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短暂的医院探视后,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气流,开始在苏念和陆淮琛之间悄然流转。没有明确的协议,没有刻意的沟通,但某些坚冰,似乎正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悄然融化。
苏念依旧忙碌于“云隐”项目和她的小工作室,但不再像以前那样,将每一次与陆淮琛相关的接触都视为洪水猛兽。项目例会上,当他的意见通过陈铭传达过来时,她会客观地评估,若合理便采纳,若存疑也会专业地提出反驳,心态平和了许多。她告诉自己,这只是专业态度,与私人情感无关。
而陆淮琛那边,变化则更为隐蔽。他不再通过陈铭或第三方来了解子墨的情况,而是会以一种极其迂回的方式,将话题引向那个孩子。
比如,在一次关于“云隐”度假村亲子活动区设计的讨论中(这本该是下属团队负责的细节),陆淮琛会突然在视频会议里问一句:“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喜欢这种高度的滑梯吗?”他问得随意,目光却透过屏幕,落在苏念脸上。
苏念起初会警惕,但见他神色如常,仿佛只是纯粹的业务探讨,便会压下疑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回答:“五岁左右的孩子,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坡度不宜太陡,两侧防护需要加高。”
陆淮琛便会若有所思地点头,不再多问。但下一次,他可能会在审阅景观植被方案时,提及某种果树,“孩子会不会喜欢亲手摘果子的体验?”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像散落的珠子,被苏念无意间接住。她开始意识到,这个男人正在用一种极其笨拙甚至可笑的方式,试图拼凑出他缺席了五年的、关于儿子的生活图景。这份笨拙,奇异地消解了她心中一部分的怨恨,反而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涩。
她依旧严防死守,但防线内部,己然出现了细小的裂缝。有时,在子墨兴奋地讲述幼儿园趣事时,她会下意识地想,如果陆淮琛听到这些,会是什么反应?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迅速掐灭,伴随着深深的自责和不安。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末的傍晚。苏念带子墨去书店,孩子被一本精美的星空科普绘本吸引,赖在儿童区看得入迷。苏念便在一旁等待,随手翻看架上的书籍。
不经意间,她看到一本精装版的《小王子》。鬼使神差地,她想起了很久以前,在她还是“苏晚”的时候,曾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看到过陆淮琛书架上放着不同语言版本的《小王子》。当时她只觉得诧异,那样一个冷硬的男人,怎么会看这种童话。
此刻,这个久远的记忆浮现,让她心里微微一动。她拿起那本《小王子》,翻看了几页,作者“一寸因果”推荐阅读《离婚后,霸总哭着求复婚》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最终还是放了回去。她和他之间,远没到可以互赠书籍的地步。
然而,几天后,当苏念去“云隐”工地处理一个技术问题后,顺路去项目临时办公室取资料时,陈铭交给她一个密封的文件袋:“苏小姐,这是陆总吩咐给您的,关于项目的一些……参考意见。”
苏念有些疑惑地接过,道谢后离开。回到车上,她打开文件袋,里面并不是她预想中的图纸或批注,而是一本崭新的、与她那天在书店看到的一模一样的精装版《小王子》。书里没有夹带任何纸条,没有任何留言。
她的心,猛地漏跳了一拍。是巧合吗?还是他……知道了什么?
她拿着那本书,指尖微微发烫,心情复杂得难以形容。他这是什么意思?示好?道歉?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试探?她将书塞进背包深处,像藏起一个烫手的秘密,一整晚都心神不宁。
与此同时,陆淮琛的病房里,也收到了一个“意外之物”。
陈铭拿着一个略显皱巴巴的、画着歪歪扭扭星星和月亮的幼稚画作,表情有些为难地汇报:“陆总,这是……今天有人送到前台,指明给您的。”画作的右下角,用铅笔笨拙地写着一个名字:苏子墨。
陆淮琛正在批阅文件的手瞬间顿住。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那个充满童真的画作上,深邃的眸子里翻涌着剧烈的波澜。他放下钢笔,用未受伤的右手,极其缓慢地、甚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接过了那张画纸。
画纸上,除了星星月亮,还有一个依稀可辨的、戴着安全帽的小人,旁边写着“谢谢叔叔”。
是那个孩子。他记得他。是因为科技馆的事?还是苏念对他说了什么?
陆淮琛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个稚嫩的笔迹,感受着纸张粗糙的纹理,一种前所未有的、柔软而酸胀的情绪,像温泉水般,缓缓浸润了他冷硬的心房。他仿佛能透过这张画,看到那个孩子低着头,认真涂鸦的模样。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陈铭都感到有些不安。
“知道了。”最终,陆淮琛只说了这三个字,声音低沉沙哑。他将画纸仔细地、平整地放在床头柜上,用一个水晶烟灰缸轻轻压住,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
陈铭悄然退下。病房里,陆淮琛久久地凝视着那幅画,冷硬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起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柔和的弧度。
纽带,或许脆弱,或许微小,但一旦连接,便能透进一丝光亮,照亮彼此坚冰下的暗涌。
而光的尽头,是那个他们共同拥有,却彼此缺席了太久的孩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XV6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