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概念股的闪崩,像一块投入营业部平静湖面的巨石。张分析师连着几天脸色阴沉,连带着整个分析部的气氛都有些压抑。陈默依旧沉默地做着他的杂务,但某些东西,己经在无声中改变了。
赵主管把一份厚厚的资料放在陈默桌上,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城投控股,跟踪一下。下周晨会,你做初步汇报。”
陈默的心猛地一跳。城投控股?那是本地一家规模不小的上市平台公司,业务繁杂,财报厚重,绝不是他一个助理平时能接触的标的。这更像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考核。
他接过资料,沉甸甸的,像是接住了一个机会,也接住了一块烫手山芋。张分析师投来复杂的一瞥,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像上了发条的机器。白天,他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利用一切碎片时间翻阅城投控股过去三年的年报、季报、募集说明书,以及所有能找到的券商研报。晚上,铁皮屋的灯光亮到深夜。他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按照论坛里强调的“剥洋葱”方法,一层层剖析。
他发现,市场对城投控股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它看似稳定的市政工程业务和地方政府背景带来的隐性担保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但他注意到几个被忽略的细节:公司近年来多元化投资的几个商业地产项目,去化速度极其缓慢,沉淀了大量资金;其应收账款中,对地方其他融资平台的占款比例逐年升高,账期拉长;更关键的是,在一份不起眼的关联交易公告附件里,他推算出一笔即将在三个月后到期的、规模不小的非标债务。
这些细节,单独看或许不算什么,但串联起来,指向一个可能性:现金流的压力。光鲜的故事背后,是可能正在绷紧的资金链。
他将自己的发现,结合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数据,做成了一份简洁却逻辑清晰的PPT。没有煽情的推荐,只有冷静的数据罗列、趋势对比和风险提示。在结论部分,他写道:“短期需重点关注其债务接续能力,警惕流动性风险对股价的潜在冲击。”
晨会那天,陈默站在投影前,手心微微出汗。下面坐着赵主管、张分析师和其他几位同事。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条理清晰地阐述了他的分析和推论。
当他提到那笔被忽略的非标债务和缓慢的去化项目时,张分析师忍不住插话,带着惯有的“故事”思维:“小陈,你太悲观了。城投的背景摆在那里,怎么可能让它的上市公司出问题?真要有点困难,地方上肯定会出手,这反而是机会!”
陈默没有争辩,只是调出了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图,指着那连续三个季度为负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平静地说:“张哥,背景不能首接用来支付利息和本金。市场的信任,有时候很脆弱。”
赵主管自始至终没有说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锐利。
汇报结束,赵主管只是点了点头,说了句“知道了”,便宣布散会。
陈默坐回自己的格子间,心里有些没底。他不知道这番基于数据和风险警惕的“泼冷水”,在崇尚机会和故事的营业部里,是否显得不合时宜。
两天后,一份财经快讯突然弹窗:“城投控股疑似资金链紧张,多笔信托计划寻求展期!”
办公室里一阵骚动。张分析师看着那则消息,脸色变了几变,最终什么也没说。
下午,赵主管把陈默叫进办公室,扔给他一份新的资料。
“以后,每周跟踪三个标的,做成简报表格式。重点,”他顿了顿,看着陈默,“就按你上次的思路,找‘风险’和‘不一样的角度’。”
没有表扬,但这委以重任的姿态,本身就是最大的认可。
陈默知道,他在营业部的位置,因为一次无声的、基于规则和数据的证明,悄然稳固了一些。他终于不再仅仅是一个打杂的影子。
晚上,他给马强发去了关于城投控股的完整分析笔记,包括他如何在众多信息中捕捉到那些关键细节的过程。
这一次,马强的回复快了些,内容也多了一点:
“开始有点像样子了。记住,市场的奖励,往往来自于发现众人忽视的‘麻烦’,而非附和众人追捧的‘故事’。保持怀疑,尤其是对‘常识’。”
陈默反复看着这句话。他发现,马强教他的,不仅仅是如何在股市赚钱,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在喧嚣世界中保持独立和冷静的生存哲学。
他打开模拟盘账户。在城投控股负面新闻爆出、股价大跌之前,他因为坚持“不熟不做”和“规避财务疑点”的原则,并未持有该股,成功规避了这次风险。
账户的曲线,依旧缓慢,却平稳地向上延伸着。
他望向窗外,星辉证券大楼的灯光与城市的霓虹交织。他依然身处两个世界,但此刻,他感觉自己的脚步,在这两个世界里,都站得更稳了一些。
他证明了一些东西,不是向别人,而是向自己。证明那条孤独、艰难,却无比坚实的路,值得走下去。
作者“神仙洋”推荐阅读《股市沉浮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XA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