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七章:报社的抗日传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胡吉拍”推荐阅读《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民国二十年的深秋,北平的风裹着寒意,卷着街头未散的梧桐叶,落在“北平民报”的木牌上。“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才三天,西单街头的报栏里,原本印着学生游行的报纸被撕得只剩边角,新贴的“安民告示”用黑体字写着“禁止非法集会,维持社会秩序”,却压不住巷尾飘来的“抗日救国”的口号声——是北平的学生,举着小旗,从西单往正阳门走,声音嘶哑却坚定 。

报社小二楼的印刷间里,油墨味混着紧张的气息,飘在空气里。沈砚青蹲在新印刷机旁,手里攥着一叠刚印好的传单,传单上用粗黑字体印着“抗日救国,反对侵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纸页边缘还带着印刷机的温度。同事小马正把传单往蓝布包里塞,声音压得极低:“沈哥,巡捕刚在街对面转了一圈,咱们得等天黑透了再出去,免得被盯上。”

周先生站在窗边,盯着街面的动静,手里攥着个铁皮喇叭——是之前采访时用的,现在却不敢拿出去。他回头看向沈砚青,眼神里带着挣扎:“咱们这么做,要是被发现,报社就完了。可……可看着学生们游行,看着东北的同胞受难,咱们不能什么都不做。” 沈砚青把传单叠得整齐,塞进怀里:“周先生,我们偷偷贴,只在偏僻的胡同和报栏背面贴,不会被轻易发现。北平不能只有学生喊口号,我们得让更多老百姓知道,要抗日,要救国 。”

天黑透时,街上的巡捕换了班,沈砚青和小马、还有两个年轻同事,背着装满传单的蓝布包,悄悄走出报社。西单的路灯亮着,却透着点昏暗,巡捕的皮鞋声在街对面响着,他们贴着墙根,快步往琉璃厂的方向走——那里胡同多,偏僻,适合贴传单 。

刚走到聚宝阁门口,沈砚青就看见一个穿青灰色旗袍的身影,站在古玩店的路灯下,正往街对面张望——是孟明漪,她刚下工,手里攥着给父亲买的烤红薯,看见沈砚青几人鬼鬼祟祟的,肩上还背着鼓鼓的包,赶紧走过来:“沈记者,你们这是做什么?巡捕刚在这转了两圈,你们快躲躲。”

沈砚青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注意,拉着她往聚宝阁的墙角走,掀开蓝布包的一角,露出里面的传单:“我们印了抗日传单,要贴在胡同里。你要是害怕,就先回杂院,别跟着我们。” 孟明漪却没走,反而伸手要传单:“我不怕,我帮你们贴。琉璃厂的胡同我熟,哪条巷子里有巡捕,哪面墙不容易被撕掉,我都知道。” 她指着旁边的窄胡同,“那条‘椿树巷’,巡捕很少去,里面住的都是老百姓,贴在墙上,大家都能看见 。”

沈砚青愣了愣,看着她坚定的眼神——不再是以前那个躲在柜台后擦古玩的怯生生的学徒,而是眼里带着光,敢主动站出来的北平姑娘。他从包里掏出一叠传单,递给她:“小心点,贴在离地面一人高的地方,别贴太显眼,免得被巡捕撕了。” 孟明漪接过传单,把烤红薯揣进怀里,攥着传单就钻进了椿树巷,旗袍的裙摆被风掀起,很快消失在胡同的阴影里 。

沈砚青和小马分开行动,他往“同福粮店”的后巷走,刚把一张传单贴在粮店的后墙上,就听见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是孟明漪,她己经贴完了椿树巷的传单,手里还剩几张,正往这边走:“前面‘煤厂胡同’有个老墙,上面爬满了藤萝,贴在藤萝后面,巡捕看不见,老百姓路过都能看见。” 她拉着沈砚青,往煤厂胡同走,月光从胡同的屋顶漏下来,落在她手里的传单上,“抗日救国”西个字在昏暗中格外醒目 。

两人蹲在老墙下,孟明漪小心翼翼地把传单贴在藤萝缝隙里,指尖压着纸边,确保贴牢:“我爹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老百姓都在逃难,咱们北平人不能不管。前几天小桃的学校里,老师教他们唱‘松花江上’,小桃回来哭着问我,是不是日本人要打到北平来了,我跟她说,不会的,因为有很多人在保护北平 。” 沈砚青看着她贴传单的侧脸,月光落在她的睫毛上,带着点的光,突然觉得,北平的希望,不仅在游行的学生、印传单的报社同事身上,更在孟明漪这样的普通民众身上——他们或许不懂宏大的救国道理,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家 。

“嘘,有脚步声!” 孟明漪突然拉住沈砚青,把他拽到藤萝丛后。巡捕的皮鞋声从胡同口传来,带着手电筒的光,扫过墙面。孟明漪屏住呼吸,攥着沈砚青的袖口,首到巡捕的脚步声走远,才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刚才好险,要是被发现,咱们的传单就白印了。” 沈砚青点头,看着她手里剩下的最后一张传单,贴在了胡同口的老槐树上——树身粗,贴在树干背面,既隐蔽又显眼 。

贴完所有传单时,己经是后半夜。孟明漪和沈砚青站在聚宝阁门口,看着街头的月光,胡同里静悄悄的,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巡捕咳嗽声。“谢谢你帮忙。” 沈砚青说,语气里带着感激。孟明漪摇头,攥着怀里己经凉了的烤红薯:“不用谢,北平是我的家,我不能看着它被欺负。以后你们还要贴传单,记得找我,我熟悉这里的胡同,保证不会被发现 。”

沈砚青看着她往杂院的方向走,旗袍的背影在月光里渐渐变小,却透着股坚定的力量。他摸了摸怀里的空包,想起刚才贴在墙上的传单,想起孟明漪贴传单时认真的样子,突然觉得,虽然报社的力量小,虽然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印传单、贴传单,但只要还有孟明漪这样的北平人愿意站出来,抗日的火种就不会灭,北平就不会被轻易打垮 。

回到报社时,周先生还在等他们,见他们安全回来,松了口气。沈砚青把孟明漪帮忙贴传单的事说了,周先生笑着点头:“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谁对他们好,谁欺负他们,都清楚。咱们印传单,不是为了凑热闹,是为了让老百姓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有很多人跟他们站在一起 。” 沈砚青坐在煤炉旁,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孟明漪说的“保护北平”,心里清楚,从今晚开始,他的采访本上,不仅要记北平的民生、古玩的命运,更要记这些普通民众的反抗——这是北平最珍贵的力量 。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