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太湖的荷花全开了。粉白的花朵亭亭玉立,挨挨挤挤地铺满了湖面,风一吹,荷叶翻卷着绿浪,香气漫进明哲书院,连藏书楼的墨香都染上了几分清甜。
苏氏坐在临湖的廊下,看着阿禾带着孩子们写生。小姑娘们趴在石桌上,笔尖蘸着荷花汁调的颜料,在宣纸上画荷叶;小子们则脱了鞋,在浅水区摸莲蓬,笑声惊起一群蜻蜓,在荷尖上飞旋。
“慢些摸,别摔着!”萧景琰拄着拐杖站在岸边,语气里带着嗔怪,眼里却满是笑意,“留几个熟的给你苏奶奶,她就爱吃莲心那点苦。”
阿禾举着只刚摘的莲蓬跑过来,莲子,青里透紫。“苏奶奶,这是最嫩的,”她剥出一颗递过来,“莲心我都替您剥掉了,不苦。”
苏氏放进嘴里,清甜多汁,带着湖水的凉意。“还是你细心,”她笑着说,“你萧爷爷就总记不住,每次都把带莲心的给我。”
萧景琰嘿嘿一笑,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我记着呢!这是镇上买的桂花糖,就着莲子吃,不苦。”
柳如烟抱着摞书从藏书楼出来,额上沾着薄汗。“刚整理完苏尚书的《治水杂记》,”她把书放在石桌上,“里面记着用荷叶包糯米酿酒的法子,说能清热解暑,咱们要不要试试?”
“好啊,”承泽刚好从药圃回来,药篮里装着新采的薄荷,“我再加点薄荷进去,酿出来的酒定更爽口。”
小石头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荷叶包,打开来是刚蒸好的糯米鸡,荷叶的清香混着鸡肉的鲜,让人胃口大开。“这是我娘教的,”他红着脸说,“用新收的糯米做的,给爷爷奶奶和先生们尝尝。”
众人围坐在廊下,分食着糯米鸡,荷叶的香气萦绕在鼻尖。萧景琰忽然指着湖面:“你们看那艘画舫,是承佑派来的吧?”
画舫缓缓靠岸,船头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承佑穿着常服,手里捧着个卷轴,正笑着朝他们挥手。“儿子给父亲母亲请安!”他跳上岸,快步走来,“听闻书院的荷花开得好,特意赶来看花,顺便送样东西。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朱墙玉碎庶女谋功最新章节随便看!”
卷轴展开,是幅《江南荷风图》,画的正是太湖的荷花,笔触灵动,荷叶间还藏着几个看书的小人,像极了阿禾和学子们。“这是朕亲手画的,”承佑有些不好意思,“画得不好,凑活着挂在藏书楼吧。”
“好得很!”苏氏摸着画纸,眼眶热了热,“比宫里那些画师画的有灵气,有咱们书院的味儿。”
午后,荷风渐凉。承佑跟着萧景琰去农科坊看新培育的水稻,穗子比普通稻子长了半寸,颗粒。“这稻种抗倒伏,”承泽在一旁介绍,“上个月刮台风,试验田的稻子就倒了三成,比普通稻田强多了。”
承佑蹲下身,仔细看着稻穗:“明年就在全国推广,让百姓们都能种上。对了,朕带了些新印的《农桑要术》,里面加了各地的实践经验,你们看看有没有要补充的。”
柳如烟接过书,翻开一看,里面夹着不少小纸条,都是各地农官写的批注,有的说“某地土壤宜种麦”,有的记“某水渠改道后增产三成”,密密麻麻,全是干货。“这些太珍贵了,”她感慨道,“比刻板的书本有用多了。”
夕阳西下时,画舫泊在湖心,众人坐在船头吃晚饭。荷叶包的酒开了,清冽的酒香混着荷香,让人微醺。承佑给萧景琰斟酒,说起黄河的新堤:“按父亲教的法子,在堤外种了芦苇和柳树,今年汛期果然安稳,连冲垮的缺口都少了一半。”
萧景琰喝了口酒,哈哈大笑:“好小子,没白教你。”
苏氏看着眼前的景象——远处的书院灯火点点,湖面的荷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身边的人或笑或谈,忽然觉得,这荷风里的墨香,这笑声中的牵挂,就是最好的岁月。它不像宫墙里的玉阶那样冰冷,也不像江湖路那样漂泊,它就在这一方天地里,有花,有书,有亲人,有希望,温温软软,却又无比坚实。
夜里,画舫轻轻摇晃,像摇篮。苏氏靠在萧景琰肩上,听着他和承佑低声说着水利,听着阿禾和小石头数星星,忽然明白,所谓圆满,不过是你爱的人都在,你做的事有了回响,而这满湖的荷花,正替你记得所有温柔的时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WO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