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旧匠冲击起,新政稳推行
蒸汽机的轰鸣,铁路的延伸,电报线的架设……这一系列疾风骤雨般的工业革命,在极大地提升新秦国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剧烈的社会阵痛。最首接的冲击,便落在了那些依靠传统手工业为生的旧匠人身上。
机器生产的价格低廉、规格统一、产量巨大的商品,如棉布、铁器、纸张等,如同潮水般涌入市场,迅速挤占了手工产品的生存空间。
帝都南城的织坊区,往日里机杼声不绝于耳,如今却大半关门歇业,门前冷落。老织工王老汉看着自己那架陪伴了半生的织机,再看看店铺里堆积如山、无人问津的土布,老泪纵横。
“这机器织的布,又便宜又结实,花样还多……咱们这手艺,活不下去了啊!”
“可不是吗!铁匠铺也关了好几家,那工坊里用蒸汽锤打出来的铁锅、犁头,比咱们一锤一锤敲出来的又好又便宜!”
“还有那造纸坊……唉!”
类似的叹息和抱怨,在帝国的各个城镇蔓延。失业的匠人及其家庭陷入了困顿,不满的情绪在暗中滋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匠人聚集,捣毁新式工坊机器的事件。
消息通过电报网络,迅速汇总到秦夜的案头。
承天殿内,气氛有些凝重。
“陛下,机器之用,虽利国计,然夺民生计,长此以往,恐生民变啊。”一位较为保守的御史大夫忧心忡忡地进言。
“是啊,陛下。是否……暂缓新式工坊的扩张,给旧匠一条活路?”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秦夜看着奏报,面色平静。他早己预料到这一幕。生产力的革命,必然伴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部分群体的阵痛。这是历史的必然,无法回避,只能引导和化解。
“暂缓?”秦夜缓缓摇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新秦之所以能傲视群伦,正因勇于变革。岂能因噎废食?”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声音清晰而坚定:
“旧匠之困,朕己知之。此非匠人之过,乃时代洪流所致。朝廷,不能坐视。”
“然,解决之道,非是阻挡洪流,而是引导他们,登上新的舟楫!”
他随即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平稳过渡、化解矛盾的新政:
一、设立“工匠转型司”:由户曹与匠作监联合成立,专门负责失业旧匠的安置与再培训。组织他们学习操作、维护新式机器,进入官营或得到认证的私营工坊工作。对于年迈无法转型者,发放一定的补偿金或纳入社会救济体系。
二、推行“行业准入与标准”:并非所有行业都适合立刻机器化。对于部分需要精湛手艺、体现艺术价值的行业(如高级刺绣、玉雕、定制家具等),朝廷予以保护和支持,并设立行业标准,鼓励其走向高端化、精品化。
三、鼓励机器相关产业发展:蒸汽机、铁路、电报的运营和维护,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工人。朝廷出资兴办“机械学堂”、“电讯学堂”,免费培训青年学习这些新技能,为新兴行业输送人才。
西、以工代赈,大兴基建:利用铁路、水利、城建等大型工程,大量吸纳剩余劳动力,既解决了就业,又进一步改善了基础设施。
五、严惩破坏行为:对于胆敢捣毁机器、破坏生产的首要分子,坚决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维护社会稳定和新生事物的安全。
新政通过电报,迅速传遍全国。
起初,旧匠们将信将疑。但当“工匠转型司”真的开始在各地设立,免费提供食宿和技能培训;当一些率先进入新式工坊的匠人拿到了比以前更高的、稳定的工钱;当大型基建工程招募了大量青壮劳力……不满的情绪逐渐被新的希望所取代。
老织工王老汉在儿子的劝说下,参加了转型司的培训,学习操作新式织机。虽然他一开始笨手笨脚,但很快便掌握了要领。当他第一个月拿到足额的工钱,给家里添置了新衣和肉食时,脸上的皱纹终于舒展开来。
“这机器……是好东西啊。”他抚摸着那台轰鸣的织机,喃喃自语。
冲击固然剧烈,但在帝国强有力的干预和引导下,社会并未出现大的动荡。旧的生产方式在逐渐瓦解,新的社会阶层——产业工人,正在形成。
新政稳住了局势,确保了工业革命的成果能够惠及更广泛的群体,而不是酿成社会悲剧。帝国的巨轮,在经历短暂的颠簸后,再次沿着秦夜设定的航向,平稳而坚定地破浪前行。
【叮!成功应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冲击,维持社会稳定,顺利推进社会转型。获得积分8000点,暴君点数400点。】
【社会稳定性恢复并巩固,民众对变革的接受度提升。】
【获得特殊政策“平稳转型”:未来推行重大变革时,社会阻力减小20%。】
---
(http://www.220book.com/book/XW3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