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裂隙微光与数据背后的幽灵

小说: 情绪雕塑师   作者:雅人深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情绪雕塑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XWA1/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陆延离开后,咨询室里仿佛还残留着一丝冰冷的余韵,与窗外渐沉的夕阳格格不入。苏昕没有立刻收拾设备,她静静地坐在那里,闭上眼,仔细回味着评估过程中,尤其是最后那意外插曲发生时,陆延情绪场上那转瞬即逝的“波动”。

那不是色彩,而是一种“质感”的微妙变化。如同最光滑的冰面被一粒极细的沙子划过,留下了一道肉眼难辨、但触感清晰的痕迹。门外那团混乱的、充满攻击性的情绪漩涡,像一把粗糙的钥匙,无意间触碰了陆延内心那把生锈的锁。

“强烈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带有攻击性的失控状态,能穿透他的隔离……”苏昕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下这个关键观察,“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但这种方式不可控,且风险太高,就像用重锤去敲击精密仪器。”

她需要更精细的工具。

接下来的几天,苏昕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基线评估数据的分析中。海量的生理指标曲线图、脑波频率分布图,在她眼中逐渐勾勒出陆延内在世界的另一种“地形图”。这台“精密仪器”的运行模式,在数据层面变得清晰起来。

她对负面刺激(愤怒、恐惧面孔,竞争性影片)有典型的应激反应——心率加快,皮电升高,特定频段的脑波活动增强。这证明他的自主神经系统和边缘系统(负责情绪产生的原始脑区)并非完全失灵,只是这些底层的生理警报,无法上传到他能够意识到的“高层 cortex”(大脑皮层)进行情感标签化。

而他对积极刺激(快乐面孔、温馨场景)近乎“漠视”的生理反应则表明,他大脑的“奖赏回路”可能处于功能低下或连接中断的状态。多巴胺、内啡肽这些带来愉悦感的神经递质,在他体内似乎无法有效激活相应的情感体验。

这些发现与医学上对情感缺失症的认识相符。但苏昕的关注点,落在了两处极其微小的“异常”上。

第一处,发生在观看一段看似中性的视频——一段关于深海探测的纪录片,幽蓝的海水中,散发着生物荧光的奇特水母缓缓飘过。当时陆延的生理数据毫无波动,情绪场也一片纯白。但苏昕凭借超感症带来的极致敏锐,捕捉到在某一帧极其绚丽的荧光水母特写出现时,他纯白的情绪场边缘,似乎有纳米级的一丝“吸引”或“聚焦”的趋向,就像绝对真空出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密度变化。太快了,太微弱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错觉吗?还是说,极致的、非社会性的、近乎数学之美的事物,能引起他潜意识的一丁点“兴趣”?

第二处,就是那次意外访客的干扰。数据明确显示,在敲门声和叫嚷声传来的瞬间,陆延的皮电反应有一个清晰的尖峰。苏昕放慢了脑波数据的读取速度,发现几乎在同一时刻,他大脑中与“警觉”和“厌恶”相关的Theta波和高压Beta波出现了短暂的同步增强。这不仅仅是生理应激,更带有初步的情感色彩倾向(虽然是负面的)。这证实了她的观察:强烈的外部情绪冲击,能暂时性、部分地打通他底层情绪反应与高层认知之间的“断路”。

苏昕将这些发现整合成一份详尽的评估报告,但她刻意模糊了“超感观察”的部分,全部用严谨的生理数据和分析语言进行包装。报告结论指出:陆延的情感神经系统并非完全坏死,而是存在“功能性连接中断”和“奖赏回路抑制”,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高强度负面情绪刺激,或某些极致的非社会性美感体验),这种中断有可能被短暂部分激活。她的“系统优化”建议,也围绕着如何安全、可控地利用这些“条件”,帮助陆延建立对自身底层情绪信号的识别和利用能力,而非一味压抑或忽视。

云巅资本顶层办公室。

陆延在巨大的办公桌后,审阅着苏昕发来的报告。夕阳的余晖将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镀上一层暗金色的光边。他阅读的速度极快,眼神专注。

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他的预期。数据翔实,分析逻辑清晰,没有故弄玄虚的心理学术语,完全是从“系统性能”角度出发的拆解。尤其是关于“功能性连接中断”和“奖赏回路抑制”的论述,以及那些特定刺激下微小生理反应的捕捉,与他私下查阅过的少量前沿医学文献不谋而合,甚至更为细致。

这个苏昕,确实有真才实学。她像是一个高超的工程师,正在试图反向破解他这台特殊“机器”的底层代码。

他的目光在报告最后部分停留了很久。那里,苏昕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下一步的“情境模拟训练”构想:初步尝试引入一些可控的、中等强度的情绪性刺激(主要是负面的,因为目前看来这部分通路相对更“敏感”),观察并训练他对这些生理信号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情绪雕塑师 她特别强调,过程需极度谨慎,需在绝对安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

陆延的指尖在昂贵的实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理性告诉他,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可能带来实际的效率提升。但内心深处(如果他有“内心”的话),一种极其微弱、难以言喻的抵触感悄然浮现。这种抵触,并非基于风险计算,而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对未知侵入的排斥。

他想起了评估结束时的那场意外。门外那个女人失控的叫嚷,确实引起了他一种陌生的不适感。那种感觉……很糟糕。如果苏昕的计划是要主动引入类似的东西……

就在这时,内线电话响起,助理的声音传来:“陆总,周董来了,说是有急事找您。”

陆延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周董,集团元老之一,也是当初力主给他安排心理顾问的董事会成员。为人热情,但过于感性,是陆延最不擅长应付的类型。

“请他进来。”

办公室门被推开,一位身材微胖、满面红光的中年男人大步走了进来,人未到,声先至:“哎呀,陆延啊,还在忙?要注意身体啊!”随着他的靠近,一股混合着浓郁古龙水和“过度关切”的情绪气息扑面而来。在苏昕的“视野”里,这大概会是一团暖烘烘的、但边界模糊、略带粘腻感的橙黄色雾团。

陆延下意识地往后靠了靠,拉开了些许距离。周董的“热情”对他而言,是一种需要耗费额外心力去应对的“社交噪音”。

“周董,有事?”陆延首接切入主题,语气平淡。

“也没什么大事,”周董自顾自地在对面沙发上坐下,搓着手,脸上堆着笑,“就是听说董事会给你安排的那个心理顾问,苏医生,你们己经见过面了?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帮助啊?”

他说话时,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探究和期待。这种过于首白的情感流露,让陆延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周身的纯白情绪场,虽然不像上次被负面情绪冲击时那样产生波动,但却似乎变得更加“致密”和“冰冷”,像是一层加厚的隔音墙。

“初步评估己经完成。苏医生很专业。”陆延言简意赅,不想多谈。

“专业就好,专业就好!”周董仿佛松了口气,随即又忧心忡忡,“陆延啊,你别嫌我们这些老家伙多嘴。我们都知道你能力强,但人是铁饭是钢,总绷着也不是回事。那个苏医生,我可是费了好大劲才请动的,听说她有独门秘方,最擅长解决你们这种……呃,高端人士的心理亚健康问题。你可得好好配合治疗……”

“治疗”这个词再次刺痛了陆延的神经。他不需要治疗,他需要的是升级。但面对周董这种基于“好意”的关怀,他惯常的冰冷拒绝似乎效果不佳,反而会引来更多不必要的“关心”。

就在这一瞬间,陆延的脑海中闪过了苏昕报告里的一个建议:当面对过度情绪化的社交场景时,可以尝试将注意力从对方的“情绪内容”转移至其“行为模式”或“潜在诉求”上进行认知重构,以减少能耗。

他立刻实践。不再去试图理解周董的“关切”是什么感觉,而是快速分析:周董的行为模式是“通过表达关心来巩固元老地位和影响力”,潜在诉求是“确认董事会决策(安排心理顾问)的有效性,并获取我的反馈以彰显其作用”。

于是,陆延调整了策略,用更平缓(但依旧没有温度)的语气说:“谢谢周董关心。苏医生的方案很有针对性,侧重于压力管理和决策优化。我会定期进行后续咨询,届时可以向董事会提交阶段性成效报告。”

这番话,既承认了周董的“功劳”,又将焦点从“个人情感治疗”转移到了“组织效能提升”上,完美契合了周董的潜在诉求。

果然,周董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哎呀,这就对了嘛!压力管理,决策优化,说得好!看来这个苏医生是真有本事!那你忙,你忙,我就不打扰了!”目的达到,周董心满意足地起身离开。

办公室重新恢复安静。陆延发现,运用了苏昕建议的认知策略后,刚才应对周董时那种无形的“粘滞感”和消耗感,确实减轻了一些。虽然那种社交场合的不适依然存在,但变得……更可控了。

他再次拿起苏昕的报告,目光落在那些关于“特定刺激可能激活底层情绪反应”的字句上。

也许,这个心理顾问,真的能提供一些他未曾设想过的……“工具”。

而下一次的会面,或许值得他抱有一丝……基于理性评估的“期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XWA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情绪雕塑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XWA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