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青史余墨

小说: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作者:汐月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江南水利志》刊行那日,京城下起了雪。苏氏站在坤宁宫的廊下,看着小禄子抱着刚印好的书卷进来,墨香混着雪气,在暖阁里弥漫开来。

“娘娘您看,这印刷得多精致!”小禄子献宝似的翻开书卷,扉页上印着“苏明哲 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大晟景元三年 刊行”,“陛下说,要把这部书列入国子监教材,让天下学子都学学苏尚书的心血。”

苏氏指尖拂过父亲的名字,纸页带着油墨的温度,像是父亲的手轻轻覆在她的手上。她忽然想起老知府的话:“苏尚书说,做实事的人,青史总会给他留一笔。”

正说着,萧景琰抱着承佑进来了。两岁的小家伙己经会走路,穿着虎头靴,摇摇晃晃地扑向苏氏,手里还攥着支小毛笔,在她衣襟上画了道歪歪扭扭的线。

“你看这孩子,越来越皮了。”萧景琰笑着把他抱起来,“刚才在御书房,还想啃朕的奏折。”

苏氏擦掉衣襟上的墨痕,无奈地笑:“随你。”

萧景琰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工部递了折子,说按《江南水利志》修的堤坝,今年太湖汛期安然无恙。苏州知府还说,百姓都在祠堂给苏尚书立了牌位。”

苏氏的眼眶热了热:“他若知道,定会很高兴。”

“他知道。”萧景琰握住她的手,“就像先皇后知道,你把她的凤钗供在了太庙;就像你母亲知道,你替她看到了江南的杏花。有些人,有些事,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给宫墙覆上了一层白。萧策带着柳如烟来了,她的头发己经长了出来,梳成简单的发髻,怀里抱着二皇子承泽,脸上褪去了当年的戾气,多了几分平和。

“皇后娘娘,”她将一个锦盒递过来,“这是我母亲留下的太医院脉案,里面有当年先皇后的详细记录,或许能补进《昭烈皇后实录》里。”

苏氏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的脉案字迹娟秀,记录着先皇后从怀孕到流产的全过程,甚至包括她每日的饮食和心情。最后一页写着:“皇后今日说,若生女儿,便叫‘锦绣’,愿她一生锦绣,不染尘埃。”

原来她的名字,是先皇后取的。苏氏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滴落在脉案上,晕开了小小的墨迹。

“都过去了。”柳如烟轻声道,“我弟弟写信来说,苏州的学堂很好,他还帮着刊印《江南水利志》,说要像苏尚书那样,做个有用的人。”

苏氏抬头看着她,忽然笑了:“承泽快周岁了吧?过几日来坤宁宫,我让御膳房做你爱吃的莲子百合羹。”

柳如烟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点了点头。

雪停的时候,萧景琰带着苏氏去了太庙。昭烈皇后的牌位前,那支断成两截的凤钗己经被巧匠用赤金镶接好,凤身缠绕着金枝,既掩盖了裂痕,又添了几分新的华贵。

“你看,”萧景琰指着凤钗,“破镜也能重圆。”

苏氏看着他,忽然想起江南的太湖月,想起苏州府衙的修竹,想起父亲书稿上的墨迹。原来所谓圆满,不是没有裂痕,而是裂痕之上,总有新的生长。

她伸手,与萧景琰十指相扣。供桌前的烛火轻轻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依偎着,再也分不清彼此。

很多年后,史官在《大晟史》里写下:“景元年间,帝后同心,修水利,安民生,刊《江南水利志》,复昭烈皇后冤……宫墙之内,有杏花旧约;青史之上,留锦绣篇章。”

而坤宁宫那株玉兰树,每年春天都会开出洁白的花,风吹过,花瓣落在阶前,像一封封没有寄出的信,诉说着那些关于等待、原谅和爱的故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朱墙玉碎庶女谋功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