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并购案的尘埃落定,像一场高强度的风暴过后,天空骤然放晴。陆延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周身那层用于应对高压的、金属质感的亮白绪场,逐渐褪去,沉淀为一种更加内敛的、带着胜利后疲惫的浅灰色。而苏昕那句“明天下午,没有安排”,则像一道柔和的指令,将他的注意力从硝烟弥漫的商场,悄然转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第二天下午,阳光透过酒店的纱帘,在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陆延换上了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休闲装,少了几分平日的凌厉,多了几分罕见的随和。苏昕则穿着一条简约的米色连衣裙,气质沉静。两人并肩走出酒店,没有带助理,像一对普通的游客,汇入了纽约街头的人流。
目的地是位于曼哈顿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苏昕提到过的那个展览正在这里举行。陆延对艺术并无特别的兴趣,对他而言,画作和雕塑更像是复杂的视觉数据排列,其价值更多体现在拍卖行的数字上。此行,纯粹是为了陪伴苏昕,兑现他昨晚那个近乎“冲动”的安排。
走进博物馆,喧嚣的城市噪音被隔绝在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重而静谧的氛围。展厅里光线柔和,人流如织却安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混合着木料、颜料和岁月的气息。
苏昕显然对这里很熟悉,她带着陆延穿梭在不同的展厅之间,脚步轻盈,目光专注。陆延跟在她身边,起初有些许不自在,他的大脑习惯性地开始分析展厅的布局、人流走向、安保措施等“有效信息”。但很快,他的注意力被苏昕的状态吸引了。
她站在一幅色彩浓烈、笔触狂放的抽象画前,微微仰着头,眼神中流露出一种纯粹的、沉浸式的欣赏。阳光透过高窗洒在她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她周身的情绪场,呈现出一种平静而愉悦的、带着淡淡暖意的浅金色,与周围环境的静谧和谐地融为一体。
陆延的目光从画作移到她的脸上,再移回画作。他试图理解这幅画——混乱的色块,扭曲的线条,不符合任何他己知的审美或逻辑标准。他微微蹙眉,下意识地开始分析构图、色彩比例、可能的情感映射……但很快,他放弃了。这种非结构化的信息,超出了他处理能力的舒适区。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苏昕。她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注视,转过头,对他微微一笑,轻声说:“这幅画叫《喜悦的爆发》,你看,这些颜色,是不是像心情不受约束地奔涌而出?”
陆延顺着她的手指看去,依旧无法理解“喜悦”如何与这些混乱的色块对应。但他看着苏昕眼中闪烁的光芒,看着她因艺术而焕发的神采,一种奇异的……平静感,悄然在他心中弥漫开来。他周身的浅灰色,边缘似乎被她的浅金色悄然晕染,变得柔和了一些。
“嗯。”他低低地应了一声,没有发表评论,只是静静地站在她身边,感受着这份他无法理解、却因她的存在而变得可以接受的……静谧。
他们继续前行。苏昕不时会在一件作品前驻足,低声为他讲解艺术家的生平、创作背景,或者分享她自己的感受。她的话语轻柔,不像上课,更像是一种分享。陆延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听着,偶尔会提出一个极其理性甚至有些突兀的问题,比如:“这种雕塑材料的抗风化强度如何?”或者“这幅画的色彩饱和度与观众情绪唤醒度的相关性有数据支持吗?”
苏昕从不嘲笑他的问题,总是耐心地、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尝试解释艺术的非逻辑性。她的包容和引导,像温柔的流水,一点点冲刷着他坚硬的理性外壳。
当他们走到一个展示极简主义作品的展厅时,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展厅里陈列着一些线条简洁、色彩单一、几何感强烈的作品。这里的环境更加空旷安静,一种近乎禅意的秩序感弥漫在空气中。
陆延的脚步慢了下来。他的目光被一件由几个光滑的黑色立方体组成的雕塑吸引。那纯粹的几何形态、精准的比例、冰冷的材质,似乎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某种对秩序和简洁的共鸣。他站在雕塑前,久久凝视,眼神专注,甚至带着一丝……近乎欣赏的意味?
苏昕有些惊讶地看着他。她注意到,陆延周身的情绪场,那片浅灰色,在面对这件极简作品时,非但没有排斥,反而呈现出一种罕见的、稳定的、带着认同感的深蓝色光泽。他似乎在这个充满非理性表达的领域里,找到了一个与他内在逻辑能够产生微弱共振的角落。
“你喜欢这个?”苏昕轻声问。
陆延沉默了几秒,才开口,声音低沉:“……结构清晰。信息熵低。”他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秩序美的认可。
苏昕笑了:“看来,艺术也不全是混沌的。”
陆延没有回答,但目光依旧停留在雕塑上,周身那片深蓝色光泽缓缓流动。这个发现,像在他黑白分明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极小的、通往色彩领域的窗。
参观结束,走出博物馆,纽约傍晚的阳光有些刺眼。陆延下意识地抬手挡了一下,另一只手却自然而然地、轻轻握住了苏昕的手。他的手心温热干燥,动作自然得仿佛演练过无数次。
苏昕微微一怔,随即反手握紧了他。这不是在舞池或正式场合,这是在喧闹的纽约街头,一个纯粹私人的、下意识的举动。它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说明,陆延此刻的心境——放松,接纳,甚至……带有一丝分享后的亲近感。
“饿了吗?”陆延问,目光看着前方川流不息的车辆,语气平静。
“有点。”苏昕点头。
“我知道附近有一家餐厅,视野不错。”陆延说,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具体的用餐地点建议,而非由助理安排。
餐厅位于一栋高层的顶楼,可以俯瞰中央公园和部分城市天际线。落座后,陆延甚至没有看菜单,就首接对侍者报出了几道菜名,都是苏昕偏好的口味,清淡精致。
等待上菜时,两人看着窗外的景色。夕阳给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边,中央公园的绿意在一片钢筋水泥中显得格外宁静。
“今天……谢谢。”苏昕忽然说。
陆延转过头,看向她,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解:“谢什么?”
“谢谢你陪我来,还有……谢谢你的推荐。”苏昕微笑着说。
陆延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想如何回应这种感性的感谢。最终,他只是淡淡地说:“嗯。数据采集完成度……尚可。”
苏昕忍不住笑出声。他依旧在用他笨拙的逻辑包装他的感受,但苏昕听懂了。他在说,这次体验,在他的评估体系中,获得了正向反馈。
晚餐在安静的氛围中进行。没有谈论工作,没有分析数据,只是偶尔评论一下菜品,或者看着窗外的夜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而自然的亲密感,在两人之间流淌。
回酒店的路上,夜幕己经降临。纽约灯火辉煌,宛如一座不夜城。陆延依旧牵着苏昕的手,没有松开。他的手很稳,传递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苏昕知道,今天下午的博物馆之行,或许没有让陆延瞬间爱上艺术,但却在他那片非黑即白的理性疆土上,悄然播下了一颗名为“色彩”的种子。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共同拥有了一段完全脱离功利算计、纯粹属于彼此的时间和记忆。
这种共享的、不带目的的静谧时光,正在成为他们关系中一种新的、更加深厚的粘合剂。它让“我们”这个词,不再仅仅意味着共同面对风雨的同盟,更增添了共同欣赏风景的温暖与诗意。
雅人深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WA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