕,“‘源’麦的生长轨迹,和‘源’星域的星轨完全一致。”
林念舟蹲在他身边,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曲线:“就像它们天生记得回家的路。”她突然想起那个雨林星男孩,他埋下的坚果己经长出幼苗,叶片在雨里舒展着,像只张开的小手。
收完麦子,苏曼带着移民们来帮忙脱粒。木枷撞击石臼的声音在雨里传开,混着孩子们的笑闹,像首古老的歌谣。林念舟站在灶台边,把新麦磨的粉倒进陶盆,陆延生则在旁边调试发酵温度:“32.5℃,是古地球春麦的最佳发酵点。”他看着面粉在水里慢慢散开,突然说,“地球的麦田,是不是也这样?”
“嗯,”林念舟的声音有点远,“外婆说,麦浪翻滚时,像天空倒过来了,麦穗是星星,麦秆是星轨。”她往面团里加了勺星叶菜汁,绿色的汁液在粉白里晕开,像给银河添了抹新色。
傍晚雨停时,第一笼新麦馒头出锅了。蒸腾的热气里,馒头的表皮泛着珍珠般的光,掰开后能看见细密的气孔,像藏着无数个小星洞。移民们排着队来领馒头,有人咬了一口,突然红了眼眶:“和我爷爷烤的麦饼一个味……他总说,麦子要带着露水割才香。”
陆延生站在屋檐下,看着林念舟给每个人递馒头,银镯在她手腕上晃着,和陶碗碰撞出清脆的响。他的数据板上,新添了行字:“新麦馒头,需带露收割,32.5℃发酵,最重要的参数——递出去时的温度,45℃,刚好暖手。”
夜里,三人坐在灶膛边烤新麦。火星溅在青砖地上,像落了些碎火。苏曼翻着移民档案,突然指着其中一页笑:“你看这个,五十年前的地球移民日志,说‘麦香能穿透星舰外壳,勾着人想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无聊的星际美食小故事 ”
林念舟往火堆里添了把麦壳,噼啪声里,她突然说:“咱们做麦种包吧,让每个移民星都种上‘源’麦,这样走到哪都能闻到麦香。”
陆延生的银镯轻轻发烫:“我己经申请了‘星轨种植计划’,把‘源’麦和星叶菜的种子,送到所有有移民的星球。”他从背包里拿出个金属盒,打开后里面是枚麦种形状的徽章,上面刻着“星尘小厨”西个字,“每个种子包都附一枚这个,让他们知道,有人在等他们的收成消息。”
林念舟接过徽章,指尖触到上面的纹路——是麦秆缠绕着星轨,最末端是口小小的锅。她突然凑过去,在陆延生脸颊上亲了下,麦香混着他身上的水汽,在鼻尖漫开:“等送完种子包,咱们就去地球。”
银镯“嗡”地一声,在灶火里亮得像颗小太阳。陆延生的手按在她手背上,两人的影子被火光投在墙上,像株并蒂生长的麦秆。
第二天清晨,第一批种子包整装待发。每个包裹里都装着新麦种、星叶菜籽,还有张手绘的菜谱,背面印着“星尘小厨”的坐标。移民们来送行时,手里都捧着自己种的作物:矿星的耐旱豆、雨林星的坚果、还有扎羊角辫小姑娘种的星叶菜,叶片上还别着枚麦种徽章。
星舰升空时,林念舟站在生态区的最高处,看着它穿过云层,消失在星轨的方向。陆延生站在她身边,银镯上的锅铲印记对着星舰消失的地方,像在给它导航。“它们会在每个星球发芽的。”他说。
“嗯,”林念舟的声音带着笑,“就像咱们的故事,在每个麦香飘到的地方,继续生长。”
风吹过新翻的土地,带着麦香和星叶菜的清苦,往远处的星港漫去。菜畦里,雨林星男孩的幼苗又长高了些,叶片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像颗刚落下的星。林念舟知道,等这株幼苗长成大树,等“源”麦的种子在各个星球发芽,他们就会踏上前往地球的旅程。
而星尘小厨的灶台,会一首冒着烟,等着那些被麦香勾着的人回来,告诉他们:宇宙再大,总有片麦田记得你,总有口热饭等着你,总有个人,守着星轨和烟火,等你把走过的路,酿成新的故事。
灶膛里的火还没熄,新麦的香气漫过窗棂,在星空下织成张温暖的网,把所有的等待和牵挂,都轻轻兜住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UO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