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电报通全国,政令如臂使
铁路的贯通,解决了人员和物资流动的难题,但信息的传递,依旧依赖于驿马和信鸽,速度缓慢,且易受天气、路况影响。对于统治着一个庞大帝国的秦夜而言,这种信息滞后是难以容忍的,尤其是在处理边患、地方叛乱或重大灾情时。
“必须有一种更快的方式,让朕的意志,瞬间传遍天下。”秦夜将目光投向了系统科技树中,与蒸汽机、铁路并列的另一项革命性技术——电报。
他耗费6000点积分,兑换了【莫尔斯电报系统(早期实用版)全套技术与制造工艺】。
【积分扣除6000点,当前积分:57700点。】
大量的电学原理、电磁感应知识、电极制造、绝缘材料选择,以及最重要的莫尔斯电码编码规则,被他整理成册,再次交给了天工院。
相比于蒸汽机和铁路,电报的原理对石柱等人而言更加抽象和难以理解。“电”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能用来传递消息?
秦夜亲自在天工院开设讲堂,用最简单的实验(如摩擦起电、伏打电堆)向他们展示电的存在与特性,并耐心解释电磁感应的原理。当天工院的工匠们第一次看到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力,吸起铁块,又或者看到电火花在电极间跳跃时,无不啧啧称奇,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研制过程同样充满挑战。寻找合适的绝缘材料(最终选用了橡胶和陶瓷),拉制足够长且均匀的铜线,制造灵敏可靠的电极和收报机,建立稳定的电源(大型伏打电池组早期,后期转向小型发电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试验。
在秦夜近乎“先知”的指导下,天工院再次不负众望。第一套实验性的电报系统,在帝都天工院与城外的西山观测站之间铺设完成。
测试当日,秦夜亲自在天工院按下电键,发出一段简短的电码。几乎在同时,西山观测站的收报机便滴滴答答地响了起来,记录下的电码被迅速翻译出来,正是秦夜发出的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消息传回,天工院内一片欢腾!这意味着,信息传递的速度,首次超越了物质的移动速度,达到了近乎“瞬间”的程度!
秦夜立刻下令,以帝都为中心,沿着主要的铁路干线,架设电报线路,建立覆盖全国的电报网络。同时,在枢密院下设“电讯司”,专门负责电报系统的运营、维护和密码管理,并招募培训大量的报务员。
工程兵和电报线路工人们,攀爬高山,跨越江河,将一根根电线杆和铜线,铺设向帝国的西面八方。
数年之后,一张以帝都为核心,连接各州郡首府、重要边境要塞、海军基地的电报网络初步建成。
从此,来自岭南的灾情,数日内便可首达天听;发自西北军情的奏报,朝发夕至;中枢下达的政令,朝令夕至,再无阻隔。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做到了“政令如臂使指”。
商业信息也因此变得极其灵敏,各地的物价、供需情况可以通过电报迅速传递,促进了全国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与稳定。
紫金宫内,专门设立了电讯房,日夜接收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报。秦夜时常站在那巨大的帝国地图前,地图上不仅标注着疆域城镇,更用闪烁的光点(象征电报站)显示着信息网络的覆盖,仿佛帝国的神经网络,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叮!成功建立全国电报网络,实现信息传递革命,极大提升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获得积分10000点,暴君点数500点。】
【“政令如臂使”效果激活:政策执行效率提升50%,地方忠诚度监控能力增强。】
【解锁“帝国通讯”模块,可进行远程加密信息传递与接收。】
电报的滴答声,如同帝国强劲而精准的心跳,预示着新秦的统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效而紧密的时代。
---
作者“沈修亚”推荐阅读《暴君系统:从死囚到千古一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W3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